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普通人的機會

我看好中國,看好A股,認為中國這方沃土給A股提供了最好的發揮舞臺,而A股又給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提供了最好的發揮舞臺。

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我目前在銀行里幾乎沒有一分存款,我和我的家人掙來的每一分錢,都投放到了股市里。只要股票不是特別貴,我就不停地買。我是一名正宗的“股票凈買入者”。股票市場成就了我,很好地改善了我和我家庭的經濟生活,我也完全依附于股票市場,像一個勤勞的農民,深耕其中。

40年前賣茶葉蛋賺錢,30年前開鄉鎮企業賺錢,20年前買房子賺錢,10年前做碼農賺錢。現在及未來,是投資A股賺錢。中國的舞臺這么大,只要學有所長,干什么都會賺錢的。但總體上,我更看好股票市場。因為什么樣的“學有所長”,最終都會體現在股票市場上,就像過去20年、30年中國最優秀的那一批企業,幾乎都上市了一樣。

中國如此優秀,它供養了無數你我一樣的普通人。A股如此優秀,它同樣可以給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提供無數的實現夢想的機會。經常有人問我:“騰騰爸,股票和A股真的像你說得那么好,真的可以讓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工薪階層發家致富?”答案是肯定的。下邊,我們可以試舉一例,以普通人的身份定位,來推演一下股市投資的基礎邏輯。

一、工資如何高效配置

首先聲明,我們在股市買賣股票是在搞投資,而不是民間常說的翻來覆去地炒股。我們講的是投資,不是投機。如果是炒的話,我認為99%的人是賺不到錢的,甚至還有可能破產。不要問我這個結論從哪里來,有沒有嚴密的邏輯支撐,我看到的市場上的人、身邊的人,結局基本上都是如此。在糾正完這個根本性的錯誤之后,我們才可以舉例推演,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如何在股市中進化成“大富翁”。

假如在進入股市前,你只是一名只拿工資生活的年輕人,除了工作,其他的資產都沒有。這個時候,工作就是你唯一的資產。

第一年,你到股市中去投資,投入的資本只有工資——假如月薪5000元,每月除去正常支出,能往股市投入2000元,那么相當于一年可以投入2.4萬元。第一年結束的時候,你的資產就發生了變化:除了工作,你還有2.4萬元的股票。而股票是有股息的——有的企業會一年發放一次,有的企業會半年發放一次,甚至有的企業還會一季度發放一次——我們國家絕大多數上市企業是一年發放一次股息的,為了敘述方便,這里就假設你買的股票都是一年發放一次股息。

假如你的股票每年的股息率是5%,則第一年過后,你手中的2.4萬元股票,至少可以收到1200元的股息——我們把得到的這份股息再投入到股市。

這樣第二年,你投入到股市的資金,除了每年的2.4萬元工資之外,還有分紅得來的1200元股息。在第二年底、第三年初,你就有了2.4+2.4+0.12=4.92萬元股票。第三年你可以得到的股息就是2460元。

繼續這樣推算下去,第三年你可以投入的資金是2.4萬元工資,外加2460元股息,第三年底,你的資產就變成了:工作加7.566萬元股票。不停地這樣重復下去,工作還是那個工作,但你的資產越來越多,早晚有一天你會發現,光股票帶來的股息,就能超過你的工資收入。

如果有一年,你的股票得到的股息達到或超過了6萬元的水平,則意味著你可以不用工作,只靠股息收入就能像其他拿工資的人一樣生活了。這種狀態,可能還稱不上大富,但已經稱得上“財務自由”了。財務自由的概念就是:被動收入(股息)超過主動收入(工資),人們僅靠被動收入就可以自由生活的財務狀態。

真實的生活可能比上邊講的那個例子更加復雜,我們可以從好壞兩個極端上去假設。

第一種,好的一面:你工作很努力,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對單位的貢獻越來越大,老板越來越賞識你,所以你的工資在不停地水漲船高。也就是說,你每年能投入股市的資金都在增加。

比如第一年只能投2.4萬元,第二年就能投2.5萬元,第三年就能投2.8萬元,以此類推,越往后可投入資金越多。然后,你買的股票都是一些好企業,這些企業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成長、強大,它每年賺的錢越來越多,每年能分給你的股息也越來越多。

第一年它只能分給你1000元,第二年新老股票相加分紅變成了3000元,第三年變成了5000元,第四年就變成了7000元。和你的可投工資越來越多一樣,股票的分紅能力越來越強,你得到的股息也越來越多。所以這種狀況就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會讓你達到財務自由狀態的時間大大地縮短!

