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猶太家庭的生活教育課(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沒有別人好,那終歸也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換來以后的完善。如果總是依賴別人,那么你的一生將始終與貧窮和低聲下氣為伴。

“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哪怕你完成得沒有別人好,那終歸也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換來以后的完善。如果總是依賴別人,那么你的一生將始終與貧窮和低聲下氣為伴。”猶太人常常這樣教育孩子。在他們看來,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與家人和社會的溝通才會變得更容易,才更能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有一個猶太商人有兩個兒子。父親寵愛大兒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留給他。但是母親很可憐小兒子,她請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財產的事。她想找個辦法讓兩個兒子分得平均一些。商人聽從了妻子的勸告,暫時沒有宣布分財產的決定。

有一天,母親坐在窗前哭泣,一位過路人看見了,就走上前來,問她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她說:“我怎么能不傷心呢?對我來說,兩個兒子都一樣親,可是我的丈夫卻想把全部財產留給大兒子,而小兒子什么也得不到。在我還沒想出幫助小兒子的辦法以前,我請求丈夫先不要向兒子們宣布他的決定,但是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解決這個煩惱。”過路人說:“你的煩惱其實很容易解決。你只管讓丈夫向兩個兒子宣布,大兒子將得到全部財產,小兒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們將各得其所。”小兒子一聽說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離開家到耶路撒冷去謀生了。他在那里學會了許多手藝,增長了知識。而大兒子一直依賴父親生活,什么也不學,因為他知道,他是富有的。父親去世后,大兒子什么都不會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花光了;而小兒子卻在外面學會了掙錢的本事,變得富裕起來。

實際上,在不少發達國家,對在校學習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做家教,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等,以此掙錢交學費及零用。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商人”,出售他們的“商品”來掙零用錢。美國中學生有個口號:“要花錢自己掙。”每逢假期,他們就成了打工族,自食其力。

現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物質生活相對優越,許多事情都由大人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免不了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以后孩子參與社會競爭是十分不利的。為人父母者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應該讓孩子成長為一棵獨立支撐、獨當一面的大樹,而不是靠大樹遮風擋雨的、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脆弱小草。

有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等到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臺階了,小男孩一下子掙脫開了媽媽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當他爬上兩個臺階時,他就感到臺階很高,回頭看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看了看,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的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無數級臺階——學習、工作和生活。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面對和攀登這些人生的臺階呢?是牽著手、攙扶著上,還是抱著上?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答案。顯而易見,如果家長牽著、攙扶著孩子,就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常常把父母當成拐棍而難以自立。如果家長抱著孩子上臺階,把孩子攬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會成為“被抱大的一代”,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更難立足于社會。平時,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學接送,晚上陪讀,甚至考上大學父母還要跟著做“保姆”。孩子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單位,當“職介”……這樣,孩子是很難自立大有作為的。

猶太父母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讓孩子吃點苦,有“臺階”讓他自己爬。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一鼓作氣”,攀上光輝的頂點。

勞動教育從兩歲開始

無論孩子是聰明早慧還是大器晚成,他們所取得的成績都和環境有直接的影響,他們所受的教育也與個人是否勤奮努力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對于今后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從前,在猶太的一個城鎮里住著一個人。這個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自己又無一技之長,沒有謀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討度日,生活十分困窘。那時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幾條街巷,討的總是那幾戶人家。開始,人們出于一種同情心,還給他一點殘菜剩飯。時間長了以后,人們就覺得他來的次數太多了,令人生厭,于是誰也不愿意再給他一些食物了。為此,他只有忍饑挨餓的份兒了。

恰在此時,有個馬醫因活太多,忙不過來,需要找一個幫手。這個乞丐便主動找上門去,請求在馬廄里給馬醫打打雜工,以此換取一日三餐。這樣,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討,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了。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變得充實起來,他干活也格外賣力。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馬醫本來就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而你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就去給馬醫打雜、當下手,這不是你的莫大的恥辱嗎?”這個昔日的乞丐平靜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寄生蟲,靠乞討度日。過去,我為了活命,連討飯都不感到羞恥;如今能幫馬醫干活,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這又怎么能說是恥辱呢?”

