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宗回到第二將的營地,立即命令第一部將王忠,第二部將楊庭義,分別去傳喚熙河路第三正將王淵、鄜延路第一正將姚平仲前來議事。
鄜延軍第一將的營地內,姚平仲對著來人不屑地道:
“回去告訴辛九郎,明日一早,我自會點齊兵馬,隨他南下,至于第一將的營宿,我自有主張,無需他來過問?!?
無論是在勝捷軍,還是西軍,楊庭義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不給辛永宗留下半點情面。
但回想起眼前之人的身份與事跡,他又釋然了。
姚平仲出自陜西三原,是后世列為北宋四大將門之一的姚家子弟,自幼喪父,由從父姚古撫養長大。
政和六年(1116年),十八歲的姚平仲在與西夏的臧底河之戰中,斬獲甚眾。
童貫聞其名,招來跟前問話,然而,姚平仲年少輕狂,招致童貫的厭惡,于是抑其賞賜。
這也是為何辛永宗在平定宋江之亂后,依舊維持著自己謙卑人設的原因。
時年二十三歲的姚平仲,骨子里仍舊留有傲氣,對于辛永宗,他可瞧不上。
只覺得辛永宗是依靠了與童貫的裙帶關系,才能上位。
不過是招安了一伙賊寇罷了,他姚平仲當年殺的可是西賊。
平日里,大家毫無瓜葛,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眼不見為凈。
可如今辛永宗居然騎到了他的頭上,姚平仲當然不忿。
楊庭義灰溜溜的離開了鄜延路第一將的營地,這一幕也落在了營中將士們的眼中。
“呵!不過是個幸進之輩,也敢來號令小太尉?!?
一名隊將忍不住出言相譏。
姚平仲的官職并不高,但名氣卻很大,號稱小太尉。
在宋朝,三衙管軍,即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的主副官員,以及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等官員皆可被稱為太尉。
姚古因為擔任過其中之一的官職,故而被稱為姚太尉,姚平仲小太尉的名號也是因此而來的。
這其實不算多了不得的事情,如果辛永宗愿意,他也可以被喚作小太尉,因為他的父親辛叔獻是馬軍副帥,有資格被尊稱為太尉。
事實上,西軍的底層將士之中,還是有不少人看辛永宗不順眼,原因倒也簡單:
他爬得太快了。
辛永宗扶搖直上,短短一年間,就來到了許多人一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當然會有人心理不平衡。
那名隊將的譏諷引得不少人點頭附和,韓世忠并沒有參與其中。
他眉頭緊縮,只覺得事情不會這么簡單。
韓世忠是鄜延路第一將的一名隊將,他看似粗獷,實則精明,與軍營中的其他將士不同,在這場沖突中,他并不看好姚平仲。
楊庭義灰頭土臉的回到涇源軍第二將的營地,得知姚平仲傲慢的態度,第二將的全體將官們可坐不住了。
有道是主辱臣死,他們是辛永宗的親信,如今姚平仲蔑視辛永宗,第二將的將官們哪能咽得下這口氣。
反倒是辛永宗,看上去似乎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眾人義憤填膺,吵得辛永宗頭都要炸了。
“你們就算罵破了天,莫非還能罵死姚平仲,行了,都各自回去準備吧。”
辛永宗屏退了眾人,自己一個人坐在帳內,可算是安靜了。
實際上,辛永宗對這場沖突早有預料,他知道姚平仲不會服自己,即使是辛永宗親自去請,姚平仲也不會賣他這個面子,索性讓楊庭義替自己跑這一趟。
辛永宗當然不會真的輕易放過此事,傳揚出去,豈不是要讓將士們誤以為他怕了姚平仲。
但現在還不是發難的時候,等自己脫離了大部隊,先行南下,作為先鋒大將,有的是法子整治姚平仲。
楊庭義無功而返,被派去熙河軍的王忠也是孤身一人回的營地。
不過王淵的情況有所不同,他被童貫喚了過去,不在營中。
故而,王忠只是留了口信,讓熙河路第三將的將士們代為傳達,便趕了回來復命。
王淵不同于姚平仲,熙河軍是童貫的嫡系,王淵也曾在辛叔獻的帳下效力,因此,在王淵回到軍營得知辛永宗遣人相邀后,他立即趕來了第二將的營地。
辛永宗笑道:
“久聞王將軍大名,今日一見,總算得償所愿?!?
王淵時年四十四歲,出身低微,早年間應募從軍,立下很多的功勞,才有了如今的地位,拜同總領湟州番兵將兼知臨宗寨,深受童貫的器重。
之所以不能作為統制官,不過是熙河軍已經有了辛興宗與楊惟忠了。
“王某是辛太尉(辛叔獻)的舊部,與辛統制(辛興宗)有舊,年長將軍許多,不知可否冒昧稱呼將軍一聲九郎?”
“既然是父兄的舊交,便是自家人,王兄不必見外?!?
辛永宗與王淵打過招呼后,便在商量行軍路線。
王淵絕口不提童貫給了他一道密令,叮囑他在辛永宗輕敵冒進時祭出,以阻止他犯險。
而辛永宗也不問王淵被童貫叫去,究竟得了什么吩咐。
其實,不用問,辛永宗也清楚。
童貫雖然用了自己為先鋒,但東路軍所有的軍馬都集結在了辛永宗的麾下,總歸是不放心的,所以留了王淵這樣一記后手。
......
鄜延軍大營內,此刻,姚平仲不應辛永宗傳喚一事,已經傳開了。
劉光世幸災樂禍的與父親劉延慶說起此事,他幸災樂禍道:
“我倒要看看,辛永宗究竟要如何處置此事?!?
劉延慶對此沒有一丁點的期待,他頭也不抬的說道:
“姚平仲這是在給自己找罪受?!?
以辛永宗急于求進的心態,又怎會忍氣吞聲,否則,豈不是要被人看輕了。
既然辛永宗不會放過此事,姚平仲注定是要吃虧的。
論背景,辛永宗可不怵他,姚平仲身后站著從父姚古,辛永宗身后還有親爹辛叔獻呢,更何況童貫對二人,可謂是愛憎分明。
而辛永宗又是姚平仲的上官,無論背景,還是身份,辛永宗都壓著姚平仲,他又憑什么與辛永宗斗。
劉光世聞言,問道:
“父親,是否要孩兒提醒姚平仲,讓他去向辛永宗認個錯?”
劉延慶搖頭道:
“不必了,辛永宗年紀輕輕就擔任先鋒大將,正需要拿人立威?!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