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在新,管用就行。
方七佛出身貧苦,早年間跟隨方臘在暗地里發展教眾,鍛煉出了一定的組織能力,但他沒讀過書,又怎么可能知道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循環浴馬計。
莫說是他,就連南下平叛的將領之中,都很少有人知道八百多年前,還有郭敬這號人物。
淮南東路,泗州(江蘇盱眙)。
“媼相,您可是收下了一匹千里駒呀。”
兩浙制置使譚稹與童貫聚在一起,恭維道。
東、西二路大軍要在過江以后分兵,如今尚在江北,因此,雙方依舊合兵一處。
童貫知道譚稹說的千里駒,是在指向辛永宗,他雖然心里高興,但嘴上卻抱怨道:
“九郎是有能耐,但年少氣盛,上次他與姚平仲發生沖突,居然膽大妄為,竟敢圍困友軍,若是鬧出亂子,還不知道怎么收場!”
譚稹代為說情:
“這件事情,我也清楚了原委,是姚平仲自矜功名,屢屢挑釁在先,辛九郎也是無奈之舉。回到京城,就算官家問起,譚某也是這般說辭。”
“況且辛九郎當日沒有惹出大禍,媼相也罰了他一年俸祿,事情就算過去了,媼相又何必耿耿于懷。”
童貫深深看了譚稹一眼,笑道:
“不錯,一過豈能二罰,這次就饒了他。”
二人統一了口徑,辛永宗與姚平仲之間的鬧劇才算徹底收場。
譚稹很欣賞辛永宗,認為此子雖然年輕,卻有大將之才。
且不說他是如何平定宋江之亂,處理與姚平仲的矛盾,單是這一次,以計中計將方七佛玩弄于鼓掌,就讓譚稹贊嘆不已。
辛永宗先是提出集結軍馬,搶先南下,讓賊寇以為官兵馬上就要過江,投鼠忌器之下,攻勢也被延緩。
而后,辛永宗又提出以江北軍馬為誘餌,誘使方七佛渡江,并獻上了循環洗馬之計,免除童貫的后顧之憂。
如今通州(江蘇南通)官府來報,賊寇果然渡江。
此時,童貫、譚稹在揚州北面的泗州坐擁將近十五萬兵馬,就等方七佛領著五萬賊寇自投羅網。
為了防止走漏消息,童貫已經派人隔絕了泗州與外界的聯系。
他的封鎖網可不像辛永宗封鎖江面那般,漏得像個篩子。
當然,那也是辛永宗有意為之。
他唯恐方七佛不知道自己留了三萬匹馬在江北,卻偏偏要裝模作樣,讓人覺著自己在隱瞞消息。
童、譚二人對于這一戰,可謂是信心滿滿。
只要方七佛敢來,憑他那五萬賊寇,怎么招架得住十五萬官兵的圍攻。
......
由于消息傳遞的滯后性,當童、譚二人得知方七佛北渡長江,抵達通州時,其實方七佛已經走到了泰州(江蘇泰州)西境,正等著方驚回來呢。
方驚騎著騾子趕了六十里路,在夜間終于找到了方七佛,也給他帶回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七佛!李錚說的沒錯,我在揚州看得真真切切,是有三萬匹馬!”
李錚的情報本就讓方七佛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如今又見方驚確定了這一消息,再無半點懷疑,當即下令,明日一早,便兵發揚州。
與此同時,在江寧府,涇源軍、熙河軍的五千余騎兵不情不愿的跟著辛永宗在夜間來到了江畔。
原以為是要在夜里走浮橋,哪知,早有十余艘大船在江岸邊等候。
眾將士見了,驚喜不已。
上次他們大白天過江,都嚇得兩腿發抖,辛永宗哪敢讓他們在夜里走浮橋。
十余艘大船來回數趟,才將五千余騎兵盡數運到了長江北岸。
辛永宗率眾悄摸入營,而李永奇早已等候在營寨之中。
他也是今天領了先前北上的將士從泅州南下,并在夜間入營。
“辛統制,媼相讓我帶話,各部都已經集結在了揚、泅邊界,就等賊寇前來。”
聽了李永奇的匯報,辛永宗點點頭,讓他帶了將士們好生休息。
有方庚給的情報,如今方七佛一伙人的動向已經完全被辛永宗所掌握,大戰在即,可得養足了精神。
辛永宗也沒有忘記布置斥候在營地的外圍警戒,提防著方七佛在夜間行軍五十里,劫其營寨。
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劉邦打了一輩子的仗,在韓信嘴里也只能將十萬兵。
方七佛數月之前,還只是一名雇工,以他的能力,哪能帶上五萬缺乏訓練的農民軍,夜行五十里。
鄜延軍第一將全體將士歸營,最驚訝的還是韓世忠的部下陳彥章,他還以為李永奇趕不上這一戰。
陳彥章以為這是一場伏擊戰,辛永宗將以騎兵伏擊賊寇,一如在新泰縣伏擊宋江等人。
實則,這是一場圍殲戰,官兵主力早已在州界處蓄勢待發,勢必要將方七佛部圍殲于江北。
陳彥章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他的級別太低,只不過是一個隊將而已。
以陳彥章的地位,只需要知道應該做什么,不需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所謂的伏擊戰,也不過是他的腦補罷了。
辛永宗哪會與一名隊將解釋自己的全盤計劃,這不僅是關于保密的原因。
今夜的月色格外皎潔,辛永宗讓將校們早些休息,養精蓄銳,自己卻無心睡眠。
雖說整件事情已經十拿九穩,只等方七佛領兵前來,可事到臨頭,難免會心中忐忑不安,擔心出現意外。
對于別人來說,方七佛就算不來,也無甚損失,但對于辛永宗來說,其中區別,大有不同。
這一戰,是他籌劃,也是他忙前忙后將方七佛引來了江北,此戰若勝,他無疑就是首功之臣。
可如果方七佛沒有自投羅網,辛永宗便是在白辛苦,說不定還會有人在背地里嘲諷他眼高手低,讓方七佛看出了破綻。
這是辛永宗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直到后半夜,睡意來襲,辛永宗這才沉沉睡去。
次日,日上三竿,一名哨騎打馬入營,向辛永宗匯報道:
“啟稟統制,賊寇已經拔營,正向我軍營寨而來!”
“好!本將今日為你記上一功,必定重重有賞!”
辛永宗為之大喜,心里的石頭總算可以落地了,他立即派人北上傳遞消息,相信這時候官兵也已經進入了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