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營銷的本質:白金版(包政管理經典)作者名: 包政本章字數: 5418字更新時間: 2024-06-27 16:44:35
大踏步走向社區商務時代
互聯網不再只是一種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它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縱觀歷史,凡是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包括改變我們的生產活動方式和商務活動方式,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組織與管理方式。
我在參觀休斯敦的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時,聽說大約有1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在那里工作,并且全世界大概有20萬名科技工作者為NASA工作。
NASA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
按照傳統的科層制結構,要把遠在天邊的20多萬人組織起來,按5%~8%的管理人員計算,至少需要1萬名經理人員。這是多大的一筆開支,而且未必管得好。
我猜,NASA一定依靠的是互聯網思維,把無數知識精英組織起來,共同去做一件事情。
今天,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類似NASA這樣的機構依靠互聯網,把高度專業化的人吸引到一個平臺上,以互動的方式一起工作。
這個平臺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組織,更像是一個社區——一個守望相助的社區。
由此我相信互聯網不再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它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從而改變了我們的組織與管理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在營銷領域,互聯網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深度分銷走到盡頭
波特有很多思想,集中體現在兩本書中:一本叫《競爭戰略》,一本叫《競爭優勢》。其中談到一體化戰略,前向一體化或后向一體化。前向一體化就是向下游走,后向一體化就是往上游走。因為波特是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因此沒有人追問為什么要前向或后向一體化。
德魯克有一個觀點,企業必須集中配置資源在兩個領域:或技術領域,或市場領域。據此可以推斷,前向一體化的目的是謀求市場扎根,后向一體化的目的是謀求技術扎根。
像華為這樣的公司,是后向一體化的典型代表,全力以赴向上游走,不惜一切代價,持續搶占關鍵資源,尤其是人才資源。就是不把錢放在銀行,而是去獲取具有影響力和支配力的關鍵資源。日本的三井財團,通過下屬旗艦公司三井物產,實施資源的搶占,從能源礦產資源到人才資源,一切能夠整合進價值鏈的關鍵資源它都要抓在手里,以形成企業的影響力,最后成為產業價值鏈的組織者。
除此以外,大部分生產制造企業,幾乎都是前向一體化的。先是采用大量銷售方式,后來轉向深度分銷方式,即不斷整合渠道以及渠道終端門店的力量,展開市場的爭奪戰。
走到今天,深度分銷方式實際上已經走到盡頭了。
前向一體化的企業必須繼續往前走,從供應鏈走向需求鏈,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謀求市場的最終扎根。
深度分銷不是最終的商務活動方式,它的有效性在于資金利潤率,這是廠商之間對立統一的基礎。一旦邊際利潤趨向于零乃至負值的時候,深度分銷方式也就走到了盡頭,必須轉向社區商務方式。
換言之,生產制造企業如果通過持續地提高產銷量,就能獲取規模經濟上的好處,廠商之間就可以達到對立統一,攜起手來,與對手展開競爭,用一條價值鏈打敗另一條價值鏈。我國臺灣地區把深度分銷方式稱為策略聯盟,或稱廠商合謀。當所有企業都降低重心,唱著網絡為王、決勝終端的歌謠,走上深度分銷方式的時候,渠道網絡的優勢將喪失殆盡。接下來,就是降價促銷,在釋放產能、消化庫存的過程中,成為現金流量依賴型企業。所有企業都深陷在競爭的旋渦之中,聽天由命,難以自拔。
生產企業面臨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產銷矛盾加劇廠商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產方式不能改變,不能像豐田公司那樣,從備貨式生產方式轉向訂單式生產方式。換言之,生產制造系統不能有效地控制存貨以及存貨偏差。相反,在現金流量壓力下,持續地擴大產能和產量,迫使銷售系統加大降價促銷的力度,把過量生產的產品推銷出去,甚至把工業庫存轉移到商業庫存。
在這種備貨式的生產方式下,科特勒的按需生產,只是一句空話。企業以及銷售系統,永遠不可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問題,永遠不能變成消費者的代言人。相反,只能是生產系統的強力推銷者,而不是渠道及其終端零售門店的采購者,更不是消費者的采購者。
第二個挑戰是,供求關系逆轉,商家倒逼供應鏈。降價促銷的結果一定是供求關系逆轉。生產的原則是效率,消費的原則是效用。生產企業不能改變生產方式,進而不能依靠性能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那么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產品效用遞減,供求關系逆轉,消費者主導市場以及主權意識強化。這是不需要大腦,用腳后跟就能想到的事情。
