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西軍的反撲
- 大明朝第一暴君
- 君不可
- 2024字
- 2024-08-17 12:17:14
自從得知夔州府失陷的消息后,遠在成都監國的張可望緊急從抽調了九萬大軍,圍攻駐守夔州城的明軍。
過了不久,從干溪谷潰逃回來的張獻忠部也加入攻城行列,大西軍人數達到了十二萬之眾。
張獻忠的用意很明顯,便是調集剩下的全部主力拿下夔州,然后占據天險殲滅明軍其他路的援兵!
……
大西軍反撲圍城第十二天,明軍將軍府。
幾名身著鎧甲、面色凝重的將領圍坐在一張木桌旁,桌上鋪展著夔州城防御地形圖,上面標注著密密麻麻的行軍路線。
所有的防守重擔都壓在年僅十六歲的秦若微身上,幾天下來,她已消瘦了不少,俏臉顯得有些憔悴。
雖然她早已經做好了預防敵軍反撲的準備,但大西軍的進攻強度還是超出了她的預料。
“敵軍已經圍攻了十二天,我軍陣亡一千三百六十人,重傷八百一十三人,輕傷一千四百人,擊斃賊軍八千余人!此外,糧草還可以支撐全城軍民食用二十天,火藥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最多只能撐個六七天!”
“根據派出的斥候回報,西賊已經調整了攻城策略,分兵三路,由匪首張獻忠率五萬人出赤甲山,從北部進攻夔州城。狄三品率五萬人出白鹽山,從南部進逼夔州南城寨;張定國率二萬人出大溪口,突襲瞿塘關,瞿塘關只有一千五百守軍,溫兆豐已經快守不住了!”
聽李元胤說完,秦若微臉上依舊平靜如常,在這個關鍵時候,她知道自己絕不能自亂陣腳,否則會嚴重影響軍心士氣。
“瞿塘關是夔州城的水路屏障,一旦丟失夔州將無險可守,必須派兵支援。李總兵,你率兩千人火速支援瞿塘關!”
“明白!”
夔州知府范錦擰眉說,“幾日消耗下來,夔州守軍只有八千余人,兵力本來就嚴重不夠,現在又要分兵兩千守瞿塘關,南城和北城的兩路敵軍該如何應對?”
秦若微握緊手中長矛,不急不躁地說,“范知府,城中還有一萬多青壯年,馬上開倉放糧,動員招募鄉勇協助守城,跟大家伙說明白,一旦城池被破,將會被西賊屠城,想活命的就跟我們干!”
“下官馬上去辦!”
“城北防守壓力最大,馮文正率領我麾下一千親衛馳援!大家一定要咬牙堅持,皇上的援軍這幾日就會到達!”
“得令!”
安排下去后,所有人都行動起來,范錦為官清廉公正,深受當地百姓信任,在夔州城鄉勇里很有號召力。
再加上明軍軍紀嚴明與民無犯,而且還有糧食可以申領,不到半天時間,就招募了七千多名鄉勇,統一發放了甲胄武器,分配到各個城門去協助守城。
……
瞿塘關位于重慶奉節縣境內,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山高峰窄幅水流湍急。其峽雖短,但位置之險要令人難以想象,鎮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軍在瞿塘關駐扎了陸寨和水寨,此外還北倚羊角山、南靠南城寨,鑿建了三道橫跨長江的鐵索飛橋,在飛橋上面布置了五十門火炮和三百名軍士據守。
張定國派水師左都督王復臣率五十艘戰船,一萬名水師,進攻位于瞿塘關下游的水寨。
他則親率一萬人翻山越嶺繞到上游,由于附近的民船都被明軍提前收攏征用,便砍木為筏,趁著夜色掩護強渡長江,進攻位于上游的陸寨,水陸并進夾擊瞿塘關明軍!
明軍把陸寨設在瞿塘關西段的一處隘口中,易守難攻,地勢險要,面對大西軍的迂回突襲,雖然死傷了五六百人,但還是堅守到了李元胤援軍趕來!
站在簡易搭建的木樓上,李元胤握緊鋼刀望著夜色下黑壓壓的攻城大軍,戰鼓雷動,氣勢洶洶。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號角聲響起,大西軍新一輪攻城戰正式拉開序幕!
張定國首先派出了兩千精銳步兵,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長矛,在火炮和盾牌手的掩護下,如潮水般向寨子涌去。
然而,守軍早就準備好了數十門火炮,隨著李元胤一聲令下,炮彈和箭矢如同雨點般傾瀉而下,瞬間便有數十名攻城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火箭、火銃,放!”
火炮發射第一輪后,炮手連忙繼續裝填彈藥,李元胤則趁這個空檔發射火箭和火銃,把火力續上。
兩百多支火箭和上千把火銃一齊發射,朝進入一百步以內的敵人猛烈射擊。
改良后的神火飛鴉火箭威力尤其巨大,神火飛鴉用細竹或蘆葦編成,內部填充火藥,鴉身兩側各裝兩支起火,起火的藥筒底部和鴉身內的火藥用藥線相連。
作戰時,用起火的推力將飛鴉射至一百丈開外,飛鴉落地時內部裝的火藥被點燃,不但能炸傷敵人,還能燃起大火,有效灼傷敵軍!
時值深冬,大西軍的步兵都穿了厚厚的面甲,在明軍火箭的射擊下,迅速燃燒起來,被燒得嚎啕大叫,連忙就地翻滾,撲滅身上的火勢,如此一來大西軍的進攻步伐便被大大延滯下去!
這時,明軍炮手已經完成第二輪炮彈的裝填,又是一陣震耳欲聾炮聲過后,大西軍又撂下了上百具尸首,連盾牌手都有些猶豫不決進退兩難!
張定國見狀,轉頭對炮手說道,“不要轟柵欄上的敵軍,炸寨子的圍欄底部!”
由于時間倉促,明軍沒有用泥石來建造城墻,只用了木頭臨時搭建了柵欄,穩定性和堅固性自然大打折扣。
這一招果然十分有效!
大西軍雖然只攜帶了上百門輕型火炮,對殺傷力很有限,也很難瞄準站在柵欄上面的明軍,但卻足以摧毀木制柵欄!
眼看著寨子就要被敵軍轟倒,大西軍距的步兵距離越來越近,李元胤知道在枯守也是徒勞,果斷下達撤退命令,一千五百名步兵先撤,他率領一千名騎兵斷后,一路向東,朝十里開外的水寨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