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水來過多

原文

經水來過多,乃虛中有熱,宜【涼血四物湯】。

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一錢 阿膠(炒) 白術各二錢 胡連(姜汁炒)一錢 香附 黃芩 知母(酒炒)各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釋義

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是因為虛熱所致,宜涼血四物湯。

病因病機分析

本病以“月經過多”為主癥,屬于月經病“月經過多”范疇。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一般月經量為30~50mL,超過80mL則為月經過多。月經過多的主要病機是沖任不調,經血失于制約;常見的病因有虛實之分,虛有氣虛、血虛,實有血熱、血瘀。以方測證,本條為月經過多血虛有熱之證型。血虛有熱多因陰血不足,陰不配陽,水火不濟,陽氣亢盛,而見熱象。根據證型及用藥可推知本病的主要癥狀尚有經行量多,色淡紅,質清稀,頭暈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寧,面色少華,唇甲色淡,發熱(熱勢多為低熱),舌質淡,脈細弱或數。

方義分析

涼血四物湯全方共十一味藥,由四物湯加阿膠、白術、胡黃連、香附、黃芩、知母、甘草組成。其中君藥為生地黃;臣藥為當歸、白芍、白術、阿膠;佐藥為川芎、胡黃連、香附、黃芩、知母;使藥為甘草。生地黃甘、苦,寒,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本方中四物湯未用甘,溫,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熟地黃,而改用清熱涼血的生地黃,目的在于清血虛之熱而達到減少月經量的目的,直中病機。胡連即為胡黃連,苦,寒,清虛熱。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知母苦、甘,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本方黃芩、知母清熱瀉火,加生地黃、胡黃連,直折熱邪,可知四藥所清之熱為虛熱并非實熱。阿膠甘,平,為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要藥,用之能補血滋陰,又有止血作用,對失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者止血作用尤佳。本條為月經過多血虛之證,故用阿膠補血止血,可見馮氏用藥之獨特精湛。香附辛、微苦、微甘,平,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在諸補血藥中加入香附,可達補血不留瘀,行血不散血之功。白術苦、甘,溫,補氣健脾,為治療脾虛諸證的要藥,在本方中加之起到顧護脾胃之效。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并用,共奏清熱涼血,固沖止血之效。

歷代古書沿革

縱觀歷代醫籍,關于經水過多的記載首見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以四物湯加減治療月經過多者,則見于《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

[1]《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中以四物湯加黃芩、白術治療“婦人經水過多”,首次把月經過多作為一種疾病來論述。自此,后世醫家即沿用此名,并多用四物湯治療本病。

[2]《丹溪心法·婦人》應用四物湯治療本病,“經候過多,本方(四物湯)去熟地黃,加生地黃,或只加黃芩、白術”。

[3]《證治準繩·女科·調經門》提出本病為虛熱、氣虛致病,“經水過多為虛熱,為氣虛不能攝血”,并采用朱丹溪四物湯加黃芩、白術、三補丸。

[4]《傅青主女科》有論述經水過多血虛證辨證,并用加減四物湯治療,“婦人有經水過多,行后復行,面色萎黃,身體倦怠,而困乏愈甚者……是血虛而不歸經……治法宜大補血而引之歸經……方用加減四物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包头市| 安阳县| 洛川县| 砚山县| 玛多县| 卓尼县| 商南县| 石棉县| 兰州市| 文成县| 鹤山市| 瓮安县| 富阳市| 莎车县| 精河县| 桐乡市| 汾阳市| 花莲市| 瓮安县| 淮滨县| 漳浦县| 雷山县| 稻城县| 四平市| 清镇市| 乐平市| 凤台县| 衡山县| 济源市| 平南县| 霍山县| 长兴县| 永昌县| 开阳县| 沧州市| 开原市| 南通市| 错那县| 鲜城|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