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帝駕崩,普天同慶
- 大明瘋帝:朕真的荒唐無道
- 蕭藍衣
- 2324字
- 2024-06-15 23:43:59
三月十六,亥時三刻。
在西苑輪值的官員,收到豹房里的消息,迅速奔入前朝官邸。
內閣里燈火通明,蔣冕在內閣班房中來回走動,心緒未定,而毛紀還算沉穩,但眼睛不停往外看,無心處事。
太醫院傳來消息,就這幾天了,他們以題奏事務繁忙為由,日日加班到深夜,又要早起入閣,時間不足,干脆下榻在內閣中,縱然違反朝制,但皇帝在病中,誰敢置喙?
反倒幾位閣臣日夜不休,在京師中傳出心憂國事、勤勉如雞的美名。
唯有梁儲,不敢受這美名,日日照常下值,導致民間風評不佳。
好在他是老好人,楊廷和又有意拉攏他,所以并未受風評影響。
這時,有人匆匆快步進入內閣。
在毛紀耳畔低語幾句,蔣冕迫不及待地過來聽,旋即眸光興奮。待那人退出后,關閉閣門,激動地滿地疾行,雖不敢明言,卻一切盡在不言中。
楊廷和眸現激動,臉上不動聲色,壓低聲音:“請敬之擬定遺言,此事關乎大明社稷,萬不能出任何差漏!”
“介夫,我早已打好腹稿,就等付諸筆下。”蔣冕手舞足蹈。
那個只會胡鬧的皇帝終于走了,大明終于要恢復平靜了!
一個不懂治國的皇帝,卻在上面指手畫腳,制造黨爭,重武輕文,讓帝國混亂,他終于走了,輪到我們將大明帶向正確道路上了。
楊廷和抓著他的手,強壓喜色:“此事交給你,我最放心。”
轉而看向毛紀:“維之,僅憑吾等,缺少大義,說動張太后,還須你出馬,必要的時候,可同意太后垂簾聽政!”
“怎可如此?”
毛紀剛要辯駁,就撞上楊廷和似笑非笑的眼神。
頓時嗤笑起來:“先誠孝皇后聽政七年,四海升平,卻凡事以內閣為主,從不居功,此乃賢后也。”
“大明自太祖起,便無牝雞司晨之舊事,吾等為大明江山社稷,可退讓一步,待新君繼位后,不認舊賬便是。”
毛紀失笑,而蔣冕則揮墨而就,一封遺詔迅速擬定。
“何為翻臉不認賬?”
楊廷和辯駁:“吾等按祖制辦事,敬天法祖,行的是天道,誰敢說錯?”
毛紀捋須而笑,心照不宣。
“但當務之急,是收拾爛攤子。”
“他將國家搞的一團糟,到頭來還須吾等收拾殘局。”
“身為他的老師,是我的罪過啊!”
楊廷和抱怨道:“他以近侍亂政,錢寧、江彬等武夫當國,敗壞朝政,國將不國。”
“吾等務必以遺詔,速戰速決,剿滅江彬,收回兵權,廓清寰宇。”
“再處置儲位之事。”
“此事吾已和張永商定,可張永獅子大開口,想要從龍之功,保證權勢不衰。”
蔣冕停筆,發怒道:“吾等豈能和閹豎為伍?介夫,你何時和那閹豎聯絡的?”
楊廷和安慰道:“敬之勿怒,因利茍合罷了,此時承諾又有幾分可以兌現的?”
“可笑那張永,卻與我討價還價。”
“不妨答應他,讓司禮監溫祥遞話給他,我楊廷和不是獨夫,不會獨享功勞,議定新君人選時,張永可參加發表意見。”
此時的楊廷和,雖不是皇帝,實際上已經是皇帝了。
正德皇帝病重后,就完全由他秉政,皇帝駕崩后,他就會失去最后的桎梏,成為超過宰相,皇帝下一線的政治怪物。
他是大明內閣權力最大的首輔,沒有之一!
毛紀看著意氣風發的楊廷和,眼角微皺:“介夫,江彬不過癬疥之患,他能掌團練營兵權,依托的是萬歲。”
“萬歲不在,他便如無根之萍,為殺他而聯合張永,舍小逐大。”
“你不要忘記了,咱們這些人聯合到一起,是因為劉瑾亂國,萬歲寵幸太監,重用武夫,枉顧祖制,背棄朝綱,我們這些仁人志士,才聯合到一起的。”
“而今萬歲御天,撥亂反正之時,你卻要聯合太監,介夫,你不要忘記你的理想啊。”
毛紀有一句話沒敢說,內閣首輔聯合宮中大太監,你這是要干什么?
楊廷和眼角抽動,偷瞄一眼蔣冕,發現蔣冕也停下筆看著他。
頓時收斂嬌狂之色,抓住毛紀的手,語重心長道:“維之,我楊廷和一心為國,志向理想,一刻未變。”
“江彬掌兵權,一旦得知萬歲御天,萬一鋌而走險,遭殃的是京師百姓啊。”
“我只是在和你們商量,若你們不同意,我立刻回絕張永。”
一個好漢兩個幫,楊廷和需要兩個摯友幫助,內閣本來有五個人,費宏在正德九年被斗倒了,梁儲是個老好人,謹小慎微,誰也不得罪。
楊廷和、蔣冕、毛紀三人穿一條褲子,內閣就從秘書機構,變成了當朝宰相,一個聲音,一言堂。
但內閣終究不是宰相,楊廷和權傾朝野,也需要給三位閣臣一點面子。
不過,很快就不需要了!
聯合張永,誅殺江彬,這可不是他嘴上說的給張永點甜頭,也不是為了殺區區江彬。
而是兩個人第一次合作,互相交底,結成戰略同盟。
張永主內,楊廷和主外,權傾朝野。
鐵三角的另一個角,是張太后?
內閣恢復寧靜,萬歲駕崩的喜事,忽然沒那么讓人高興了,楊廷和眼神陰鷙,毛紀若有所思,蔣冕沉思不語。
當初因為理想(利益)走到一起的人,在利益分配的時候,終于要走向分裂了。
蔣冕終于擬定遺言:朕疾殆不可為矣,爾等與張銳可召司禮監官來,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其與內閣輔臣議處之。前此事皆由朕而誤,非汝眾人所能與也。
楊廷和看后,贊不絕口,但眸中卻無喜色。
“我拿遺詔去說服太后!”毛紀心中揣度,若楊廷和權傾朝野,他該站在大明這一邊,還是享受權力回饋呢?
走出內閣班房,他快步往后宮方向走,并打發太監去稟報,得恩準后,才能步入后宮。
而豹房消息,也同步傳入仁壽宮。
蓋因溫祥透風給仁壽宮,溫祥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他早被楊廷和收買了,拉攏張永,也是溫祥在其中使勁兒。
但溫祥勾連楊廷和的目的,是取代魏彬,掌控司禮監,可魏彬卻提早和張永結盟,也和楊廷和達成了戰略同盟。
魏彬是代掌司禮監,也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掌印太監的位置空懸,朱厚照是用掌印太監的官位,在司禮監內部養蠱。
當楊廷和-張永-魏彬戰略同盟形成后,他溫祥就顯得很多余了。
所以,他就開始巴結仁壽宮,想在未來朝局中,成為仁壽宮的代表。
溫祥和楊廷和相交多年,極為了解楊廷和的權欲,他絕不會輕易放棄到手的權力的。
新帝登基后,楊廷和掌握前朝,張永掌太監,張太后掌后宮,確立鐵三角,操持朝政。
所以,溫祥提前通信給仁壽宮,討好張太后,想在未來朝局中,掙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