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浴(gǔ)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

以往,得到“真德”者,天得之而清明,地得之而安寧,神得之而靈動,溪谷得之而充盈,侯王得之而成為天下依從的范式。

其致之也,謂天毋(wú)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推而言之,如果天再也不能清明,恐怕將要崩裂;如果地再也不能安寧,恐怕將要崩塌;如果神再也不能靈動,恐怕將要停歇;如果溪谷再也不能充盈,恐怕將要枯竭;如果侯王再也不能高貴,恐怕將要顛覆。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shuò)譽無譽。

所以保持尊貴,要以低賤作為根本,保持崇高,要以卑下作為基礎。所以王侯以“孤”“寡人”“不谷”來自稱,這正是以賤為根本。不是嗎?所以,招來太多的贊美,就等于不是贊美。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luò)硌若石。

也因此不要追求做尊貴的玉石,而愿做堅實的石頭。

一:指代萬物遵從于道而有所得者,即德;“得一”,指得到德,萬物從道各得其一,故名“得一”。

神:泛指精神,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而又始終運作著的存在;靈,靈動、有靈性的、變化無形的。

?。和肮取保聪取缮街g有水流出口的低地,山上泉水匯聚到低處由出口流出。帛書甲、乙本在“谷得一”處均以“浴”為“谷”,而在“谷毋已盈”處又用回“谷”字?!霸 弊钟兴?,代表山谷內水流豐盈;“谷毋已盈”已失去水流,便用“谷”來表示干涸的山谷。帛書甲、乙本多以“浴”為“谷”,僅“谷毋已盈”處直接使用“谷”字。通行本在“谷(?。┑靡灰杂本浜笥小叭f物得一以生”,疑后人妄增。

天下正:正,中正、合于道的,得到治理的。古時人主以德治天下,承擔著正眾生的責任,天下人都聽從于他,于是成為天下所依從的范式。

致之:導致的狀況,造成的結果。

謂:報告,講述。原文“胃”,“謂”之省寫。北大本及通行本均無“謂”字。

毋已:不能完成,沒有達到。毋,不、沒有。已,完成,達到某種狀態。通行本作“無以”。

將恐發:發,放出、射出,表示物體向上或向前迅速運動。一說為發泄。

將恐竭:竭,枯竭。這里指谷口無水可出,谷間水流干涸。原文作“渴”,同“竭”。通行本在“將恐竭”后有“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貴以高:尊貴與崇高。以,連詞。

蹶:顛仆、跌倒。

不谷:不能吃上糧食,即不被養育之義。先秦諸侯王常以此自謙,警醒自己勿要失去民眾的養護。谷,即稻谷,本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由此引申出“生長、養育、進食、俸祿”等多重含義。

致數譽無譽:招來太多贊美便不是贊美。數,屢次、頻繁。譽,贊美、贊賞。原文作“與”,“與”“譽”二字古時相通。乙本、通行本作“輿”。

祿祿:形容稀少而貴重。祿,福分、有福的。

硌硌:形容普遍而低賤。硌,山上的大石頭。

接上一章,本章第一段講“正德”的重要性,第二段講失去了德,從天地到侯王都將不復存在,接著闡述作為侯王保持正德的其中一個要點,那就是“貴”與“賤”、“高”與“下”的辯證關系,最后,落腳到個人,老子告誡人們不要因為追求高貴而失去自己的根本,所以寧愿做堅硬的石頭,不做珍稀的玉石。

尤其要注意的是,套用首章所闡述,玉是浮華,石是內在。所以原文意思并不是說“如果要做玉,就先要做石頭”,老子并不鼓勵大家做尊貴的玉。玉只是表象,本質上是披著浮華外衣的看起來出眾的石頭。所以做石頭,我們才能回歸本質。

一、萬物各有正德

天地萬物,無需刻意效仿什么,生來就都各有自己的正德。此正德,是萬物遵從于道而表現出來的中正常態。

天之正德,表現為清;地之正德,表現為寧;神之正德,表現為靈;谷之正德,表現為盈;侯王之正德,表現為天下正。保有正德的狀態,即萬物之自然。

如果失去此正德,那么天不能保持清明,將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寧,將要崩塌;神不能保持靈動,將要停歇;谷不能保持充盈,將要竭盡;侯王不能保持貴高,將要顛仆。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人類社會廢棄大道之后,正德不能繼續保持,于是由德而衰落至仁,至義,再至禮,最后連禮都崩壞,直至把德淪喪殆盡。

所以,從一開始就失正的事,不能去做,時間長了一定會生亂。《莊子·人間世》以相互爭斗和飲酒作樂為例,只要是相互爭斗,無論一開始多么光明正大,到最后也一定會以陰謀詭詐收場;只要是飲酒作樂,無論一開始多么拘謹守禮,到最后也一定會以放浪恣肆收場。因此有道者以“正”作為自己的根基,持守而不相離。

二、貴以賤為本

君王作為天下百姓聽從并效法的對象,更應持守正德。天地正德表現為“清寧”,君王正德表現為“貴高”。之所以為貴,是因為得到百姓的推崇;之所以為高,是因為得到百姓的擁戴。所以君王以“孤”“寡”“不谷”為自稱,以示與最下賤者同心同德,而不會遺棄任何人。天地覆載萬物無所遺漏;君王托庇百姓無所遺漏,如此方為有德之君。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了秦國的變法。之前秦國幾乎所有的爵位都是世襲制的,但是在商鞅變法之后,秦國爵位不再靠血統世襲,而是要靠軍功來奪得。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边@一條政令實現了老百姓心中“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的理想,打破了階層固化。于是自商鞅起,張儀、范雎、呂不韋、李斯等名臣輩出,開放的秦國也由此而走向全盛。后世有學者評價說:“凡在秦掌握政權之有名者,大都來自異邦,且有由微賤出身者?!闭驗榍貒疹櫟搅俗畹讓拥拿癖?,給了他們向上晉升的通道,于是得到了底層民眾乃至他國之民的大力支持,最終異軍突起,成功消滅六國,統一了中國。

三、美玉與石頭

美玉,質地精美而數量稀少,稱頌的人很多,卻只能被極少數人把持賞玩。石頭,質地粗糙數量眾多,沒有什么人稱頌,卻人人可以取用,利澤天下人。是做只照顧極少數人利益的美玉,還是做照顧天下人利益的石頭,答案顯而易見。

人人都能得到的好處,也就不會覺得有多可貴了??諝?、水、食物、陽光,沒什么人去贊美它,但這種不贊美本身就是最大的贊美。因為它們才是真正做到與下、賤同德。所以真正的君王,一定是和斂其光,玄同于塵,平易近人的,而非高高在上,脫離根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利辛县| 涪陵区| 南靖县| 四会市| 深水埗区| 清流县| 开阳县| 长子县| 镶黄旗| 大洼县| 梨树县| 上虞市| 宁河县| 阿荣旗| 永川市| 若尔盖县| 西平县| 治多县| 麦盖提县| 普宁市| 墨脱县| 枣庄市| 武邑县| 塔河县| 思茅市| 苍梧县| 紫金县| 周口市| 云浮市| 昌吉市| 稻城县| 临汾市| 房产| 镇赉县| 大渡口区| 陇南市| 七台河市| 揭西县| 玛纳斯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