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猶太家庭的美德教育課(2)

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長演奏旋律復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歡古典音樂者的欣賞。有一天晚上,帕格尼尼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眾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為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應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沒什么兩樣,心里覺得很奇怪。帕格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著說:“你覺得奇怪是不?老實告訴你,隨便什么東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帕格尼尼回答:“當然可以。”于是那人立刻脫下皮鞋,遞給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過皮鞋,在上面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就緒,便拉了起來。說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后,還以為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鉆研任何一種技藝,只有長期堅持苦練,才能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下定決心,有恒心、有毅力,那么天底下再難的事也會變得容易了。窮和尚雖然沒有錢,坐不起車船,但是因為他有堅強的毅力,能夠長途跋涉,最終達成愿望。

做家長的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下述表現而苦惱:

孩子一會兒學這,一會兒學那,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卻不見成效;孩子在做事前,前怕狼,后怕虎,怯懦膽小,猶豫不決;孩子自制力差,上課經常開小差,學習時精力無法集中,或者是制訂計劃但不執行,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以上行為都是意志薄弱的體現,如果孩子長期存在這種問題,那么他們將來很難有所成。

猶太家長在培養孩子毅力方面是這樣做的:

(1)從點滴小事上培養。有些孩子意志不夠堅強,但又不肯從小事做起,以為一節課,一次作業,無多大關系,這些與意志無關。豈不知,就是這小小的一堂課,一次作業,滋長了意志薄弱的蔓延,最后才導致學習上的“全線崩潰”。反之,學習上意志堅強的人,必定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積小勝為大勝,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2)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決不要插手,更不能包辦。若一時搞不清孩子能不能做到,應該讓他先試一試,家長再決定幫不幫、幫到什么程度。要想使孩子意志堅強,家長自己先要做一個理智的、能保證自己的“愛心”不泛濫的人。

(3)學會拒絕。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必須學會拒絕,否則就是在鼓勵孩子放縱感情。這方面特別要注意的是夫妻間要互相通氣,保持一致,以免孩子鉆空子。絕不可以認為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誰就是愛孩子,那樣會使孩子任性的,任性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4)學會“撤退”。當孩子遇到確實解決不了的學習問題時,家長不要硬逼他完成什么指標,要“撤退”?!俺吠恕辈坏扔凇皵⊥恕?,“撤退”之后要想辦法找內行的人看看孩子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加以解決。明明打不勝的仗硬要打,很容易摧毀孩子的意志。

(5)延遲滿足。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只要情況允許,最好也不要立刻滿足,要讓他等一些時間,讓他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他一個人準備的,他所要的東西不是立刻就可以到手的。要磨孩子的性子,磨他的脾氣,使他變得更有彈性,更有耐心,這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習是慢功,不能一蹴而就。

(6)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的和計劃。對每章、每節的學習,要制定出學習的目的和計劃,且要經常檢查和監督。對日常生活中許多小事,也要有計劃和目的。比如,為了培養自理能力,堅持讓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房間等,日積月累,就會養成做事有目的性的習慣。

(7)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學習中的“失敗”是哪個孩子也不能避免的,關鍵是教他如何面對失敗。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幫孩子冷靜分析其原因,看看用什么辦法才能克服困難,切忌動輒就給予幫助和呵護。這樣容易使孩子的意志品質不斷地被“軟化”,無法經受住暴風雨的襲擊。

(8)要求孩子學習時要一心一意。有的孩子學習時,經常是削削鉛筆,捅捅這個,摸摸那個,總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有時懾于家長的威嚴,在那里磨時間,其實是他對學習不感興趣。為了養成一心一意學習的習慣,可適當縮短其學習時間,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些作業,做完后,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不通過學習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學習質量。如果常常在那里磨時間,容易在學習中形成一種惰性,一遇到困難就止步不前。

(9)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意志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循序漸進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一曝十寒、半途而廢、虎頭蛇尾、知難而退等都是不良的學習習慣。

