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辨證論治程式通論: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劉英鋒 黃利興主編
- 950字
- 2024-07-03 17:01:35
二、辨證論治的定義
(一)準確定義
根據辨“證”的結果決定治療的方法,似對“辨證論治”要言不煩的界定,但其對“證”還需要進行二次定義,這種曲折陳述,要顯示、理解“辨證論治”關鍵的醫學本質,不免令人晦澀難明。
若思其義而精其言,可將定義如下:“辨證論治”就是根據個體疾病發展至當前階段,其病因、病位、病性或病機、病勢的整體上主導性的病理狀態,來選擇相應適宜的(階段性、個體化)治療方法的診療過程與規則。
(二)含義解讀
1.辨證的實質 就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機,甚至辨病勢。
因為機體的病理本質是由病因、病位、病機等若干方面的綜合構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就不能得出對其病理本質的完整認識。
2.治療必須根據機體當前整體的病理現狀來確定 即根據時間的階段性、個體的差異性。
因為機體整體的病理狀態一定是會不斷變化的,或是病因,或是病位,或是病機,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件的變更,發生質或量的改變,因此,過去不等于現在,現在也不會等同將來。
3.辨證是以鑒別診斷為核心內容的 辨證是一個對病因、病位、病機進行充分鑒別的過程。
因為疾病本質變更與疾病現象表達并非一一對應,而是有交叉關系,因此任何一種現象都可能有若干種不同的可能因素。
4.隨證治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治療必須根據當前病理變化的主要類別來選擇方法,論治極具有個體化與階段性,即隨證治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因為治療總是要針對疾病本質運動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會最有效,而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總是會隨著時間階段、個體條件的差異而發生變更,因而治法也應隨之變更。
5.辨證診斷的局限性與有限性 對當前個體疾病病理本質的認識,只能是抓住整體的大概與主要,并不能窮其所有,即辨證診斷具有局限性與有限性。
因為疾病本質變更與疾病現象表達并非均等同步,加之醫者的感知能力與經驗都是有限的,因而即時的辨證難以發現疾病本質的全部。
6.治療方法的階段性與有限性 對個體疾病的總體,論治必須分步驟進行。對當前個體疾病的治療,大多是解決其中部分突出問題或關鍵環節,并不能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即治療方法具有階段性與有限性。
因為對于復雜性事物,矛盾錯綜交叉,一次性方案能解決的問題總是有限的,必須分解問題,分段實施,分步解決,更何況加之醫生的認識能力、解決辦法的有限性,更使治療措施必須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