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自然歷:與自然有約
- 湖南日報社編著
- 752字
- 2024-06-25 14:52:08
◎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
逐水而生,詩意棲居。

【小名片】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位于岳陽市境內,南集湘、資、沅、澧“四水”,北接長江,整體地貌為起伏很小的淺盆狀平原,最大水位落差為17.76米,豐水期為水面掩蓋,隨著水位下降,會依次露出平緩的葦灘、草地、泥涂、沙洲。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是我國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棲息著我國唯一的自然野化麋鹿種群,入選首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
【文】彭雅惠
【圖】姚毅
立春時節,湖風吹遍,雖不覺暖意,卻也少了刺骨,冬去春來了。
洞庭湖濕地此時分外熱鬧——數十萬只候鳥在此越冬,鳴叫不絕于耳,群飛遮天蔽日;水下的魚類也結束蟄伏開始四處游弋。
作為湖南面積最大的濕地,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在天寒地凍的艱難時期對于候鳥們有著巨大吸引力——
這里有100多種淡水魚類、1 000多種植物,15.67萬公頃濕地天然存在多樣生境。眾多的淺水地是野鴨的最愛,大片灘涂令鸻鷸鳥類心儀,苔草原保障著雁群的生活之需。
在一項對2021—2022年越冬水鳥的調查中,記錄到45種22.5萬只候鳥活躍在此。這個數字代表整個洞庭湖區域一半以上的水鳥選擇在此停留休息。如今,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已成為長江流域最主要的水禽越冬地之一,被愛鳥者奉為“觀鳥之都”,每年2-3月在此舉行的國際觀鳥節都會吸引來成千上萬的觀鳥者。
長江江豚與麋鹿也同樣熱愛這里。長江江豚在此嬉戲了上千萬年,而麋鹿自從1998年渡江而來后就安營扎寨,野生種群逐年壯大。在夏季豐水期,少數長江江豚和麋鹿會去南洞庭湖濕地游歷,但只要一進入枯水期,它們就會全部返回,絕不流連在外。或許東洞庭湖才是最讓它們心安之處。
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被列為我國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六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后又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視作“拯救世界瀕危物種的希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