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什么是心理學(1)

何謂心理

“心理?”一提起這個詞,許多人會眨眨眼、搖搖頭,“挺深奧的,不懂啊!”

“心理學?”說起這個來,一股神秘莫測的感覺便會傳遍人們的全身。人們會想起許多所謂詭異的東西來試圖勾勒心理學的大概模樣:魔術?算命?意念控制?乾坤大挪移?黑洞?

心理和心理學對許多人來說,的確是一副神秘詭異的印象,覺得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實際上,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心理和心理現象是所有人每時每刻都在體驗著的,是人類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說,復雜的心理活動正是人區別于動物的一個本質。恩格斯曾將人的心理意識贊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的學說,也是緊緊圍繞我們的生活的。

心理活動雖然隱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但它可以通過行為、語言來表現,并且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徑來測量。心理活動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是心理活動的簡稱,實質上是人腦的功能,即人腦對客觀事物主觀的反映。認知活動是心理過程的基礎。認知開始于感覺,之后是知覺、記憶和思維等等活動或過程。比如眼前有一個蘋果,人腦對這個蘋果的顏色、氣味等個別特征的反映就是感覺;人腦對蘋果的顏色、形狀、質感、味道等多種特征的整體、綜合反映即為知覺。種種感覺、知覺的信息在人腦中的儲存就成為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再借助語言,人腦可以對客觀的事物進行抽象和概括的反映,即思維。上述過程就是人的整個認知過程。人在認知中所接受的信息經過大腦的加工,然后傳導至下丘腦及其邊緣系統,就產生了對這些信息的內心體驗,表現在外就成為了人的情緒。根據這些信息,大腦還會產生一個意志過程,即建立意圖、編制活動程序、確定目標,然后調節和控制人體行為以實現目標。

人的心理的產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大腦、客觀現實和人的實踐活動。其中,大腦是產生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或者說硬件,客觀現實則是產生心理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或者說軟件;而人的實踐活動則是把上述兩者聯系起來的橋梁。

什么是心理學

心理學用英文講叫“Psychology”,源于古希臘語,意思是“靈魂之科學”。心理學的歷史雖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但心理學作為一個專門的術語出現卻是在1502年——有一個塞爾維亞人叫馬如利克,在這一年首次用“psychologia”一詞發表了一篇講述大眾心理的文章。此后過了70年,一位名為歌克的德國人又用這個詞出版了《人性的提高,這就是心理學》一書,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記載的以心理學這一術語發表的書。

在希臘文中,“靈魂”也有呼吸的意思,因為古希臘人認為人的生命依靠呼吸,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完結。隨著心理探索的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心理學也就變成了心靈哲學。在我們中國,人們習慣認為思想和感情來源于“心”,又把條理和規則叫做“理”,所以用“心理”來總稱心思、思想、感情等等,而心理學則是關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規律的學問。總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人的任何行為都離不開心理活動,通常說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征等等都可稱之為心理現象。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心理學既古老又年輕。人類探索自己的心理現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所以說它古老。說它年輕,是因為心理學最初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包含在哲學中,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專門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盡管年輕,但科學的心理學有著巨大的生命力,它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于人們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個業余心理學家。當你才3、4歲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會揣摩別人的心思了呢?你懂得怎樣把玩具藏起來讓其他小朋友找不到,你甚至還會略施小計,提供錯誤的線索去誤導他們。媽媽生氣的時候,你便能從她的神情和語氣上判斷出來,而乖乖地停止胡鬧;一旦發現媽媽雨過天晴,你就又提出你的小要求了。作為父母,則知道如何正確地實施獎懲以糾正你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所有上述這些現象都是基于對他人心理的觀察和推論,也就是說每個正常的人,都能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思維和行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推測,這就是心理學和心理學家所努力研究和解釋的內容之一。

心理學的研究范疇

下述內容都在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之內:

1.記憶

如果問你九九得幾,你會脫口而出“81!”小學的九九表記得如此清晰,為什么呢?它們存在哪里呢?以何種形式儲存的呢?我們如何從腦中提取出答案呢?我們個人經驗的記憶如何配合我們對外界的學習經驗呢?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的結構是怎樣的呢?人為什么會遺忘?是否記憶還在心智當中?…、這些也是心理學要研究和解釋的內容。認知心理學家正是探討記憶結構的特性和資料儲存形式的。

2.情緒與認知

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認知表現,是心理學近十幾年來蓬勃發展的新領域。比如在殘酷的期末考試當中,同學們在考場里緊張地翻看令人頭暈目眩的考題,有的人不停地寫啊寫,而你卻可能緊張得滿頭大汗,什么都想不起來,甚至腦中一片空白,筆只在手里轉啊轉,連名字都寫不出來。為什么會這樣呢?再如,當你心情不好時,哪些事情記得比較牢呢?當你心情十分亢奮的時候,又是哪些事情記得比較牢呢?這些現象的深層原因,都需要心理學來解釋。

3.推理

推理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盡管它有時候對有時候錯。人類的推理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他是人,我也是人,所以我就是他,如此推理顯然錯誤,但是錯在哪里?人類的推理合邏輯嗎?人們的錯誤推理有哪些種類?是怎么產生的?

4.語言

中國疆域廣袤,人口眾多,各種方言土語數不勝數,可大家都可以用普通話來溝通,盡管口音不盡相同,可竟然并沒有阻礙交流,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人類如何使用語言及學習語言?音素是組成聲音的最小單位,它有什么特性?有些句子語意模糊,我們如何以已有的知識理解句子?同一句話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為何我們知道均為同一個意思?這些都是心理語言學所重點研究的內容。

5.教育

有些小學生,連像4乘以5這樣基本的數學計算題也不會做。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肯定十分生氣,也非常不解: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沒學到數學基本算法?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許這并沒不是問題的關鍵。數學題的解答往往分為許多計算步驟,或許僅僅是其中一個步驟失誤,而這個步驟錯誤又不是致命的,因為做其他題時可能因為用不到此步驟而得出正確答案。所以,老師必須針對程序步驟,仔細篩選出錯在哪里,才能真正對癥下藥。這也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

6.注意力

一個酷暑夏日,高考正在進行。考場里的考試黑壓壓一片,雖然電扇不停地吹,同學們還是汗流浹背。沙沙的寫字聲、突然冒出的咳嗽聲和考場老師的竊竊私語在考場蕩漾,你雖然也在考場里,卻只看到考卷上的題目,聽不到半點聲響,仿佛在無人之境。這是什么?這就叫注意力。如果一份工作需要十分的注意力,我們究竟能分配注意力到上面呢?我們只注意到哪件事呢?對于各種認知活動的注意力,認知心理學家有濃厚的興趣。

7.閱讀

閱讀這么簡單的事情都要心理學來研究嗎?沒錯。看似簡單,其實里面包含著許多的問題。你讀得快、讀得好、讀得聲音高,卻不一定理解得好。書本上的文字通過眼睛傳到腦中之后,我們是利用一種什么樣的機制來理解內容的呢?怎樣的句子會造成理解的困難?上下文是如何影響理解的?閱讀和理解的關系,也是認知心理學家十分感興趣的話題。

8.類型辨認

迎面走來一只狗,是什么狗呢?如果是只小獅子狗,你或許要跑上去撫摸一下它;如果是一條大狼狗,還瘋瘋癲癲的,恐怕你得拔腿就跑了。再如,大風呼呼地刮著,此時走在路上,人們都會注意路況,看清楚前方物體,以防撞上什么東西,腦袋上起個包。只有正確地辨認外界模糊的感覺刺激,我們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人類如何進行這種類型辨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外界信息,使我們的感覺和認知系統可以進行偵察和分類呢?人類的心智具有何種認知過程使我們辨察外界信息?這些是認知心理學家希望了解的。

