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有點多,我就干脆開個單章,不喜歡這一環節的書友可以直接跳過,對劇情沒有半點影響。
......
宣和年間,宰相王黼事權宦梁師成如父,二人黨同伐異,戕害忠良,群臣畏懼,敢怒不敢言。
帝揚威于東南,聞宣祖有恙,自請還朝,親奉湯藥,時人稱其孝。
師成知帝立有奇功,欲收為己用。
帝不附權貴,嚴詞拒絕,當面歷數師成罪狀,斥其敗壞朝綱。
師成懷恨在心。
徽宗曾有詔:能得方臘首級者,賜兩鎮節鉞。
帝獻臘首,徽宗議其功。
師成與帝有怨,故進讒言,徽宗不辨忠奸,未加封賞。
眾皆不平,以為徽宗寡恩無信。
唯帝泰然處之,曰:吾從軍奮戰,實為匡扶社稷,而非榮華富貴,有幸青史留名,吾愿足矣。勿以辛某一人之得失,而有怨言于君上,此非臣子所為。
然,前線將士聽聞有功難賞,物傷其類,三軍嘩然。
貫乃上奏,據理力爭。
徽宗理屈詞窮,于是下詔,以帝為秦州承宣使,授涇原路兵馬都總管,升右武大夫,加賜開國侯。
終不許兩鎮節鉞。
——《大雍創業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