第二種,壞的一面:你工作不努力,對單位的貢獻總是原地踏步,老板越來越討厭你,雖然沒有降工資,但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你可投入到股市中的資金越來越少;而你買的股票,都來自一些垃圾企業,投資業績越來越差,分紅越來越少。

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非常糟糕:你能買的股票會越來越少,而你買的股票會越來越不值錢,這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中去了。這樣的狀況下,你如何實現“大富翁”的夢想呢?

二、普通人做好投資的三大關鍵

從上邊的敘述和分析中可以看到,普通人進行股市投資,有三個關鍵的要素一定得把握好。這三點有一點做不好,股市投資就不會成功。

1.你得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用行話說,就是得有充沛的后續現金流,這就要求你得好好工作。只有好好工作了,你的工資收入才有保證,你的可投入資金才能不斷增加。

很多人會說:我的工資都是定死的,再怎么努力也不會漲工資。那我就告訴你:再動動腦子。巴菲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打工、做小本生意來賺錢了。難道你找不到自己賺錢的辦法?這個世界,最缺乏的就是努力和勤奮,你只要多動動腦子,多觀察生活,肯吃苦,能堅持,一定可以找到很多賺錢的辦法。總之一句話,投入的初始資金越多、越豐沛,將來的投資成就就會越大。

2.你得找到優質的企業

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好的企業才能保證你的投資不打水漂。但是很多人常常犯愁:怎樣才能買到好的企業呢?在我看來,要抓住最關鍵的“點”,好企業的標準其實只有兩個:一是能活得非常久,二是能不停地盈利和賺錢。

市場上能符合這兩個標準的企業其實是有很多的:比如國內的那些優秀的銀行,比如幾大酒企,比如伊利、蒙牛,等等。它們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種“高成長、高質量”的好企業,但承載普通人的長期定投(定期投資)事業已經綽綽有余。

對普通人來說,在選擇企業時,我非常贊同邱國鷺先生的觀點——寧選月亮,不選星星。好的企業就像天上的月亮,它像臉盆那樣大,掛在天空,懸在你的頭頂,很容易分辨。關鍵是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總想著碰到一個將來能成長為月亮的小星星,這樣才能賺得更多。事實證明,判斷現在已經確定的事,比判斷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要容易得多。

3.你得長期堅持投資

你的投資時間得足夠長。因為時間越長,你投入的資金越多,股息也就越多,靠企業成長帶來的回報也會越多。這樣你才能以小博大,從一個原本并不大的小數字開始,滾動出將來可能讓你很是吃驚的大數字。

三、理性看待財務自由

我自己就是一名普通投資者。一二十年前跟大家一樣,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薪階層,生活在北方一座小城。但我就依靠上述方法,逐漸發展壯大。我現在還沒有成為你想象的那種大富大貴,但在北方小城,已經可以通過股息收入過上無憂無慮、有滋有味的生活,我比身邊跟我一樣拿工資的人過得都要舒服得多。我和他們唯一的區別就是,我比他們更早一點進入股市,用的方法更科學一點。

看到這里,肯定還有朋友半信半疑。以我的人生經驗,每逢股市行情不佳、股票價格下跌的時候,有此疑問的朋友肯定更多:光靠工資炒股,什么時候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這個疑問的背后,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厘清。

1.你理解的“財務自由”是什么

很早以前我就發現,在搞投資的朋友們中間,有一種言必稱自由的風氣流傳,這是對投資的一個重大誤解。

(1)“財務自由”的標準并未確定。

不同的書籍會給出不同的解讀,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標準。比如,不少人公認的一種解讀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當被動式收入能覆蓋掉這個人或這個家庭的基本生活成本時,這個人或這個家庭就可以稱為財務自由了。

我們在前邊的舉例中,也是作此理解的,問題是:這個人或這個家庭的“基本生活成本”又作何理解呢?我翻了翻書籍,答案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基本生活標準是沒法統一的。甚至同一個人、同一個家庭在不同時期的生活標準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有的人一天花50元錢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人一天花500元、5000元錢可能也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至于那些坐擁金山銀山的富豪,他們的生活狀態可能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這些思考給我們的啟示是:“財務自由”永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任何人都不會是絕對的。說白了,言必稱自由的風氣流傳,本身就潛藏著投資者的暴富思想。很多人認為,我投資就是為了掙很多很多的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用受工作、職位等“勞役之苦”。但股市投資的基本規律告訴我們:這是錯的!

