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這個孽障,死了干凈
- 大明瘋帝:朕真的荒唐無道
- 蕭藍衣
- 2244字
- 2024-06-16 21:33:32
仁壽宮中,溫祥匍匐在地。
張太后坐在簾后,面無表情:“陛下駕崩,可有遺詔?”
“回太后娘娘,沒留下遺詔,但有遺言。”溫祥不敢忤逆楊廷和,而且毛紀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他提前透風,是想博得張太后信任。
張太后是先帝唯一女人,當朝皇帝是她獨子。
可獨子駕崩,她臉上沒有半分悲痛,而是在思索,如何攫取更大的政治權力。
先帝駕崩后,張太后曾試圖效仿故誠孝皇后舊事,后宮聽政,待皇帝“成年”后,還政于正德,卻遭到正德皇帝與前朝的激烈反對,年僅十四歲的正德帝御極親政,她避居仁壽宮,遠離政治。
這些年,張太后極力扶持張家外戚,欲掌前朝權柄,奈何叔叔、弟弟、侄甥不爭氣,一心享樂,不懂政治。
而她的好大兒,寧愿重用義子,也不肯分權給親舅舅,著實讓人心寒。
他寧肯分權力給義子、太監,都不肯給他的母后!給他的舅舅!何其涼薄無情!
這時,張尚宮快步進入簾內,低聲道:“娘娘,豹房外部靜謐如斯,和往常一樣,無法確定真假。”
張尚宮是她的貼身侍女,陪嫁宮中,待弘治皇帝登基后,便升任尚宮,為宮中女官之首,是她的心腹智囊。
“可溫祥敢夤夜入宮稟報,消息八成不假。”
“奴婢之前就揣測,萬歲身體不中用了,豹房被前朝控制了,哪日駕崩都不奇怪。”
張尚宮聲音陰冷:“萬歲向來不親近壽寧侯家,朝野皆知。”
“奴婢擔心,萬歲駕崩,前朝會對您不恭,娘娘該提早布局。”
“那溫祥在司禮監地位舉足輕重,如今投獻,您該收為己用。”
“那楊首輔權傾朝野,連萬歲都斗不倒他,奴婢以為,仁壽宮當伏低做小,和楊首輔精誠合作。”
張太后眼眸一閃:“哀家姓張,他姓楊,又儲位空懸,難道就不能效仿誠孝皇后舊事?”
誠孝皇后和三楊,統治大明七年。
她和楊廷和,就不能統治大明七年?
“楊首輔桀驁不恭,蔣冕、毛紀、毛澄為其羽翼,若奴婢所料不錯,宮中張永、魏彬也倒向了楊首輔。”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他如何會聽命于您?”
“而萬歲在時,又不斷壓制外戚勢力,使張家無人占據要職。”
“萬歲遺言又掌握在前朝手中,仁壽宮十分被動。”
張尚宮的話,不斷放大張太后對正德皇帝的惡感,讓張太后咬牙切齒:“寧予家奴,不予親人,哀家生的好兒子啊!”
張尚宮不敢接話,低眉順眼繼續說:“好在儲位空懸,萬歲沒有子嗣,仁壽宮尚有爭取權力的機會。”
“如何爭權?”張太后問。
張尚宮眸中閃過無奈,這位主子從小就錦衣玉食,入宮后又遇上最癡情的弘治皇帝,后宮僅有她一人,寵冠六宮,就養成了她遇事不經大腦、極端自私的性格。
“回娘娘,奴婢以為上策是,從宗室中過繼一幼子,效仿誠孝皇后舊事。”
“若楊首輔不愿后宮染權,先帝僅有獨子,只能從憲廟近支挑選儲君,選剛成年的王爺,而娘娘可從張家挑一女,嫁給儲君,得封皇后位,如此一來,仁壽宮權柄不衰,此乃中策。”
“至于下策,奴婢以為楊首輔不是甘于寂寞的人,不會從宗室中過繼成年男子的。”
“奴婢算過近支親王,憲廟一脈,益王仍在,有四子;衡王榮王,皆有六子;興獻王只有一子。”
“奴婢若是楊首輔,益王尚在,他的兒子就沒有承嗣之權,先排除掉。”
“衡王榮王兒子太多,難以控制,反而興獻王只有一個兒子,此子年方十四,興獻王剛死兩年,孝服未除,還未冊封王爵,此子最適合承嗣大統。”
張太后面露惱恨:“你的意思是,楊廷和會挑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承嗣大統?他難道就不愿意和哀家共掌權柄嗎?”
張尚宮嚇得跪在地上:“娘娘噤聲,溫太監尚在簾外,莫要被人聽見!”
“哼!”
張太后心情憤憤:“有什么樣的皇帝,就有什么樣的臣子,哀家真是生了個冤孽、魔障!死了干凈!”
張尚宮出身張家,自己終身未嫁,沒有子嗣,等老了后得仰仗侄子,她自然要為侄子出謀劃策,掙一份基業。
所以處處回護張家,正德帝和張家站在對立面上,她就不斷挑撥母子親情,放大張太后心中對正德帝的厭惡。
張太后惱怒之時,毛紀請求入覲。
“宣!”
跪在殿中間的溫祥卻摸不著頭腦,他都來投獻了,太后居然把他晾在殿中,又當著他的面詔見毛紀,是何道理?
好在張尚宮請他去偏殿喝茶,進行密談。
溫祥心中失望,這樣的政治小白,如何斗得過楊廷和?自己是不是站錯了隊?
毛紀入殿后,先讀遺言,又和張太后分說,先帝駕崩,為防江彬聚眾作亂,先解決掉江彬,再行分配利益。
“毛閣老覺得何人可承嗣大統?”孫太后直截了當問。
毛紀哂笑,處置江彬,其實是有分配政治權力的人歃血為盟儀式罷了,江彬不重要,誰捅江彬一刀才重要,捅了的就是自己人。
張太后不想下場,卻想分配政治利益,現在想經營好名聲了,不就想操持前朝權柄嘛,著實可笑。
“回太后,根據皇明祖訓,憲廟近支,以興獻王和先帝血脈最近,其世子年方十四,適宜承嗣帝位。”
張尚宮分析的對,承嗣大統的人,不是誰能一言而定的,必須要符合祖訓,并征得朝野同意才行,而興獻王世子是最適合的人選。
“那會以何名分承嗣大統?”孫太后最關心的是這件事。
“根據兄終弟及的規定,自然是尊太后為母,尊大行皇帝為兄,方才合乎祖制。”
“十四歲了,可能親政?”張太后終于還是忍不住問出來。
毛紀失笑,就你這智商,一個回合就讓你下去侍奉孝廟!還妄想垂簾聽政!真當大明無人?
“此事非老臣能定,還需商議。”
毛紀留個活口:“太后娘娘,當務之急,是防范江彬造反,請太后下圣旨,捉拿江彬!”
毛紀故意賣個破綻,此事尚有商量的余地!
末尾加了句圣旨,讓張太后心花怒放:“哀家下圣旨,不合乎禮制吧?”
“萬歲大行,太后是萬歲親母,當朝太后,您代下圣旨,合乎禮制,請太后恩旨!”
毛紀行大禮叩拜。
和張太后一番對話后,他心里做出決斷,若大明交到張太后這樣的人手里,會亂得更快,他決定襄助楊廷和,享受權柄!
卻在這時,張尚宮急匆匆進來,面容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