(10)給孩子找點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做。例如天天掃地,堅持晨練,寫日記,照顧鄰居老人,為教室開門等等,至少要能堅持一個學期。這種事對培養孩子意志作用很大。不過不要硬派,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下決心。中間如果孩子半途而廢,家長不要發火,要再給孩子機會。培養堅持性本身就需要家長有堅持性,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講什么大道理。培養意志靠的是行動,而不是說教。

這樣看來,能否培養孩子毅力,這是對家長教育藝術的考驗,更是對家長毅力的考驗。意志堅強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有毅力的孩子。

鄰人的禍患就是你的禍患

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現得體貼、大度、肯幫忙,你就必須身體力行,示范給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會模仿你的行為,即使你把原則和指令講得頭頭是道,也一點用處沒有。

人的本質是愛的相互存在,人的生活是與他人的相互交往構成的。培養孩子從小樂于幫助他人的美德,對孩子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樂于助人是猶太人所格外崇尚的美德。猶太兒童從小就被灌輸樂于助人的思想。猶太拉比經常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農場里有個叫羅思的年輕人。有一天接近黎明時,窗戶外一片混亂,被驚醒的羅思睜開惺忪的雙眼,他猜出是惡狼闖進了鄰居家的畜圈,咬得牲口在院子里直叫。“羅思,我還以為您不在家呢!”早晨見了面,鄰居責備他說,“我家的一頭小牛犢被狼拖走了,您怎么不帶上獵槍出來搭救一下呢?”“我實在困倦,累得要命,睡得太死!”羅思打個哈欠說:“我什么都沒聽見啊……”

不要裝聾作啞,無視鄰居的禍患。

現實生活當中,常常會有些事情給人帶來喜悅或煩惱,帶來幸?;虮瘋?,帶來順利或困難,帶來成功或失敗。無論處于何種境地,人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幫助。因此,培養孩子樂于助人的精神,就成為了兒童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猶太人是這樣做的:

首先,布置有用的任務。讓孩子在鄰居之間或是校園里做點有益的事情,比如照料寵物,做飯,教弟弟妹妹們做游戲,或者給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樂于助人的品質。當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發地做這些事情,必須有人鼓勵他們,教他們,甚至有時需要強迫他們。

其次,父母以身作則。要培養樂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現得體貼、大度、肯幫忙,你就必須身體力行,示范給孩子看。要是你自己都言行不一,孩子只會模仿你的行為,即使你把原則和指令講得頭頭是道,也一點用處沒有。

再次,要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有些父母愛孩子,教育孩子時經常鼓勵孩子,他們的孩子就總是樂于助人、更為別人著想、更富有同情心。這反映出孩子效仿了你的行為。要是孩子情緒好的話,他是極有可能幫助別人的,所以努力讓他保持那種狀態是非常值得的。

最后,定規矩,并且解釋。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要是你打他,會弄痛他的?!比缓笏麄儠蚝⒆咏忉屵@類行為的后果,然后指出“你不可以打人”這條原則。他們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孩子更具有同情心。

有許多研究表明,對孩子闡明慷慨助人的理由,尤其是強調說明他人的感受時,最能幫助孩子養成體貼、友善的行為方式。

品德決定成就高低

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猶太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熱愛學習,掌握知識,擁有智慧外,還總是給他們講品德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事實上,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無一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懷。

列寧的父母烏里揚諾夫夫婦就特別重視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他們采取各種方法,如解釋、親身示范、引導孩子經常實踐、及時提醒、耐心培養習慣等,從小教育孩子尊敬長者,待人和氣,舉止大方。