故事中這個人的生活態度是正確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猶太人認為,只有精明和勤奮的人才能有所建樹。因此他們把培養孩子愛勞動作為孩子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當作早期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利用幼兒期這個人類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早期勞動教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多種多樣的勞動中獲得全面發展。他們讓孩子從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增強他們動手做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猶太父母還會培養他們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

一個猶太家長這樣講道:

“我有七個孩子,家里條件很優越,但為了給孩子更多機會學習各種勞動技能,每年我都要在夏季帶孩子到山里去住一段時間,讓他們過山里人的生活:喂牛、砍柴、挖水渠、給牛建圍欄、給馬洗澡。我每天要給他們布置勞動任務,每個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讓大一點的孩子挖水渠、建牛欄,讓小一點的孩子照顧比他更小的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在自己工作的范圍內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學會并懂得如何戰勝困難。孩子們從山里回來后多了許多生活經驗,認識了各種植物,他們比其他孩子知道的多,還會把山里勞動學會的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到學習中去。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不怕吃苦了。我的七個孩子都已讀完大學工作了,從他們的成長看,我認為我帶他們在山里生活的經歷對他們有著積極的影響。”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培養他們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識,這樣既可以促使孩子神經系統、骨骼、肌肉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鍛煉,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社會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兒期這個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早期勞動教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多種多樣的勞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猶太父母重視早期勞動教育通常有以下三個層面:

首先,固定勞動崗位。給孩子確定一個長期固定的勞動崗位,如洗碗、鋪自己的床等,并規定具體的標準。完成得好給予一定的獎勵。有意逃避勞動的,與孩子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況,視具體情況加以解決。

其次,隨時教授孩子勞動技能。孩子做事常常會越幫越忙,比如洗碗反而打破了碗等,這時不應責備,更不要由此叫停,而應教給他一些技巧。

再次,選擇勞動崗位應有的放矢。這里有兩個原則值得借鑒:一是“推進”,孩子有哪方面長處,可以為他選擇相關聯的勞動活動。如孩子喜歡看母親做菜,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試手。二是“彌補”,孩子有哪方面弱點,則可以選擇一些對他弱點進行鍛煉的勞動活動。如孩子膽小羞澀,就可以安排讓孩子上街購物等。

猶太人認為,無論孩子是聰明早慧還是大器晚成,他們所取得的成績都和環境有直接的影響,他們所受的教育也與個人是否勤奮努力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對于今后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多思考更安全

猶太人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敏于行。他們就是這樣教育其子女的。

孩子的年齡小,在這個充滿迷惑的世界里容易由于無知而受到傷害,因此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需要與一些敏感的、有責任感的、了解他們身心發展的成人在一起,才能機智地逃避生活中遇到的災難。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太多,孩子將很難有機會發展獨立性,他們會更多地依靠父母告訴他們該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什么時候做、怎么做。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不管做什么事之前,總是不能離開父母的眼神或指導,這樣怎么能真正地敢于嘗試,掌握做事的技能呢?

古埃及有一位將軍,曾經降服了一個叫科西亞的山賊作他的侍衛。科西亞力大無窮,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頭腦。這一天,將軍騎馬,科西亞步行,兩人來到一片樹蔭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在爬,將軍便對科西亞說:“科西亞,你打這些螞蟻看看。”科西亞伸出拳頭,第一次用力,地面凹進一塊,螞蟻卻沒事;再用力,痛得哇哇大叫,螞蟻還是若無其事。科西亞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滿面通紅。將軍說:“看我的。”只見他伸出食指,輕輕一揉,螞蟻一下死了好幾只。科西亞看得目瞪口呆,將軍便對他說:“有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還要懂得運用謀略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做事情若靠蠻力,而不懂得運用技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就好比打棒球,你本來具有能打出全壘打的力氣,但假如你不用心選球、不曉得用正確的姿勢來揮棒的話,往往就會失誤。