本質上,在股市投資和在任何其他領域投資沒有根本意義上的區別:財富的增長都有賴于時間的浸潤。能夠在瞬間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永遠都是只會在神話故事中出現的。

(2)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財務“健康”比“自由”似乎更靠譜。

楊天南先生就曾說過:財務自由很難實現,但財務健康就相對容易實現;對世上的絕大多數人而言,要求實現財務健康比要求實現財務自由要理性、現實得多。我現在越來越贊成楊先生的這個觀點。

對普通股市投資者而言,你通過股市投資,讓自己活得比與你同樣收入水平的人更好一些、更寬裕一些就很好了。住有所居、行有所依、養得起小孩、不怕老了后生病,能保證人生的四季輪轉有序展開和進行,能感受到生活適度的愜意,而不是一定的緊張,這樣的狀態就是健康。

健康和自由一樣,無法給出具體的標準進行量化。但通過描述,我們還是能發現,健康的標準顯然遠遠低于自由的標準。如果一個人不是總是運氣不好,總是碰到天災人禍,我們會發現,上述健康的財務狀況是絕大多數人都能實現的。

大致來說,富人有兩類:一類是資產型富人,一類是收入型富人。其區分標準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一個人的預期凈資產等于這個人的年齡除以10再乘以這個人的年收入。當這個人的實際凈資產遠遠大于預期凈資產時,這個人就是資產型富人;反之,就是收入型富人。

舉個例子:A今年40歲,年收入100萬元,那么A的預期凈資產應該是400萬元。計算方法是,用A的年齡40歲除以10等于4,然后再用4乘以他的年收入100萬元,等于400萬元。年收入100萬元,怎么都應該算是一個富人吧。但富人與富人是不一樣的。

如果A現在有車又有房,目前實際凈資產超過400萬元,那么他靠年入100萬元就會過得相當舒服,我們就稱之為資產型富人。如果他的房子和車子都是貸款買的,目前實際凈資產小于400萬元,年入100萬元,還要還房貸和車貸,還要承擔一家老小的生活費用,顯然就會過得相對拮據一些,這樣我們就只能稱之為收入型富人。

這個“富人公式”可以作為劃分富人類型的標準,也可以作為衡量個人財務健康程度的標準:如果你的實際積蓄總是遠遠小于你的預期積蓄,那就意味著你處在一種入不敷出的危險邊緣。

就像我們后邊要講的,在分析一家企業現金流狀況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一樣: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總是遠遠小于投資性現金流凈額,而不得不依靠籌資活動來維持現金平衡的時候,通常而言,這家企業的經營就處于風險之中。

作為普通人,強調財務健康比強調財務自由更靠譜,也更容易實現,同時又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可以自我鑒別且善加利用。我建議大家努力做一個資產型富人。

2.你對投資的預期時限究竟是多久

不得不說,這番疑問的潛臺詞之一就是疑問者對盡快實現“財務自由”的渴望和焦慮。這就牽涉到了一個投資時限的問題,尤其是投資者心理上的預期時限。有的人,一次“股市投資”可能只有三五天,有的人三五年,有的人七八年,更久些,大家就會嘲笑他:二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事實上,我們上邊也談到了股市投資需要時間的浸潤。股市可以讓我們致富,但致富的時間可能會很長:如果一個人的年化收益率是15%,那么就意味著他的資本會5年翻一番,即投資資本在5年時間內由1變2;10年,由2變4;15年,由4變8;20年,由8變16;25年,由16變32;30年,由32變64。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追加一種疑問:我身邊沒見到幾個因為股市投資而致富的人啊?我們在前邊的章節里已經分析過,這中間大概有兩個原因:中國股市存在的時間還短,總共才30多年時間;價值投資在中國的流行時間更短。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時間還短,再過10年、20年你再看,身邊因股市而富的人,一定會大量增加。當然,這里的“富”字,既包含著“財務自由”者,又包含著“財務健康”者。為了謹慎起見,我更傾向于“財務健康”的含義。

