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家庭理財,合理理財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就所看到的情況而言,我們一向對企業的財務與金融給予相當的重視,家庭則被忽略。但是,隨著家庭收入和財富的增長以及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并且越來越影響到家庭的各種行為,家庭理財變得受重視了。而且,人人都知道,在現代社會里要維持一個家庭并不容易,尤其是能使一個家庭過上好日子更不容易。因為過日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必要的經濟負擔,一個家庭若沒有起碼的經濟能力以負擔家庭的各種需求,家庭勢必解體,家庭成員也無法在家庭內生存下去。談到家庭理財,有人會認為,我們國家還不富裕,多數人的家庭收入還不算高,沒有什么閑錢能省下來,哪里還談得上什么家庭理財。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看法。可能你的一些和自己收入相差不大的親友日子卻過得更富裕并小有積蓄。相比之下,你自己有時還捉襟見肘,這就說明你應該好好重視一下家庭理財這個問題了。
家庭理財,就是合理、有效地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花費發揮最大的效用,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從技術的角度看,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用品、外出旅游,大到購房買車、儲備教育投資,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頭腦正常的人永遠不會對自己或所愛的人進行復雜的醫療手術。這太復雜了,最好留給久經訓練的醫生來做,他們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是,我們認為同樣的邏輯并不適用于理財事務。如果你懂得訣竅,做你自己的理財專家,你可能會做得更好。因為家庭理財行業的世界里充滿了昂貴的利益沖突,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關心自己的經濟狀況了,而且和醫療事件不同,個人理財并不難學。所以你是不是應該自己動手呢?
重視理財知識,掌握理財技巧
雖然對于理財,人們普遍寄予成功的厚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各人有各自不同的理財理念與方法,致使最終獲得的“收成”良莠不齊。因為在理財的道路上,有著太多的“十字路口”,倘若缺乏指導,隨心所欲,勢必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譬如,面對眼花繚亂的投資渠道,一些人往往無所適從,只知隨波逐流,跟在“大部隊”后面“依樣畫葫蘆”。畫得好倒也罷了,倘若畫得不好將招致“賠率”頗高,到時任憑怨天尤人也是自找。殊不知,從一開始在投資渠道的選擇上盲目跟風,只顧盯住高回報卻忽視高風險,就已犯下了理財大忌。
與上述“失敗者”不同,生活中還有些人懂得理財乃是要對自己的家庭財產、擁有特長、所處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隨后再為自己設計一條適合投資的渠道,最終憑此取得了良好的財富回報。正所謂,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既然理財無小事,那么理財更應重視技巧,其運用得好與壞,就直接關系到了理財的成敗。那些成功者之所以事半功倍,前提是他們重視對理財知識的積累及傾聽專家指導。因為,如果投資者沒有一點理財知識,那么哪怕理財良機就在眼前,也依然不會發現它。
舉個例子:若不知什么是封閉式基金,什么是折價率,怎能抓住2006年封閉式基金的難得機遇?而且,這種機會縱使再來10次,倘對基金知識一無所知,也會一再錯過。所以,巴菲特說得好:“最好的投資,是學習、讀書,總結經驗、教訓,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學問,培養自己的眼光。”可見,如巴菲特這樣成功的投資者都注重閱讀投資理財之書,普通人若不注重理財知識積累,又豈能抓住機遇?
