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獻忠離開秭歸城后,率軍一路疾馳,生怕明軍趕過來。
從秭歸到施州,多是崇山峻嶺,官道也非常蜿蜒綿亙,加上大西軍人馬皆疲,行駛速度越來越慢,奔波了三個時辰后,在一條峽谷前停了下來。
雖然已是午時三刻,站在峽谷口前,依舊感到異常的冰冷刺骨。
峽谷通道極窄,僅容十人并行通過。從遠處看,這山谷猶如一條深邃的裂縫,兩側的山崖陡峭險峻,高約二十余丈,宛如兩堵巨大的石墻,直插云霄。
峽口處還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干溪谷三個大字。
“大軍停止前進!”
看到這片峽谷地勢如此險要,承擔先鋒重任的張能奇第一時間叫停隊伍,拔馬向中軍跑去。
看到隊伍停下,張獻忠剛想發火,見張能奇飛馬過來便臉色一沉喝道,“此地不適合大軍駐扎休整,為何停止前進?”
張能奇忙拱手道,“稟父皇,前面的干溪谷地形狹窄,不利于大軍通行,萬一有藏有伏兵,對于我軍將是滅頂之災!”
“明軍主力都在長江北岸的太平溪鎮,此地哪有什么伏兵!況且這兩側都是懸崖峭壁,只有這條峽谷可以通行,就算有伏兵也得殺過去!”
頓了頓,張獻忠用千里鏡仔細觀看前方山勢,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如果明軍真的在此設伏,自己肯定在劫難逃,可勢如騎虎,眼下又別無他路,只能咬牙賭一把了!
“傳令下去,十萬大軍分批依次快速通過,不得在峽谷內停留!”
“遵令!”
等張能奇走遠,張獻忠琢磨了一會,脫下自己的黃袍塞給旁邊的親兵,換上一名普通士卒的鎧甲,悄悄跑到張定國所在的后軍去。
為了預防敵軍埋伏,張能奇先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小隊到頭前探測。
等確定峽谷沒有異常情況后,大西軍才按照張獻忠的部署分批穿越干溪谷。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大西軍提著的心也漸漸放下。
當大軍基本全部進入山谷之時,變故陡然出現!
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峽谷兩側忽然喊殺震天,箭矢子彈如瓢潑大雨般傾灑而下。
大西軍猝不及防,沒有任何防備,一盞茶時間不到就被射殺了上百號人。
伴隨著轟隆隆一陣巨響,巨石叢木從天而降,不一會兒就截斷了峽谷的通道!
漫山遍野的喊殺聲在狹長峽谷中不斷回蕩,讓所有大西軍皆聞之變色!
“轟”的一聲過后,那名穿著張獻忠衣服的軍士更是被炸成了一灘血霧。
張獻忠雖然藏在后軍里,但時刻關注著前面的一舉一動,發現明軍果然設有埋伏,直接丟下大軍,率領張定國部調轉馬頭就跑!
對于張獻忠來說,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安全更重要,手下將士只是一串數字,只要自己活著,一切都可以東山再起!
“敵軍埋伏,快撤!”
“盾牌手掩護,火銃弓弩手還擊,其余人后隊變前隊,馬上原路返回!”
看著自己的親衛軍倒下一批又一批,張能奇心如刀絞,勒馬掉頭就跑,卻沒料到被流彈打中坐騎,馬匹吃痛直接將張能奇掀落地上!
明軍以逸待勞,居高臨下,再加上有六百多門虎蹲炮火力的加持,很快就掌控了戰場的形勢。
火炮,火銃,弓弩,滾石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網,全方位無死角地籠罩在大西軍頭上,地上早已經是尸骸遍地!
大西軍連戰連敗,士氣已經低落到了谷底,加上一夜沒睡長途跋涉,此刻終于全線崩盤,即便明軍人數只有他們的一半,仍舊被打得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峽谷兩側的草叢里被明軍暗中放了很多干柴,并在上面澆上了猛火油,此刻直接被炮彈星子點燃,頓時大火熊熊濃煙熏天,許多大西軍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殺!”
數萬明軍如同猛虎下山,從兩側石壁俯沖下來,將敵軍從山谷口攔腰截斷,反應快的早已經四處逃竄,反應慢的則全部被堵在干溪谷的巨大火海之中,大西軍的慘叫聲和哭喊聲響徹云霄。
“投降免死!”
明軍將干溪谷的唯一出口圍得水泄不通,大西軍只有兩條選擇。
要么葬身火海,要么棄甲投降,聽著同伴的痛哭嚎叫聲,他們很快用雙腳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張能奇的率領下,剩余的大西軍全部投降!
干溪谷一戰,大西軍戰死兩萬一千人,逃跑兩萬三千人,被俘五萬九千人。
鄭成功分兵一萬將俘虜押送回秭歸城,自己則按照皇帝的旨意,帶領余下的人奔赴施州城,預防張獻忠流竄荼毒湖南。
日落時分,朱慈烺終于收到鄭成功的捷報,同時對所有俘虜做了妥善安排,從中挑選了四萬精壯之后,所有人則原地遣散,全部分發路費送回武昌府。
為了加強對這些俘虜的控制,朱慈烺將這四萬人一分為二,任命劉文秀和艾能奇為副總兵,由他二人分別掌管,大軍暫時歸皇帝親自統領,等時機成熟再打亂重組。
當然,朱慈烺并不怕他們懷有二心,張獻忠是個非常極端多疑的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得知他們投降,家眷肯定要跟著受牽連,所以,這些降兵比大明更希望張獻忠死!
隨著這一批有生力量的加入,大明在秭歸城的駐軍瞬間突破了十萬之眾,實力得到空前壯大。
張獻忠占據秭歸期間,百姓被屠殺了六萬八千人,將近一半人死于屠刀之下。
為安撫民心,朱慈烺派出大軍幫助遭受戰亂的百姓重建家園,死難者予以撫恤,并下旨免征秭歸城三年賦稅。
短短兩個月時間,張獻忠已經喪失了十幾萬精銳,可謂元氣大傷。直到此刻,大西軍的勢力徹底被趕出湖廣,朱慈烺的西征大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大軍連續作戰,朱慈烺下令就地休整,同時借這個機會補充給養輜重,加強對降兵的管理,為下一階段入川作戰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