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入京報捷
- 朕乃宋臣,豈能為帝
- 佳時辰光
- 2028字
- 2024-06-20 11:07:36
當曾孝蘊領著平叛大軍長途跋涉,進入新泰縣境內的時候,得知的消息卻讓他始料不及。
“你說什么!辛永宗招安了梁山賊寇!”
曾孝蘊瞪圓了雙眼,注視著回來通報消息的先鋒大將梁鎮(zhèn)惡。
梁鎮(zhèn)惡無奈的說道:
“此事千真萬確,如今賊寇們都被安置在了城外的營地,就等著朝廷的旨意。”
曾孝蘊還是不敢相信:
“此前朝廷派人招安,但被宋江等人拒絕,辛永宗憑什么能夠使他們歸順!”
隨即又想到了什么,曾孝蘊恍然大悟:
“定是仰仗了涇國公的威勢。”
也不怪曾孝蘊這般想,去年十二月,官家就采納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遣使招安宋江,但是沒有結果,如今得知宋江突然歸順,在曾孝蘊看來,只能是童貫在私底下開出了什么條件。
然而,梁鎮(zhèn)惡早已將事情打聽清楚,他苦笑著道:
“曾知州,前些時日賊寇攻打新泰縣,辛永宗就埋伏在城外,待敵眾力竭之際從后殺出,賊寇惶恐,一哄而散,宋江是吃了敗仗以后,才被辛永宗招安。”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曾孝蘊有些失態(tài)。
并非他不信任梁鎮(zhèn)惡,而是事情太過匪夷所思。
辛永宗只有百騎而已,他憑什么敢在城外設伏。
但在冷靜下來之后,曾孝蘊還是接受了這一事實。
“鎮(zhèn)惡,看來我們是白跑了這一趟。”
曾孝蘊頹然道。
他清楚,辛永宗不可能分潤功勞給自己,否則的話,辛永宗肯定會事先通知自己,做好萬全的準備。
如果是別的人拿了這份功勞,曾孝蘊能用權勢壓人,分得一杯羹,但辛永宗可是童貫的人,千百年來,只有奸黨欺壓忠良,哪有忠良欺壓奸黨的說法。
事情也正如曾孝蘊所料,在辛永宗送往東京的奏報中,根本就沒有提曾孝蘊的名字。
梁鎮(zhèn)惡當然不甘心,他們從江南千里迢迢的趕來淮北,豈能無功而返,但也同樣無可奈何。
......
三月底的東京,正值春夏之交。
許婉容自從辛永宗離開后,就一直魂不守舍,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
辛叔獻見狀,寬慰道:
“九郎不過是跟著曾孝蘊撈取功勞罷了,曾孝蘊是個聰明人,不會驅使著九郎冒險。”
許婉容重重嘆了口氣:
“妾身知道這個道理,可總擔心九郎年少,因為不諳世事而遭人恥笑。”
辛叔獻笑道:
“婉容,你就放心吧,九郎就算再沒本事,可到了外邊,也自有他遮丑的法子。”
許婉容抓到了重點,頃刻間柳眉倒豎:
“你是在譏諷九郎志大才疏?!”
二人老夫少妻,相差了二十多歲,辛叔獻對這個繼室向來寵愛得很,事事千依百順,因此,許婉容給他甩臉子,辛叔獻也不惱怒:
“九郎是我的兒子,我又怎會輕視他,為夫不過是打個比方罷了。”
許婉容聞言,臉色這才好看了許多。
辛永宗可是她的心頭肉,哪怕真的是個廢物,也不許人說三道四,就算是辛叔獻也不行。
今兒是辛叔獻休沐,難得在家陪伴妻子。
有些事情他不好跟許婉容解釋,但辛永宗年紀雖小,處事卻很得體,這一點,辛叔獻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壓根就不擔心辛永宗的處境,只等著曾孝蘊平定了宋江等人,辛永宗回京受賞。
正值此刻,有一騎自新泰縣而來,他高舉露布,傳遞捷報,此人正是魏充。
東京城近在眼前,魏充的嗓子早就啞了。
一路上,但凡有人的地方,他總要喊上一嗓子,讓路人知曉辛永宗的豐功偉績。
如今來到了東京城外,他反倒安靜了,就連城門口的守軍問起,魏充也只說是有重要軍情要通報給涇國公。
涇國公府。
休沐在家的童貫聽說前線有了消息,立即讓管事將魏充領了過來。
宋江一伙人活動的區(qū)域,勉強能稱作是京畿地區(qū),這么一股流寇在中原流竄,盡管聲勢不大,但也影響到了童貫伐遼的計劃。
而辛永宗主動請纓參與平叛,也讓童貫更加關注這場戰(zhàn)事。
魏充是勝捷軍的一名副部將,也算是童貫的親兵將領,當然不是第一次見到這位權傾朝野的涇國公。
不等童貫發(fā)問,魏充在行過禮后,深吸一口氣,賀道:
“恭喜涇國公,賀喜涇國公,辛部將在新泰縣大敗梁山賊寇,宋江等人畏服,已經(jīng)率眾歸降,正等著朝廷發(fā)落。”
童貫大吃一驚,他質疑道:
“宋江一伙自興起以來,轉戰(zhàn)青、齊、河朔,各地官兵都拿他們毫無辦法,你說九郎僅以百騎便降服了宋江?”
魏充點頭道:
“涇國公當面,卑職又怎敢謊報戰(zhàn)功,此戰(zhàn),辛部將巧設埋伏,宋江等人全無防備,為辛部將所敗,俘斬三千,宋江喪膽,率領殘部歸降。”
魏充并未夸大斬獲,只不過辛永宗實際沒有造成多少殺傷,其中一部分是賊寇在攻城時的死傷,另一部分則是在攻上城墻后,目睹辛永宗從后方殺來,情急之中跳下城墻摔死的賊寇。
童貫好奇不已,隨即詢問魏充細節(jié)。
魏充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連辛永宗如何拉攏關勝,又利用關勝勸降宋江一事,也盡數(shù)告知了童貫。
童貫直到這時,才終于相信辛永宗趕在曾孝蘊的大軍抵達之前,就已經(jīng)率先平定了叛亂。
“好!九郎好膽色!”
童貫眉開眼笑。
此戰(zhàn),最值得夸贊的,便是辛永宗敢于在只有一百騎兵的情況下,去伏擊上萬賊寇的膽氣。
如果沒有這股膽氣,而是選擇等待曾孝蘊北上,只怕宋江等人早就逃之夭夭。
且不說辛家與童貫的親密關系,辛永宗又是他未來的孫女婿,如今童貫聽說此事,哪能不為之歡喜。
“走!隨我入宮面圣!”
童貫迫不及待的走出書房,在回廊里正巧撞見了童妙真。
原來,童妙真聽說前線有了消息,故而專程前來。
童貫見到孫女,心情大好的他朗聲笑道:
“妙真啊,祖父可是給你相了一位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