當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烏里揚諾夫夫婦就常常囑咐孩子們注意自己講話的語調,不要高聲喧嘩;倘若別人偶爾心情不好,對你不友好,你就應予諒解;如果有同學發音不對,應該用委婉客氣的語氣幫助他糾正,而不應該譏笑;如果傭人情緒不佳,愁眉不展,你應該安慰她,使她高興起來;睡覺前不要忘記向大家問晚安,包括最小的弟妹在內。在烏里揚諾夫夫婦良好的教導下,列寧和他的兄弟姊妹們,不管是誰,從來沒有過粗野無禮的行為,從不欺負別人,除了那些不足掛齒的小人之外,對別人從不采取輕視的態度。

列寧小時候無論同誰談話都持同樣尊重的態度,不管是自己的教師,還是伏爾加河纖夫、搬運工人、洗衣婦。有時他在喀山省柯庫什基諾村外公家過夜,和農村兒童玩過家家游戲,他總像對待自己的表兄弟那樣,以禮相待。他還很有禮貌地幫助別人。有一次,一個貧苦農民趕的大車陷入溝里,他幫這位農民拉出來,還撿起農民掉在地上的手套,很恭敬地跟他交談,分別時還客氣地和他握手道別。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對待父親的信差——一位文化不高的老人十分親熱,每次見面都要熱情問好,分開時總擁抱告別。

凡是熟悉列寧的人,都十分稱贊他的舉止:走路時一定讓同伴先走;給老人和婦女讓座;別人哪怕是在很小的事情上幫助了自己,也一定要表示感謝;自己有了過失,總是請求別人原諒;親吻母親的手。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在穿著樹皮鞋和破衣爛衫的農民或工人中間,還是在剛剛從前線回來的士兵中間,列寧總是從不失這樣的高尚本色。正是他那熱情又不失禮貌、大方得體的態度,從未使他脫離人民大眾。因此,人民也對列寧無比親近,樂意跟他談心里話。

在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可以借鑒烏里揚諾夫夫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品德決定成就的高低”。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品德呢?

以下是為猶太人所推崇的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方法,總結起來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教育孩子必須熱愛祖國。除了教孩子波蘭語外,居里夫人還以自己致力于祖國科學發展和幫助波蘭留學生的行動感染伊倫娜和艾芙。最為突出的是,她以祖國波蘭來命名首次發現的新元素“釙”,表現了她濃濃的赤子之情。

其次,培養孩子勇敢、樂觀、堅強、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告誡兩個女兒:“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再次,培養孩子重實際、不空想的作風。她與子女共勉道:“我們不應該虛度此生”。

最后,培養孩子節儉樸實的品德。居里夫人對女兒的愛,表現為一種有理智的愛,一種有節制的愛。她對女兒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志”。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每位父母都應該向猶太人那樣,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從孩子懂事的時候起,就給他們講述從古到今的各種勸人行善的故事,謳歌仁愛、友情、度量、勇氣、犧牲的篇章,把孩子培養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培養孩子博愛之心

在美國和歐洲各國,猶太社區會搞一些社區服務活動,大多數孩子會定期參加這些類似幫助弱者的活動。這些活動使孩子們對幫助他人有了親身體驗,也就懂得了活動的真正含義,因而養成了助人、博愛的好習慣。

父母和孩子一起參加有組織的社區服務活動,定期幫助他人,不僅能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品質,增加孩子的親和力,也能教會他們許多社會技能,使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價值。

如果父母不是某些宗教和社區服務團體的成員,不能讓孩子參加社區服務,那么下列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博愛之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赣州市| 漠河县| 新建县| 仁怀市| 金平| 乌恰县| 麦盖提县| 济源市| 积石山| 张家川| 徐水县| 济阳县| 韶山市| 米易县| 西林县| 南靖县| 托克托县| 遵义市| 那坡县| 信阳市| 旌德县| 乐东| 高要市| 遂昌县| 正宁县| 合山市| 宣城市| 连平县| 寻甸| 玉龙| 东乌珠穆沁旗| 兴化市| 惠州市| 城步| 宜城市| 兰西县| 六枝特区| 巴林左旗| 连城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