所以,理財無小事。學習技巧也好,掌握知識也好;失敗的理財歷程也好,成功的理財過程也好,都是一種“人找錢”的人生體驗。又是巴菲特所說的:“錢找錢勝于人找錢。”只要樹立積極的投資理念,懂得合理有效的管理資產,相信我們終能找到打開理財大門的金鑰匙,體驗真正屬于自己的財富人生。
開源節流有效花費
在財富增多的另一面,是生活費用的提升。除了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開支外,教育子女、購車、置屋,另外像添購家居物品、每年一次全家旅游,以及希望退休后仍要擁有彩色的銀發人生等,不管是哪個階段,哪一種生活要求,都必須要靠金錢來滿足。
理財就是一方面有效花費錢財,讓錢財發揮最大效用,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是通過開源節流的安排以增加收入,節省支出,不斷累積財富,來達成某些中長期目標。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很多人對開源節流很關注,對理財卻較淡漠,通常都是以定存的方式積累財富,以活期儲蓄作為日常的流動性儲備,而不會利用財富的時間效用,及利用市場上的各類理財工具。
理財要做得好,第一步是要有全盤規劃。家庭里理財的決策者需要根據家庭各階段需求設立明確目標。如5年內置房,10年內購車,60歲退休,退休后希望保持每月2000元左右的消費水準等。第二步再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利用理財工具逐一完成。但是,理財目標絕非固定不變。
所有目標都可能會隨著當時的大環境及自身情況而發生動態的改變。比如說,孩子的出生,工作的轉換等。因此,必須時時問自己:我現在家庭的財務狀況怎樣?我的理財目標是什么?如何才能達成?目標能越明確地表示出優先等級、日期及金額就越好,因為目標越明確,越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此外,不要忽視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常常重新檢視自己的理財目標表,及時進行調整。
另外,投資人需要知道,任何理財工具的風險與收益都是相對應的。越小的風險,如定期存款,收益也越小。而期待更高的收益,則一定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具體來說,家庭投資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各種資產,如存款、債券、股票、基金、外匯、期貨等,以及在實物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如房地產、金銀珠寶、郵票、古玩收藏等,或者實業投資,如個人店鋪、小型企業等。
理財和投資的關系是: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財就是投資理財。
花錢應有新觀念并會運用新工具
20多年以前,國人最好的金融生活就是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盡量不背上債務,剩余的錢財不是存入銀行就是壓在床墊下或塞入墻洞中,金融消費少得可憐。改革開放以來,這一時代已經結束,百姓的金融消費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分化日益顯著。
當居民的金融消費行為日趨多樣化、個性化時,提供單一服務的企業將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但同時也預示著一個生機勃勃的賣方市場。這將會促成金融企業打破傳統,根據消費者對各種金融商品的偏好及不同脾氣來細分市場。
例如針對高收入階層和都市白領階層的需求,網上銀行使他們足不出戶,輕按鼠標便可獲得開戶、銷戶、支付、轉賬等一系列服務;新品迭出的保險商品成為大眾在理財時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集儲蓄、購物消費、自動轉賬、代理繳費功能于一身的信用卡——“一卡通”已經成為普通工薪家庭的理財好助手;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開始涉足股票、外匯、房產等投資。
由于金融行業分業經營的體制,以及資源上的限制,金融企業各自經營一塊,業務單一。需要進行多種金融消費的客戶不得不與多家企業打交道。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因特網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得金融企業得以提供一系列服務,消費者在一個地方就可以享受到諸如銀行、保險、證券、理財等服務。就像進了超市就可以買到所有日常所需的用品一樣,消費者再也不必一家家地跑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了。
在國外,這樣的“理財超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如Etrade.com,quicken.com,smarlmoney.com等。在國內,類似PAl8.com等站點的出現,揭開了中國“個人理財超市”時代的來臨。登錄PAl8新概念理財網站,就可以享受從證券到保險、銀行等一站式服務,真正使消費者做到一站全搞定!
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商品不同于百貨,由于其特殊性,無法針對各類消費群體最大限度地開發不同新產品。因此,與百貨公司不同的是,個人理財超市不僅提供琳瑯滿目的金融商品,還通過理財服務將各種商品進行優化組合,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理財方案。
目前在國內,像這樣的“個人理財超市”,只有大型綜合金融企業才有能力去經營。個人理財超市不僅通過互聯網提供遠距離的服務,還通過其將陸續開設的“個人理財門店”提供面對面的服務,95511全國電話中心提供24小時的服務。網絡和實體企業的結合,實現了網上網下的無縫隙服務。作為“超市”的客戶,無論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都可以享受到個人理財的服務。
這種密集而毫無縫隙的服務,將是未來金融企業制勝的關鍵。除了平安,還有一些大型金融企業也在醞釀著這種“金融超市”,如光大集團。很顯然,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后金融服務競爭的加劇,更多的“個人理財超市”還會涌現,并推動我國的個人理財服務走向不斷完善。作為消費者,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設定理財目標
年輕的你,想要在人生中擁有多少財富呢?理財一定要先有目標,有了目標后,才有理財動力。你的理財目標是什么?一棟房子、一輛車子,還是100萬元呢?100萬元不算多,萬丈高樓平地起,過來人常說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元比200萬元還要難存。第一個100萬元,將是通往未來的財富基石。
理財開始的第一步就是設定理財目標。知道目標行動就成功一半。所以家庭理財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建立一個周密細致的目標。那么怎樣設置自己的理財目標呢?