通常,在嬰幼兒時期,成人總是容易把自己放在發號施令的位置上,一會兒讓孩子干這個,一會兒指使孩子干那個。對孩子來說,玩什么、怎么玩似乎都被大人限制住了,孩子自身的主動性思考常常無從體現。因而父母在培養孩子做事能力之前最重要的在于訓練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的思考。父母怎么在做事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思考呢?猶太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鑒:

(1)分享孩子做事的快樂。良好的情緒情感是促進孩子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孩子分享做事的快樂,能夠使孩子經常處于正常的情緒中,并且增加他做事的熱情和積極性。譬如當孩子即使做成一件很小的事時,爸爸媽媽都會真誠地邀請孩子展示一下,或者和孩子一起重新體驗一遍他做事的過程。這種情緒將極大地豐盈孩子做事的激情。

(2)父母要學會平衡自己的權威和孩子自主之間的關系。比如媽媽在洗衣服的時候,孩子也想湊湊熱鬧,在旁邊轉來轉去,試圖“混水摸魚”,這時媽媽不要怕麻煩或擔心孩子弄濕衣服,可以拿一塊小手巾給孩子,問孩子:“手巾該怎么洗啊?”有意識地讓孩子用行動或語言來展示一下,這樣孩子就會細心觀察、模仿學習,產生思考的興趣。

(3)多鼓勵孩子的探究行為。孩子的探究行為是一種主動的適應性行為。由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內在興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用于探索的時間逐漸延長,在這種情形下,父母千萬不要急于讓孩子做自己認為有用的活動。其實孩子此時正是處于發揮想像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時候。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總是在無意識地深化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經驗和知識系統,并從中抽象出一定的規律和模式,進而增強自己的做事能力。所以,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學會做事,要像猶太家長那樣,從鍛煉孩子學會思考開始。

為孩子的謊言保守秘密

不要將大人的生氣與自責投射到孩子身上,打罵他們,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反而失去教育他們的機會。每個人都會說謊,因此不必太責備孩子的行為,給他們留一些空間,且適宜地給予關心和協助,相信孩子會成為你所期望的那種人。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父母要培養孩子能夠反省自己錯誤的能力,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錯誤再改正,效果更好。

孩子說謊常常令父母感到頭痛,遇到孩子說謊時,有的家長是反應敏感,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有的家長則會相當自責,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對;也有的家長似乎不去注意這個問題,反而讓孩子不知道說話的分寸。

精明的猶太家長是怎么做的呢?他們經常給孩子們講述猶太拉比和世界各國成功人士誠實的故事,與孩子一起面對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比說謊更好的方式,去解決遇到的困難。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帶孩子們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列寧,一不留神就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沒有其他人看見。后來,姑媽阿尼亞問孩子們:“花瓶是誰打碎的?”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而小列寧因為害怕說出花瓶是自己打碎的,而遭到姑媽的責罵,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其實,母親已經猜到花瓶是頑皮的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性情好動、熱烈,曾經損壞過其他物品。

應該怎樣解決列寧隱瞞真相的問題呢?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并懲罰他。這樣,父母和孩子都可立即“如釋重負”,但是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并沒有這樣做。她認為,重要的是兒子犯錯誤后是否對自己的不誠實行為有所認識,要針對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狀況啟發他的覺悟。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回到家中一直對這件事保持沉默,等待著兒子從良心中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她敏感地意識到,小列寧正受著良心的譴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东平县| 都安| 阿克陶县| 睢宁县| 德阳市| 称多县| 布尔津县| 扎赉特旗| 哈密市| 靖远县| 普兰店市| 松原市| 平泉县| 浑源县| 陕西省| 雅安市| 临桂县| 南漳县| 临海市| 车致| 宁强县| 关岭| 和平区| 眉山市| 大同县| 察雅县| 胶州市| 敦煌市| 长葛市| 综艺| 淳安县| 西昌市| 民乐县| 达拉特旗| 安溪县| 白山市| 攀枝花市| 宜兰县| 乐清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