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撥冗/拔冗”
“撥冗”,還是“拔冗”哪個正確,似亦存在麻煩。
那就首先說“冗”。“冗”(rǒng)是一個會意字,篆書像“人”在“屋”下,會意“無田事”(即沒有耕田之勞形,可以有“閑”),指“多余之人”。如“冗員”。“幾”是“茶幾”,既可憑幾飲茶,亦可靠幾而坐。
其次說“撥”(bō)。“撥”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其本義就是“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
第三說“拔”(bá)。“拔”也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其本義就是“拉出/連根拽出”。
最后說“撥冗”。“撥冗”是一個常用的客套話,意思是“希望別人撥開眼前的事務,參加自己的某一項活動”。這是在夸贊別人公務繁忙,是一位重要人物。如果寫成“拔冗”,要從繁冗的事務中拔出身來,那就成了批評,說別人是一個陷身于事務堆中的事務主義者。
由于漢字是在象形表意圖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為了表達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的事物,就總是力圖以最少最小的筆畫代價,表達最豐富的含義。從這個角度看,漢字的“形似、形近”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為盡量使學生讀準、認準形似字,老師們也是想盡辦法。比如,筆者小時候讀書,老師就教我們背誦;“橫戌戍點戊中空,巳閉己開已半封,未長末短莫顛倒,日瘦曰肥大不同”之類的區別形似字的順口溜。此類順口溜,至今仍記得。
但在漫長人生中,亦漸漸淡忘兒時的一些東西。如今的眾生:努力奮斗有之,休閑娛樂有之,燈紅酒綠有之,殫精竭慮有之……可能唯一稍稍欠缺的是還找不找得到來時的路?還有沒有時間認一個、寫一個“撥冗”或“拔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