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寫作原來是這樣:語言、邏輯和結構的全面提升(珍藏版)
- 易莉
- 1921字
- 2024-06-27 16:40:33
寫作的障礙來自哪里
很多人認為學術寫作水平很難提高,即使看了許多寫作書,也依然寫不好一篇文章。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脫離產量來談寫作水平的提高是“耍流氓”。規則掌握得再好,如果沒有經過實戰訓練,也會漸漸忘記,不能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我的經驗是,在一字一句寫出100頁碩士論文和200頁博士論文,并在導師的指導和反饋下不斷進行修改之后,我才感覺我的英語表達能力真的提高了。所以只管去寫(just write it),經年累月的寫作經驗積累是提高的必要條件。
第二,寫作指導書本身的一些特點,導致讀者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幫助。目前市面上的寫作書,大部分都是在講寫作規則(rules),例如“10條簡單規則”“10條進階規則”。這些規則本身是非常有用的,但有時候剛看完的時候覺得很有收獲,時間久了發現根本沒記住多少(特別是如果沒有經過實打實的訓練),所以產生了“看過很多書,依然寫不好一篇文章”“道理我都懂,就是寫不好”的感覺。如果要推薦這種類型的書和文章作為寫作入門參考,我推薦《英語寫作手冊:風格的要素》(The Element of Style),以及《組織論文的10條簡單規則》(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一文(見附錄A和參考文獻)。
還有一類書從寫作的指導思想入手,高屋建瓴,從更高層面闡述學術寫作要義,如《結構感:從讀者的角度寫作》(The Sense of Structure: Writing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它們回答的是寫作的本源問題,比如學術寫作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學術寫作該寫什么?當然,還有一些書旨在提供寫作經驗上的指導,比如《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學術寫作拖延癥》(How to Write a Lot: 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這本小書讀起來非常愉快有趣)、《學術寫作指南:100位杰出學者的寫作之道》(Air & Light & Time&Space: How Successful Academics Write)等。
很多年前,我在中山大學給研究生講英文寫作課時,我老老實實地按照寫作書講:前言怎么寫,方法、結果怎么寫,美國心理學會(APA)規定的格式(即APA格式)是什么樣的,也讓學生們去看了這些書。但是講了半個學期,我覺得效果并不好,自己的感覺也不好。學生交上來的文章樣子是有了,但語言問題很大,甚至有很多語法問題。學生們在四六級考試中最得心應手的就是涉及語法的題目。語法知識在高中基本已經講透了,為什么中國學生寫起論文來,還有那么多錯誤呢?這說明有些寫作上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后來,在指導研究生寫論文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國學生在寫作規則、寫作指導思想和寫作經驗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換句話說,在如何做到有效而精準的表達上存在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無法邏輯縝密、有條不紊、用詞精確、行文流暢地表達(別人和自己的)觀點、描述具體過程和機制等。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大部分人沒有專門學習過學術寫作。我們在中小學階段只學過創意寫作(比如修辭和抒情,下一章會講創意寫作和學術寫作的區別),而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科研訓練又偏重研究設計、數據處理方面的訓練,默認大家都會學術寫作了。
(2)由于上一點,導致學術文章很難寫好,我們每天看到的文章質量不高。語言輸入(language input)不好決定了輸出也不好。施一公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了對于學習寫作的建議——每天看45分鐘《華盛頓郵報》,這就是個積累語言輸入的過程。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記者寫的文章無疑比我們寫的好多了。在現代社會,大家都適應了短平快的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各種社交媒體),看書更少了,深度的溝通和思考也隨之減少,這也是我們總是學不好寫作的原因之一。
(3)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這是由歷史原因和很多復雜的原因導致的。我們的教育就不夠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我自己是到了準備GRE邏輯考試時,才發現邏輯如此重要,也如此有趣。它是科研的必備能力,也是寫作的必備能力。沒有邏輯的文章,讀起來沒有說服力,行文也很割裂,可讀性差。我推薦以下資源,它們能幫你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才是心理學》(這是一本值得讀10遍的“神書”)、《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還有一個我特別喜歡的案件推理公眾號“沒藥花園”,作者是一位人類學博士,邏輯非常縝密,讀她的案例分析就像在讀一篇邏輯精巧的學術論文,非常享受。
2019年春季,我在北大開了一門心理學學術寫作課。在這門課程中,我放棄了講APA格式(自己看書完全能學會),前言、方法的寫作也只占了一個課時。我花了大量時間講語言,講怎么寫句子,怎么寫段落,甚至還花了一節課講邏輯。我把平時修改學生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作為例子,在課上講解。這門課獲得了學生良好的反饋,我自己也感覺很好,每周備課的過程都充滿了無限的樂趣。我甚至還開了博客,與學生分享寫作的感悟。更鼓舞人心的是,許多學生的學術寫作水平獲得了肉眼可見的提高。現在這門課已經成為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研究生必修課,說明大家都意識到了學術寫作對于研究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