開始前,我們需區別目標與愿望的差別。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許多這樣的愿望:我想退休后過舒適的生活、我想孩子到國外去讀書、我想換一所大房子,等等。這些只是生活的愿望,不是理財目標。理財目標必須有兩個具體特征:一是目標結果可以用貨幣精確計算;二是有實現目標的最后期限。簡單來說,就是理財目標需具有可度量性和時間性。例如下例,就是具體的理財目標:我想20年后成為百萬富翁、我想5年后購置一套幾百萬元的大房子、我想每月給孩子存500元的學費。這些具體例子都是清晰的理財目標,具有現金度量和實現時間兩個特征。
在了解了愿望與目標的差別后,我們可以開始目標的設置了:
第一,列舉所有愿望與目標。列舉目標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大腦風暴”。所謂“大腦風暴”就是把你能想到的所有愿望和目標全部寫出來,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列舉目標需包括家庭所有成員,大家坐下來,把心中所愿寫下來,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庭交流融洽的機會。
第二,篩選并確立基本理財目標。審查每一項愿望,并將其轉化為理財目標。其中有些愿望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就需篩選排除,例如,我想5年后達到像比爾·蓋茨這樣的財富級別,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所以也就不成為其實際可行的理財目標。把篩選下來的理財目標轉化為一定時間實現的、具體數量的資金量。并按時間長短、優先級別進行排序,確立基本理財目標。所謂基本理財目標,就是生活中比較重大的,時間較長的目標。例如,養老、購房、買車、子女教育等。
第三,目標分解和細化,使其具有實現的方向性。制定理財行動計劃,即達到目標需要的詳細計劃,如每月需存入多少錢、每年需達到多少投資收益等。有些目標不可能一步實現,需要分解成若干個次級目標。設定次級目標后,你就知道每天努力的方向了。所以目標必須具有方向性。
當然理財目標的設定還需與家庭的經濟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等要素相適應,才能確保目標的可行性。
明確理財階段
理財是人一生都在進行的活動,將伴隨人生的每個階段。而在每個階段,家庭的財務狀況、獲取收入的能力、財務需求與生活重心等都會不同。這樣,理財的目標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針對不同的階段需采用不同的理財策略。
我們把幾個不同階段組成的人的一生稱為財務生命周期,相應地針對家庭即有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所謂家庭生命周期,其意思就是家庭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我們來簡單區分一下家庭的幾個階段。
青年單身期
參加工作至結婚的時期,一般為1—5年。這時的收入比較低,消費支出大。這段時期是提高自身,投資自己的大好階段。這段時期的重點是培養未來的獲得能力。財務狀況是資產較少,可能還有負債(如貸款、父母借款),甚至凈資產為負。
家庭形成期
它是指從結婚到新生兒誕生時期,一般為1—5年。這一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經濟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穩定,家庭已經有一定的財力和基本生活用品。為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要較大的家庭建設支出,如購買一些較高檔的用品;貸款買房的家庭還須一筆大開支——月供款。
家庭成長期
它是指從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學,一般為9—15年。在這一階段里,家庭成員不再增加,家庭成員的年齡都在增長,家庭的最大開支是保健醫療費、學前教育、智力開發費用。同時,隨著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強,父母精力充沛,又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投資經驗,投資能力大大增強。
子女教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