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寫作原來是這樣:語言、邏輯和結構的全面提升(珍藏版)
- 易莉
- 1382字
- 2024-06-27 16:40:31
推薦序三 我的“40分”
“一個小時了,你第一句話還沒寫出來?”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學術論文時,坐在一旁工作的導師(易莉老師)對我說的話。“如果滿分是100分,你寫的這篇文章只能得40分。”這是我完成第一篇學術論文初稿時導師給我的評價。一個雅思、托福、GRE都考過,本科專業課讀的都是全英文教材,并且讀過很多學術文獻的保送生,學術寫作竟然只能得40分?質疑歸質疑,可事實就是如此讓人心虛:動筆寫文章時,覺得自己腦袋空空,連第一句要寫什么都要糾結很久;描述實驗材料時,啰啰唆唆寫了三大段還覺得缺點什么;終于寫到討論部分了,又不知道要討論什么。
為什么我寫不出讓人滿意的學術文章呢?是因為我英文不夠好嗎?正在閱讀本序的你,是否和當初的我有一樣的疑問呢?
寫不出來?“死線”(deadline)要到了啊!好不容易“憋”出來了,還得硬著頭皮接受導師的靈魂發問:“你這個詞用得不夠準確,到底是什么意思?讓人讀起來費勁。這兩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不要強行加連詞,加了連詞邏輯上也不通。這段話的核心內容又是什么?”慢慢地,我發現,導師指出的我文章中的問題大多數都與英文詞匯、語法無關,主要是寫作思路和寫作邏輯的問題,這讓我感覺找到了點“門道”。于是等導師修改完,我就認真研究她的改法,小到句子銜接,大到謀篇布局。就這樣,在導師的反復修改和我一點點的摸索中,我陸續發表了幾篇學術論文。其間,導師沒怎么提過我寫的文章能拿多少分這件事,我也不知道我的論文寫作水平到底有多少長進,但是“40分”這個梗始終在我心里。
真正讓我明顯體會到自己在論文寫作上的進步的是導師開設的“心理學論文寫作”課程,也就是本書主要內容的來源。導師從寫作的障礙、學術寫作的原則、寫作邏輯、句子和段落結構、謀篇布局等方面系統地講解了學術論文寫作的方法。我驚奇地發現,課程中講述的各種寫作問題我幾乎都遇到過!導師還給我們展示了大量的例子,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引導大家思考,然后指出錯誤所在,最后再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當看到自己寫的一些搞笑的句子作為例子呈現時,我也忍不住偷笑:“天吶,我以前寫的都是什么啊!”當導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某個問題時,我會忍不住想拍桌子:“原來如此!對對對!”那種暢快,就好像自己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了。
課程結束后,我開始動筆寫第四篇學術論文。正值即將出國交換,時間緊任務重,我在幾天之內寫完并修改了文章的方法和結果部分(這兩部分在學術寫作中一般優先寫,本書中會有詳細講解)。郵件發出10分鐘之后,導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她非常開心地說:“你現在的寫作水平很有長進啊!這都是你寫的?”我有點懵。難道……不是我寫的?我說:“是啊,我上交之前自己修改過幾遍。”得到了導師的肯定,我士氣大增,開始動筆寫引言和討論。很神奇的是,這一次我的思路清晰多了,寫得很快,而且心情也很好,我好像有點開始享受寫作了。一天后,我收到了導師的回復:“這次寫得不錯,你現在的寫作可以得80分!”我的寫作終于不只能得“40分”了?我竟然進步了“40分”!那時,大洋彼岸,黑著眼圈,忍受著時差的煎熬,我高興得想“起飛”。
提高這質變的“40分”,我用了三年。這三年來,在我的實際寫作中,導師不斷教授我學術寫作的方法。現在,她多年的寫作方法和指導心得凝結在這本書中,字字讀來,實在親切。
我真誠地將本書推薦給和當初的我一樣想要寫出好的學術論文的你。
李天碧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2016級直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