由此引發連鎖反應,處在供求關系之間的商家乘虛崛起,依靠一手托兩家的有利位勢,“挾天子以令天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倒逼生產企業乃至整條供應鏈,擠壓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換言之,依靠商業談判地位迅速做大,幾乎一夜之間,把制造業企業逼入困境。
從全局的角度看,呈現出一種狀態,迫使生產企業降低成本、降低售價。
這種格局如晴天霹靂突然降臨,生產企業被迫用簡單的方式降低成本,諸如用泡沫填充、以塑代鋼、以鋁代銅、降低材質,以此避免倒逼或災難性后果的發生。實際的結果是劣品驅逐良品,類似劣幣驅逐良幣。
即便如此,生產企業也已經很難通過降價促銷獲得利潤,它們只希望獲得現金流量,相信只要現金流量能夠大于費用開支,企業就能夠活下來。因此,所有的企業都在拼命地擴大自己的產能和銷量,哪怕市場已經飽和了,還是要擴大產能和銷量。
所有的企業都做一個夢:其他企業能夠在現金流量上倒下,倒下以后市場份額就歸我了。所有企業都這樣思考問題,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的企業都不掙錢,只要現金流量。
這種情況不是現在才發生,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發生。像上海的牛奶大仗,牛奶放在超市里面比礦泉水還便宜。上海人多精明,看了都不敢買。上海人怎么也想不通,牛奶怎么比水還便宜,難道這奶不是擠出來的嗎?對于企業來講很簡單,五元錢一包奶,賣不出去放那里,一旦過期或批號老化,損失就是五元錢。所以,必須賣出去,哪怕只賣一元錢、五角錢。可以說,企業之間的降價促銷是沒有底線的,沒有成本約束的。
有了現金流,生產企業就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掙到錢,比如,進入股市和房市,導致兩市虛高。
商業企業面臨的麻煩
如果只是生產企業有麻煩,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其實,商業企業也有麻煩,而且麻煩還不小。
第一個麻煩是,商家得不到生產企業技術力量的支持,無法持續地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在效用遞減規律的驅使下,最終消費者或用戶,需要的不是劣品,不是便宜貨;需要的是價廉物美的商品,需要的是性價比最優的產品。
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降價促銷難以為繼,商家倒逼廠家的做法,或廠商圍繞著價格展開博弈的做法已經過時,看一下沃爾瑪與寶潔的合作就清楚了,需要建立的是新型的廠商關系,共同提高產品更新換代的能力,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及其性價比。這是長久之計,舍此別無他途。在這條產業價值鏈上,廠商之間永遠是競合關系。
商家面臨的第二個麻煩是,離開了廠商之間基于供應鏈的合作關系,商家難以確立自己的品牌。無法讓消費者相信,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是合乎需求的,更無法讓消費者相信,商家能夠持續地滿足生活上的需求。
消費者主導市場的實質是什么?
第一點,是要求供應者提供信用,以便實現“產品—貨幣”的轉換。一般而言,在上述銷售的圖式中,貨幣的信用是由國家提供的,而產品的信用必須由供應者提供。
第二點,要求供應者跟進消費者在生活上的追求,以便在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生活理念乃至生活態度上,持續獲得良好的體驗,獲得美滿的感覺。這兩點,對處在產業價值鏈下游的商家來說,是滿足不了的,即便借助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手段,也是滿足不了的。必須借助于產業價值鏈的力量,這意味著必須重構新型的廠商關系,使整條產業價值鏈或供應鏈協同起來去為消費者做貢獻。
社區商務是未來的出路
無論供應者是誰,是廠家還是商家,未來競爭的制高點,一定是在社區商務。誰能率先構建社區商務方式,誰就能贏得未來,并成為產業價值鏈的整合者或組織者,真正給予消費者美好的生活體驗。
這一點也適用于電子商務或互聯網公司,無論你今天多么紅紅火火,都必須努力去構建社區商務方式。不然,就會像農貿市場一樣迅速衰退,衰變成一個電子化的農貿市場。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便宜貨,互聯網手段只能降低成本,減少門店和廣告費用,不能提高產品的性能以及消費過程的生活體驗。更不能消除店小二帶來的損耗,包括信用和價格兩方面的損耗。
不管“董雷”之間在爭論什么,也不管這場爭論將以何種方式收場,小米的迅速崛起以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廠商未來的出路在于構建社區商務方式。盡管雷軍先生說,小米的崛起是因為讓人尖叫的產品,或是鐵人三項等。這只是表象,這絕非小米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否則,也不會刺激董明珠女士大談特談生產技術基礎。小米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商務活動方式,這就是本書中命名的“社區商務方式”。小米的出現,將使以往的商務活動方式過時。
本書強調“社區商務方式”的概念,一方面想告訴大家,企業商務活動領域的觸角,正沿著供應鏈的下游向需求鏈延伸;企業的商務活動方式,正沿著大量銷售方式,到深度分銷方式,再到社區商務方式演進。