3.用工資炒股,到底可靠不可靠

這個問題是疑問和爭論的核心,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一談普通投資者的基礎投資原則問題。

李大霄先生認為,普通人投資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即:余錢投資、長線投資和理性投資。我自己在拙著《投資大白話》中也提出了一個“三要三不要”原則,并在《生活中的投資學》中重新做了強調,并且列為普通投資者“三套倉位解決方案”中的第一套方案。所謂“三要三不要”原則是指:不要借錢炒股,不要賣房炒股,不要辭職炒股;一定要留下孩子的奶粉錢,一定要留下老人的醫藥費,一定要留下老婆的化妝費。

不是余錢,你就很難堅持長線;不是長線,你就很難保持理性;所以李大霄先生的三原則中,余錢投資是基礎。回過頭來再分析一下我自己的“三要三不要”原則,完全就是在強調“余錢投資”這個基礎。

無論在網絡上還是在生活中,我見多了有些人因為借錢、賣房和辭職炒股而身陷財務困境的例子。在我眼里,這些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瘋子。悲催的是,傻子常常勸不動,瘋子常常拉不住。當然,這并非事實的全部。

我的意思是:也有成功的案例。我身邊因為我的勸導而懸崖勒馬的人,也大有人在。這些人通常在我勸止他們的時候大大地不服,但經歷過和見識到股災的血腥屠戮之后,他們通常又會跑過來感恩戴德。

曾經有網友在公眾號后臺反復問我:我一個月才掙2000來元,吃喝拉撒都不夠,怎么炒股?看到這個問題,我又好氣又好笑,原打算置之不理,無奈這位朋友反復發送消息,沒辦法,我只好三個字作答:不炒唄!收到我的三字妙答,這位網友再未到我公眾號里出現過:估計是賭氣把我取關了。

其實,我還真沒有敷衍他。股市投資的確是需要一些基礎條件的,這跟你計劃開一家小店,或者做點小生意也需要一些事前的準備是一樣的。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你的收入尚不足以維持生計,這顯然意味著你對股市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是非常之差的。也就是說,從收入端上看,你是無法維持自己的股市投資的。

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把投資放一邊,先從源頭上彌補不足。投資需要現金流,尤其是后續的現金流越充沛,你抵抗股市波動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不達標,不用怕,請慢慢積攢。這個積攢,包含著兩方面的含意:一是絕對的資金量,二是你在股市之外賺錢的能力。

分析到這里,我們直面“用工資炒股,可靠不可靠”這個問題,答案自然而然就應該這樣表述了:用工資不是不可以炒股,也不是不可以致富,但前提條件是,你的工資足夠多。

如果你的工資尚不足以保障自己眼前的基本生計,你就不太適合用工資炒股。否則你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類似于“短債長配”的尷尬境地。比如有些網友自述,自己拿三個月之后用來結婚的錢投資股市,結果在兩個月之后被深深地、牢牢地套在了股市高點上。

寫到這里,本節的話題就要講完了,但在我看來,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更重要的話題還需要進一步展開來講。尤其是對第三個問題。人生致富,有一些基本規律還是需要遵循的。比如以下這三條。

(1)通常而言,收入渠道的多寡直接決定著投資者財富積累的速度和厚度。

(2)研究數據表明,天下可以稱為富人的群體,平均有三種的收入渠道。

(3)所謂富人,一定是腦力勞動遠遠超過了體力勞動、被動性收入遠遠超過了主動性收入的人。

這三點是富人們的統一特征。如果你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富人,這些人的統一特征,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或者說是我們在奮斗過程中需要統一遵循的標準和路線。也就是說,你一定得多多培養自己賺錢的能力,多多開拓自己賺錢的渠道,盡快讓自己賺錢的方式豐富起來。“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是指你賺錢的方式,或者說賺錢的渠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湘乡市| 新巴尔虎右旗| 昌都县| 滦平县| 新和县| 贵州省| 沙田区| 富裕县| 东平县| 南宫市| 阳江市| 顺平县| 镇雄县| 墨江| 东源县| 达拉特旗| 威信县| 马鞍山市| 信宜市| 台北市| 台南市| 武夷山市| 蓝田县| 滦南县| 南漳县| 普安县| 刚察县| 罗平县| 温宿县| 西安市| 阿拉善右旗| 南木林县| 奉贤区| 政和县| 三明市| 农安县| 平江县| 郁南县| 陆川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