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三 如何突破大型項目失敗的鐵律

李永奎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重大項目管理專家

我持續關注牛津大學傅以斌教授源于2012年,當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要討論立項有關“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應用創新研究”的重大項目(2),這也是基金委最高級別的科研項目,因此需要了解該領域國外研究進展和代表性學者的情況。當時傅以斌教授從丹麥到英國牛津大學任職,成為賽德商學院重大項目管理的首任講席教授,自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后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一直跟蹤傅以斌教授的研究成果,也先后在2018年和2023年翻譯引進了他的經典著作《巨型項目:雄心與風險》(Megaprojects and Risk:An Anatomy of Ambition)和《牛津重大項目管理指南》(Oxford Handbook of Megaproject Management),同時也參與了后者中文版章節編寫,以及傅以斌教授在《國際項目管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簡稱IJPM)上組織的學術專刊活動。

提出基于實踐智慧的研究范式

傅以斌教授雖然是大型項目管理領域全球最著名的學者之一,但他并非工程師出身,也不是“典型”的項目管理學者,而是一位經濟地理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因此具有獨特的觀察視角。不過,他又不認可當前社會科學的主流研究方法,認為試圖模仿自然科學和預測理論的社會科學已經并將繼續失敗。他進而提出了實踐社會科學(phronetic social science)理論與方法,強調社會科學要發揮作用,必須提供實踐理性而不是抽象理性,這對他分析大型項目管理深有影響,他也因此提出了很多頗有吸引力的新穎觀點。

為了更好地揭示大型項目低績效現象和失敗的根源,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他親身實踐,為丹麥援建尼泊爾學校、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建設等項目提供咨詢服務,考察了多個大型項目,走訪了多位資深項目經理,構建了自稱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重大項目案例庫,提出了基于實踐智慧(phronesis)的研究范式。這一做法雖然得到了認可,但也因為數據不公開而受到學術界質疑,他對阿爾伯特·O.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隱藏之手”(hiding hand)觀點的公開反對(本書第7章也專門談到了這個話題)也成為大型項目學術領域的熱議話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將其作為本書的延伸內容進行閱讀。

不斷迭代是成功做事的最好方法

可以認為,《怎樣做成大事》(How Big Things Get Done)與之前的《巨型項目:雄心與風險》和《牛津重大項目管理指南》共同形成了傅以斌教授大型項目研究的“三部曲”,因此它們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在于,很多觀點在之前也闡述過,例如大型項目鐵律、承諾謬誤、策略性虛假陳述、參考類別預測法等;區別在于,之前的著作更強調學術性,而這本著作則強調實踐性和可讀性。這一點從將書名中的關鍵概念由megaproject(大型項目)改為big things(大事)就可以看出,傅以斌教授試圖吸引更多的讀者,從而讓他的理論影響到更多領域。

傅以斌教授善于針對一個重大議題提出一個簡潔明了、易于理解的觀點,并能使這一觀點很快引起最廣泛的傳播、爭議與討論,從而成功將這一觀點綁定為個人“標簽”,提高個人影響力。在大型項目領域,他提出了大型項目鐵律,即“預算超支、進度超時和績效不佳,而且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發生”(Over time, over budget, under benefits, over and over again)。大型項目的失敗率高達99.5%!奧運會成本平均超支157%,最高達720%!這樣的表達方式和驚人數字足以引起關注,提出后自然迅速在學術界、行業界和非專業領域都引起了廣泛傳播和討論。盡管這一“定律”受到了爭議甚至反對,但他利用大量案例數據反復佐證了這一結論,并發表了多篇論文,他在《牛津重大項目管理指南》一書緒論中即以此為標題,從而使自己成為這一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但和之前從學術上剖析為什么會出現這個鐵律不同,《怎樣做成大事》顯然更傾向于討論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傅以斌教授認為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應對從家庭裝修到企業經營再到太空探索的任何“大事”。他顯然取得了成功,《金融時報》《經濟學人》2023年度最佳圖書的榮譽即是最好印證。

正像傅以斌教授在本書中提到的,我們并不擅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斷迭代是成功做事的最好方法。盡管書中大多數觀點在他之前的文章中也能找到,但認真閱讀后你會發現,傅以斌教授并非在簡單重復這些觀點,而是在批評和爭議中不斷迭代他的思想,提出更深刻的洞見,從而給了我們新的啟發,尤其對我們當前的工作大有裨益。

做成大項目的關鍵

預測和決策一直是做好大型項目的關鍵內容。傅以斌教授認為,預測的樂觀主義偏差是成本超支與進度超時的重要原因,過于依賴單一信息和瞄準單一信息的傾向引發了錨定現象,即參照了不合理的樂觀基準,然后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實現這一既定目標。《怎樣做成大事》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即基于參考類別的預測方法,通過具有共同特征的案例數據提供決策依據。這實際上和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具有相似性。在決策方面,與利用基于數學模型的自然科學方法不同,傅以斌教授認為政治性、權力性和心理性因素是解釋重大項目決策錯誤的關鍵。例如,《怎樣做成大事》特別提到了當前可行性研究報告存在的問題,認為它不是公正嚴謹的分析報告,而是工程師讓項目繼續下去的一個幌子,這與國內“可批性研究報告”的戲稱相似。看來大型項目的很多問題具有全球普遍性,因此解決方法也具有相當大程度的通用性。

《怎樣做成大事》還提出了一個重要思考,這也是當前項目管理領域討論的熱點話題,就是做大型項目的目的是什么。傅以斌教授提出了“以始為終,從右向左”的行事范式,也就是做大事不是技術驅動,而是最終需求驅動。這與當前項目管理2.0倡導的價值導向相一致,也就是做項目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實現進度、投資與質量目標,更不是技術崇拜主義,而是更好地為最終用戶創造價值。