9.問題解決

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問題往往需要一連串的步驟,這是一個心理活動過程。我們如何定義問題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會影響問題的解決。要怎樣改善解決問題的技巧?你是否有靈光乍現的經驗?那是怎樣的機制?人類通常用哪些策略解決問題?心理學會給你解答。

10.法律

目擊證人的證詞是法庭上的重要證物,但是誰能保證它是完全正確的呢?你或許在電影常常看到兇手作案的場面,混亂、緊張、刺激,受害者或者目擊者往往被刺激得不行,如果通過目擊證人來指證兇手,結果可靠嗎?目擊者真的看到兇手了嗎?是否記憶開了目擊證人一個大玩笑呢?隨著時間的磨蝕,你真的認為你的記憶是真實存在過的嗎?

11.醫藥

醫院里各種疾病的X光片,模糊難辨,在你看來或許和天書一樣,可對于醫生,辨認起來易如反掌。善于辨讀片子的醫生是如何記憶普通的X光片以及不常見的片子的?由于許多病癥的癥狀差不多,在判斷病癥時,新手和老練的醫生有什么決策策略上的不同呢?

12.人工智能

幾年前,人類棋王曾敗給一臺計算機,這委實震撼人心。人工智能主要是仿真人類的認知過程,是計算機科學中的專門知識。這種人工智能計算機的程序設計,需要具有我們如何處理信息的知識,這對于認知科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完美無缺的機器人是否真的可以仿真人類的行為呢?

13.認知神經心理

人的大腦和認知能力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腦傷患者,往往因為腦部損傷無法正常認知;一個Broca失語癥的病人,他說的話躊躇不定且語調怪異,可其理解力卻無異于常人。認知心理學家正在研究此類問題。

消除對心理學的誤解

雖然上面講到每個人都是業余心理學家,但這個業余心理學家往往做的不知不覺。對于心理學,人們大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隨便問幾個人什么是心理學,這些業余心理學家可能會給你各種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一些偏見和誤解。下面就常見誤解予以解釋,以掃除人們心中對心理學的迷霧。

誤解一:心理學家知道人們在想什么

“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么?”當周圍人得知了你是學心理專業的時候,他們會馬上好奇地發出那樣的問題。人們總是以為心理學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內心活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心理活動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并非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心理學家所做的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它們如何產生、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相互間有什么聯系?等等。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人的情緒表現和外在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外在特征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能力,否則再老道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會所謂的“知心術”——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內心世界。

誤解二:心理學是“偽科學”

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都是騙人的。這著實讓搞心理學的傷心不已。為什么會這樣呢?

首先,對于大多數人,所謂“科學”,應該有嚴格的實驗操作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比如物理學或數學。而人的心理看不見又摸不著,對它的操作和研究豈不是很玄?人的心理又是變化莫測,是個十分難以控制的變量,所以人們認為心理學研究是靠不住的。其次,心理咨詢往往令人們很失望。由于人們對心理咨詢沒有一個正確和充分的了解,產生了瞬間治愈心理問題的希望,這樣當然會失望。沒有什么藥能瞬間愈病,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困擾同樣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心理咨詢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咨詢者需要積極配合咨詢師的要求,不能只由咨詢師一方努力,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諸多的原因,使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海南省| 行唐县| 玉门市| 全南县| 沾化县| 武穴市| 雅安市| 拉萨市| 博乐市| 连云港市| 思南县| 工布江达县| 安新县| 五台县| 上杭县| 桃源县| 揭东县| 庄浪县| 东乡县| 荃湾区| 遵义市| 郑州市| 海晏县| 当雄县| 上饶县| 深水埗区| 方城县| 都安| 福清市| 卢龙县| 儋州市| 北川| 太仓市| 高陵县| 衡东县| 三河市| 龙南县| 阿拉尔市| 乐清市|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