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中醫學特色觀念

一、中醫的疾病觀

(一)平病界說

1.人稟天地之氣質而生 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緊密相關,稟天地之氣以生以成。正如《素問》所說,“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質)”。人的有形之體稟地之五行而成,人的無形之氣則稟天之六氣以生,且人的整體生命過程均與環境相互作用,緊密影響。故中國傳統文化就有“人身為一小天地”“天人相應,息息相通”的說法。

從生活實際來看,人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各式多維的聯系。日常經驗告訴我們,好天氣總能帶來好心情,而陰雨天總是令人心情更低落。如人體存在的生物鐘現象,這都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順應自然的表現,是人與自然緊密聯系的表現。再如病理上,氣候的異常往往易導致疾病的產生,如《金匱要略》明確提出氣候時令不和易產生疾病,這與現代認識完全一致,現代醫學認為異常氣候與流行病密切相關。例如,天氣驟冷后,人感受寒冷之氣而感冒;風濕關節炎患者下雨天明顯加重;有些哮喘患者病情發作與季節呈明顯相關性。

2.生命的活動-生者為其常,病者為其變 即無論平人還是患者,都是人稟自然氣質的生命活動現象,是原理一脈相通的不同狀態。如機體處于生命活動之常態,即是生態平人;相反,機體處于生命活動之變態,即機體結構或功能偏頗失度,則成為病態患者。而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影響生命活動的任何具體因素的太過與不及皆可導致機體失去平衡而成為致病原因。所以影響機體內外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若適度則成和合生機,即人體生命活動的常態;偏頗則成生機失和,即人體生命活動的變態(病態)。

3.健康-“平” 根據以上理念,中醫學認為,所謂健康,就是機體的生命(身心)活動循其常態者。具體而言,健康的常態標準也有高低之分,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提高。在生活條件比較差的年代,一般認為吃喝拉撒、寤寐動靜起居如常即是健康,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健康的含義也相應在原來基礎上,兼有精神樂觀、心理正常等內容。健康的內在保證就是機體能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維持體內動態平衡。

4.疾病-“病” 根據中醫生理病理一理貫之的原則,生理的異常即是疾病,具體來說,指機體失其健康狀態,機體的生命(身心)活動偏離常態,產生變態者-它是機體發生不健康現象的總稱。其中一般輕者為疾(小疾),重者為病(大?。9省墩f文解字》曰:“疾,病也?!薄安。布右?。”但臨床兩者?;ビ?,混稱。

同樣,疾病(變態)的標準,時代不同,也有高低之分。如在生活條件較差的時代,只有明顯影響到機體的功能,出現飲食、二便、體力、睡眠等明顯失調癥狀者才屬于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要求的提高,疾病的范圍也有擴大,如心理情志的失?;蚰承撛诘牟“Y也歸之于內。

中醫學一般在臨床診斷疾病,要求有病癥(痛苦),有病色,有病脈,或兼而有之。

5.病象與病理 按照中醫學的理論,人體生命活動偏離常態后,必有外在表現,即“病象”,具體包括癥狀、體征、排出物,甚至疾病的病程也屬于疾病現象。由于歷史原因,中醫獲得疾病現象,主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通過細心診察來獲得。疾病的現象是由疾病的內在本質所決定的,是機體內在的病理變化而表現于外。中醫臨床根據疾病的外在表現,推測其內在的本質,所得結論即為“病理”,這個過程通過思辨所獲得。

(二)發病原理

1.疾病發生構成原理(疾病形成原理) 中醫學認為,人的平、病、生、死是一理貫通的,人從生態的平人轉變成病態的患者,主要由以下要素所決定,即任何疾病的產生,總是一定的病因(包括六淫、七情、痰、瘀、水、郁、飲、食、勞、逸、蟲、毒、外傷等)特性干擾機體某部(包括臟腑、經絡、體竅等)的生理功能(包括衛、氣、營、血、津、液、精、神等),以致影響整體陰陽協調,產生寒熱、表里(上下)、虛實各有偏差的異常轉變(包括運動性質、活動狀態、時空關系等),也即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是由病因作用病位產生病機的結果,即疾病構成的三要素原理。

2.疾病動態衍化原理(疾病變化原理) 疾病態一旦形成之后,其發展、變化、轉歸又主要由正邪力量的斗爭結果所決定。即病理狀態形成后,就會引起正邪力量的斗爭,病邪會引起機體抗病因素(正氣)奮起反抗,與致病因素(邪氣)不斷斗爭,連續變化,使疾病形成一定的過程;而正邪的力量對比及斗爭勝負,決定著疾病的輕重緩急與進退勝敗,使疾病構成一個整體化的發展趨勢。疾病一切的本質變化,都會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而不同的本質變化,會產生不同的表現特征和演變特點。因此疾病呈現出的一個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片段,連成有起止漲落的病理過程,所以疾病本質也會呈現出起始、發展、轉化、終結的階段性變更。

3.疾病系統復合原理(疾病復雜原理) 人在復合因素作用的條件下生存,其病理狀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即整個病態的呈現是一個處于內外環境正負因素復合作用下的綜合效應,其狀態在內外環境眾多因素的交織作用下左右上下前后地擺動著,隨干預因素的不同,病理矛盾的主次地位發生變更-病態出現因人、因時、因地、因事不同,而發生差異性分化。病理本質呈現整體化的階段性、個體性差異變化,疾病會在整體上呈現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多樣型病理改變。

總之,疾病是一個在有害因素始動下,機體內外多因素相互作用中,產生多環節、連鎖式反應,不斷變化的病理過程。

(三)疾病范疇

疾病要素歸納起來,可分為病理與病象兩大方面。病理為疾病的內在本質,病象為疾病的外在表現。

1.病象是疾病的病態現象 臨床主要為以下三大方面:一為病狀(癥狀、體征、排出物,有病癥、病色、病脈等),為疾病表現的空間特征;二為病程(現在史、既往史,有起止、遠近、先后等),為疾病表現的時間特征;三為患者的基本情況(一般情況,性別、年齡、職業、婚育、居地、嗜好等),為疾病發生的背景特點。

2.病理為疾病的病理本質 臨床主要包括病因、病位、病機、病勢四大要素。疾病的產生,總是病因作用病所而產生病機,形成病勢,而表現為疾病,形成系統性、復合化反應,呈現不斷變化的異常過程。如《傷寒論》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這個“傷寒”的病因為風寒,病位在太陽之表,病機有風寒閉表、營衛不利,病勢則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而有不同的轉歸,且癥狀上也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的一個癥狀發生發展演變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鸡东县| 桃江县| 天柱县| 兴山县| 泸西县| 陈巴尔虎旗| 外汇| 盐边县| 曲水县| 纳雍县| 腾冲县| 永胜县| 惠州市| 青阳县| 宁都县| 温州市| 体育| 桃园市| 三亚市| 新田县| 滕州市| 珲春市| 桑日县| 通榆县| 丘北县| 安陆市| 长治市| 称多县| 祁阳县| 河西区| 揭阳市| 麦盖提县| 德昌县| 宁国市| 香格里拉县| 安溪县| 黎平县| 永年县| 白城市|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