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果/裹”
年輕時背誦《詩經·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的聲音似猶在耳畔,而今由俄烏之戰引發的諸如“糧食危機”之類的話題炒得正熱,遂想到“稼穡”?,F如今,國人中的許多人飽暖之余,早已不知“稼穡”之艱辛,“不稼不穡”是大多數人的生存常態,揮霍甚至浪費糧食也成為一種常態。但是,人們似乎亦不應忘記,“居安思危”,是我們人類得已延續的基本前提。倘一旦糧食出了問題,那可真是要餓死人的。我國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那一場大饑饉,至今仍殘存于筆者們的記憶中。
因此,今天就說說“稼穡”?!凹?穡”都是會意兼表聲的漢字,其右偏旁均為表聲兼表意。
“稼”(jià)篆文由“禾”和“家”組成?!昂獭保堂?;“家”,家里的,不是野生的,是人工種植的。“稼”,人工種植禾苗,因此,“稼”必須勞動。《說文解字》釋為:“在野曰稼?!奔丛谝巴鈩谧鹘凶鳌凹凇薄!抖Y儀·少牢禮》:“宜稼于田?!碧锏剡m合種植莊稼?!凹凇钡囊炅x有“莊稼”。
“穡”(sè)篆文由“禾”和“嗇”組成?!皢荨?,甲骨文像裝糧食的倉庫?!胺w”,收割莊稼,將谷子存在倉庫里?!墩f文解字》釋為:“穡,谷可收曰穡?!笔崭罟茸咏凶鳌胺w”。
“稼”與“穡”合起來,大致有以下理解:①《毛傳》:“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狈N,種植;斂,收割。“稼”,春天種植莊稼;“穡”,秋天收割莊稼。“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想要收獲,就必須勞作。春天不“稼”,便無秋天的“穡”。②“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無論農業社會還是現代社會,“稼穡”都是社會和諧、天下太平的根本。
因此,謹記“稼穡”之艱辛,珍惜每一粒糧食,當為世人須臾不可或缺的生存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