“慢思考,快行動”是《怎樣做成大事》這本書傳遞的另一個重要思想。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計劃,然后快速行動以盡可能關掉“黑天鵝事件”的時間窗口,是避免大型項目失敗行之有效的經驗法則。雖然這一觀點并非全新提出,但對于大型項目而言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因為“快思考,慢行動”模式成為諸多大型項目失敗的根源。作者并沒有否定“隱藏之手”可能會帶來成功,例如書中提到的電子女子錄音室案例,但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幸存者偏差。當然,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快與慢來評判對錯,過于強調“快行動”也有趕工代價。相比而言,中國大型項目似乎走了第三條路線,即“快思考,快行動”,好處是通過快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快思考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不過,我們也越來越發現,不管是快或者慢,在思考與行動過程中,都需要多問“為什么”,而不是僅僅關注技術與執行問題。但在我們當前的工作實踐中,多問“為什么”恰恰被“快思考,快行動”模式擠壓了空間,因此一旦決策失誤,“快行動”不僅沒有彌補“快思考”的風險,反而放大了這一風險,這也是大型爛尾項目的重要根源。

傅以斌教授并沒有采用刻板和教條的理論來說服讀者,而是通過正反兩方面的例證將如何做成大項目娓娓道來,讓讀者讀起來感到生動有趣,還不乏專業性。例如,《怎樣做成大事》提到“試驗+經驗”是提高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關鍵,這聽起來并不是什么驚世言論,但的的確確是我們應該遵循的箴言。實際上,書中提到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利用CATIA軟件進行數字化建模的做法與我接觸到的迪士尼公司“每一個好的建筑都值得做兩遍”的理念具有相似性,即先進行數字化模擬,然后進行實體建造。同時,作者高度強調經驗的重要性,認為不管是丹麥大貝爾特跨海大橋還是加利福尼亞州高鐵項目,失敗的原因都是受政治因素影響而讓沒有經驗的本地企業去做。遺憾的是,初學者綜合征在大型項目中相當普遍。《怎樣做成大事》認為,項目是“凝固的經驗”,對過去項目實踐智慧的積累至關重要,但目前大型項目的案例與數據庫相當匱乏,后評估更是難以開展。我近十年來從事重大項目案例研究以及開展案例與數據中心建設,對此深有同感。

與此相關聯的是團隊的重要性,這是《怎樣做成大事》強調的重點之一。作者用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作為例證:英國機場管理局用6年半時間完成了這一建筑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的大型項目,項目除采用“先模擬后建造”和裝配式建造方法外,構建有經驗的項目團隊并樹立“我們是一個團隊”的良好文化是重要成功秘訣。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一度是大型項目成功的典范。在這一點上,我們具有同樣的結論。我所在團隊2017—2019年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提供進度綜合管控服務,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完成了這一超大型項目建造,航站樓建筑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約是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的2倍,進度總控得到了英國機場管理局的高度認可,其主要得益于團隊具有50多個大型民用機場進度總控的豐富經驗。大型項目拒絕做試驗場。

《怎樣做成大事》最后提到了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大型項目的模塊化方法,這是全書為數不多的“專業性”內容,傅以斌教授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過相關文章,一度引起了關注,作者在這本書中更系統地講述了這一策略,也提到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經驗。這對于我們有重要啟發,盡管有人認為模塊化只適合部分項目,例如工廠、鐵路、橋梁等易于復制的項目類型,但實際上任何項目都有模塊化的機會,例如醫院中的手術室。模塊化通過不斷的重復和迭代,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模塊化方式不止于此。當前,我們在“一帶一路”中推行小而美項目,實際上就是將小項目作為大項目或項目組合的模塊,通過風險更小、更易控制和更靈活的小項目實施來實現大項目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持續成功交付大型項目的魔術公式

本書做了一個很好的創意,就是每一章后面都高度凝練了“做成大事的訣竅”,就相關痛點、分析與解決方案進行了總結,幫助讀者進行“溫故”。做好這一點不容易,但目前來看總結得非常出色,也使得《怎樣做成大事》這本書最后提出的11個啟發式顯得更加自然和水到渠成。這本書開始于提出大型項目失敗的鐵律,也以如何戰勝這一鐵律收尾。仔細讀來,11個啟發式并沒有簡單重復前面的觀點,因此不僅顯得不多余,還是新的升華。

傅以斌教授曾說:“我們還沒有發現哪個國家有一個魔術公式,能持續不斷地成功交付大型項目(We haven' t found a country that has the magic formula for how to deliver megaprojects successfully consistently)。”但我希望并相信,這本書為找到這一魔術公式提供了初步答案。

最后,我尤其同意的是,作者認為大事情是一個復雜系統。我們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遠非這些文字所能直接展現的,文字背后還有更豐富的思想,因此這本書值得你慢閱讀、深思考。同時,傅以斌教授的其他作品也可以作為延伸讀物,以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如何做好大項目。

于同濟大學復雜工程管理研究院

2024年2月1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铁岭市| 高要市| 安溪县| 团风县| 桦川县| 江城| 延长县| 恩平市| 逊克县| 兴隆县| 铜梁县| 林口县| 长武县| 七台河市| 吴川市| 礼泉县| 高雄市| 清水县| 北流市| 永登县| 马山县| 库尔勒市| 志丹县| 涪陵区| 化德县| 榆社县| 泰州市| 衢州市| 宁武县| 莱芜市| 屏边| 新河县| 布尔津县| 尼木县| 柞水县| 余干县| 南昌县| 哈巴河县| 大英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