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一流人才 建設經濟強國
- 葉連松
- 926字
- 2024-06-28 16:21:21
第七節 大力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新基建,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改善民生的需要
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后要繼續加大投入,改造和提升交通樞紐、能源供給、水利工程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和新興產業投入,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回顧歷史,新基建深刻影響著一些大國的興衰。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前期,英國列強發展以制造蒸汽機驅動的船艦為代表的航海等新基建,借以到亞洲、非洲、大洋洲等一些國家侵略掠奪,成為所謂“日不落帝國”。19世紀中葉后,以蒸汽機、電動機驅動的火車和燃氣輪機驅動的飛機為代表的鐵路和機場先后成為新基建。20世紀80年代后的高速公路和90年代后的電信光纜及互聯網,成為廣泛應用的新基建。這樣看來,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油氣輸送管道以及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網絡建設,都屬于新基建。
我國加快新基建重在改善民生。回顧歷史,我國為應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發生于美國并蔓延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機,采取了加大投入、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以拉動經濟增長、調結構、促創新、穩就業、惠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考察時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
當今中國,凡是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都可被稱為新基建。新基建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即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中心等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城際鐵路、城市及地下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科技創新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廣義地說還包括教育、醫療等消費升級重大民生領域的設施建設。總之,凡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能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屬于新基建,都要列入建設規劃,按規劃目標加快建設步伐,以便更好的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