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為”
今天說的這個“為”(為)字,純粹是好奇心使然,因為這么簡單的一個漢字,反而從簡潔的字形上琢磨不出其造字本源,頗有點令筆者汗顏。
如果不是喜歡琢磨漢字的由來,筆者一直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想不到“為”字是一頭干活的大象。小時候,只是為繁體的“為”字發愁,筆畫多且怪,不明白為什么這個字會長成這么奇怪的樣子。
經查,“為”的繁體共有9畫,有兩個讀音:一是“wéi”;二是“wèi”。今天的簡化字“為”是根據繁體“為”字的草書輪廓簡化而成。
從字源上看,“為”是一個會意字,具體分析“為”字的造字意圖,可以看出:甲骨文的“為”字的左上部是一只手,在表義上具有“抓”和“牽”的意思,下半部分,就是畫的一頭大象;“為”字長長的那一撇,是象鼻子,下部的四點是四支腳。這個字的本義就是馴化大象,引導大象干活勞作。當“為”讀“wèi”時,其基本義就是“做/干/勞作/成為/變成”之類較具體的意義;當“為”讀“wéi”時,其基本義是“替/給/為了/因為”之類較為抽象的意思。
話到此,大致應該是說清楚了“為”的來源,至于使用,無論是讀音,還是意義,現代人基本都不會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