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中醫的治療觀

(一)治療的原理

1.天地萬物,氣質偏稟 中醫學認為,天地萬物,均是稟天地之氣而成,之所以有萬物之不同,是因為萬物稟陰陽之氣略有偏頗,人為萬物之中稟賦最為平和者,故能為萬物之靈。生理上,人體陰陽平衡,六氣協調而為生理健康,若陰陽或六氣偏頗則成為疾病。

2.同性相助,異性相制 既然天地萬物均是稟陰陽之氣而生,且萬物均有偏頗,故萬物之間有共同的稟賦,因而能互相影響與感化。如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均可與人發生氣質感應、形色相通。其中同性相助,如藥物的溫熱之性可助人體的陽氣,藥性上升之藥物在人體也表現為升發之勢。同理,藥性寒涼之品可制約人體有余之熱氣。

3.以偏糾偏,以平為期 根據以上原則,中醫的治療無非是使陰陽不平衡之病態,恢復到陰陽平衡之常態。故根據恢復平衡之需要,補其不足、瀉其有余就成為中醫學治療疾病的最高原則,最終使機體與藥物生克互用,恢復整體平和。

(二)治療的依據

疾病的核心本質要素為病因、病位、病機。疾病的治療也主要從這三方面有的放矢。

1.病因治療-消除病因 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燥者潤之、濕者燥之。

2.病機治療-糾正病機 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亢者抑之、陷者舉之。

3.病位效應-循經達所 如藥物歸經、循經取穴。

4.隨證治之-趨利避害 如各取所需、趨利避害。

(三)治療的手段

1.內治法類 效應由內達外。

* 方藥、膳食-藥食服用-始于臟腑精氣。

* 氣功、調心-修養陶煉-始于臟腑神氣。

2.外治法類 效應由外及內。

* 針灸、刮痧、薄貼、火罐、熨法-重在經脈。

* 水療、浴法、熏蒸、蠟療、泥療-重在肌膚。

* 導引、推拿、捏脊、割治、正骨-重在筋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洛阳市| 台南县| 紫阳县| 安阳县| 福海县| 黄石市| 九龙坡区| 喜德县| 钦州市| 平舆县| 白城市| 乌兰县| 土默特左旗| 建阳市| 和平县| 青神县| 青川县| 日照市| 上栗县| 临汾市| 城口县| 云霄县| 马公市| 阳春市| 桦南县| 额敏县| 诸暨市| 周至县| 雷山县| 故城县| 濮阳县| 赫章县| 布尔津县| 湖口县| 聂拉木县| 云和县| 六安市| 海口市| 靖边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