另一方面想告訴大家,時下流行種種稱謂,諸如部落經濟、族群經濟、社群經濟或互聯網經濟等,既不合乎歷史本來的邏輯,也不合乎學理。按照“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哲學觀,任何事物都以某種方式呈現出內在的功能和外在的作用,企業商務活動領域也必須以某種方式呈現。任何概念或稱謂,必須合乎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依據本體的自然屬性命名。
小米本就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因為它還賣米兔等產品,還借助家庭路由器進入“智能家庭”,還想整合裝修公司和連鎖旅館等。只要小米進入哪個傳統或時尚的領域,哪個領域的老大們就會尖叫,而不是產品消費者尖叫。米兔,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玩偶,幾個月賣出去幾十萬個。是消費者在尖叫嗎?不是,是同行在尖叫。
雷軍這群年輕的企業家,非常熟悉自己的顧客及其生活方式,他們一心一意想為這些顧客做貢獻,幫助這些快樂的單身人士,去維護好各自的戀愛關系,獲得美滿的戀愛體驗。今后,隨著這些顧客“壽命周期”的展開,還有許許多多做不完的生意,包括婚姻、家庭以及生老病死。米兔,說白了就是女孩子的代言人,讓這些小男生向米兔學習,在何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向小女生說好話、辦實事。
社區商務的組織與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談的是一套有關企業生意的“商務理論”,而不是中國自古以來人們習以為常的那種“生意經”。因此,本書的出版并不意味著我們的研究已經結束,相反,我們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希望讀者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關注。我們將進一步把企業商務活動方式背后的支撐系統,即組織與管理描述出來,包括及時跟進現實企業的實踐,總結提煉它們在商務活動方式上的經驗乃至教訓。
在國外有這樣的事情,很能說明社區商務方式的組織與管理特點。話說,你想舉辦一個婚禮,不需要委托婚慶公司,只需要你自己策劃一下,構思一個行動方案,以確定辦成一個什么風格或什么規模的婚慶。然后,按照這個構思方案,到互聯網上去尋找合適的專業公司、工作室或夫妻老婆店。這類專業性公司分工很精細,包括專門提供服裝的、鮮花的、桌椅的、攝影的、攝像的、背景音樂的、冷熱飲料的、布置場景的、主持婚禮儀式的,等等。由此形成最終的行動方案,并讓各專業性公司以契約的方式做出響應和承諾。屆時,一場稱心如意的婚禮一定會如期展開,或熱熱鬧鬧,或喜氣洋洋。
可以設想,今后的公司應該是輕資產的,只需要保留核心團隊,這就是策劃和社區運作團隊。通過策劃團隊明確做什么事情,或者說,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然后進行系統的構思和策劃,形成整體設想;之后交給社區運作團隊,把事情做正確。運作團隊聯系一個個專業化的公司、工作室或夫妻老婆店,知道如何把整體設想分拆成一項項任務分包出去。現在的人把這稱為“任務外包”或“流程外包”。這個運作團隊在長期維護社區關系的過程中,非常清楚誰能承接什么任務。最后就是負責運營,直至把事情做正確,并產生預期的成果或狀態。互聯網在這中間起什么作用呢?那就是構建底層的大數據庫或經驗數據庫,確保策劃團隊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確保運作團隊把事情做正確。
可以設想,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對老板而言,不需要用金字塔式的層級組織以及人數眾多的管理者階層,去驅使成千上萬名員工朝著一個方向行動,更不需要像華為那樣,既設干部管理部門,以防止干部懈怠,又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去督促每個人的工作。據說那里的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有4個層級,從集團一直到部門科室,所謂“支部建到連隊”。
對員工而言,可以擺脫績效考核的糾結,也不需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趕著上班去打卡,恭候上司的指導和命令。只需要專心致志去發展自己的長處,努力在供求一體化的社區中發揮自己的長處,獲取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也許大家真的要去看一看NASA,互聯網時代的組織及其運營是可以虛擬化的,可以虛擬化為一個社區,一個供求者一體化的社區。就像我們祖輩所生活過的那個農耕時代,鄉里鄉親在一起構成一個供求一體化的社區,彼此互為供求者,守望相助,相互信任,相互依存。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及其主動性和創造性,謀取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社會學家滕尼斯認為,守望相助的農業社會瓦解之后,城市社會需要重建社區。在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守望相助”的共同體關系,而在城市社會,這個關系不再存在,彼此沒有共同的情感、沒有互相關懷、沒有共享價值。但人們內心依然渴望城市社會生活中還能夠享受“共同情感、共同價值”的共同體生活。
可以說,互聯網思維就是社區思維,互聯網時代正遵循著自然規律向著人與人之間構成的社區回歸。
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