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研究報告:數字與能源革命下的產業新機遇
- 胡軍 陶鋒主編
- 1618字
- 2024-06-28 13:56:24
第三節 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布局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布局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聚集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西部地區。其中,東部沿海城市的產業鏈配套更齊全、龍頭企業更多。從產業鏈的空間布局來看,動力電池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而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整車企業更具優勢。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發展概況
新能源車企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城市。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存續的共有70.9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山東省以7.85萬家企業排全國第一,廣東省和江蘇省分列二三位。從上市公司分布來看,廣東省數量較多,其中不乏廣汽集團、比亞迪、小鵬汽車等龍頭企業。

圖1-17 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地域分布Top10(截至2022年12月)
資料來源:企查查。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
1.動力電池環節空間布局
我國動力電池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西南、華中地區。華東地區目前是動力電池企業及產能最集中的地區,截至2021年底已投產產能超300吉瓦時,其次是西南地區。
表1-12 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環節區域分布情況

(續上表)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
2.整車制造環節空間布局
整車制造初步形成六大產業集群,產值約占全行業的80%。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發展尤為迅速,不僅規模大,而且產業鏈配套也較為完善。
表1-13 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環節產業集聚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布局
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空間布局較為密集,已經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聚集地之一。廣東省形成了以廣州、深圳為核心,佛山、東莞、肇慶等地為關鍵產業鏈環節配套的空間布局,具備整車制造、規模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但在核心零部件配套、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劣勢。
(一)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空間地位
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為密集的兩個區域。相較于長三角地區,廣東省有其獨特優勢,在整車環節、智能網聯發展、產業聚集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區域分工協作、零部件配套、優質車企引入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表1-14 廣東省與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比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發展概況
廣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聚集地,各地區依托區位優勢分工。目前已經形成了廣州、深圳、佛山核心集聚區,以東莞、中山、惠州、肇慶等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區。

圖1-18 廣東?。ň攀校┬履茉雌囅嚓P企業地域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企查查。
(三)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
廣東省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為企業聚集高地。廣深是帶動產業鏈發展的核心城市,產業鏈建設相對完善;東莞、惠州、佛山、肇慶圍繞廣深進行產業配套,提供動力電池、汽車零部件等環節的產業支撐。整個產業鏈空間布局呈現出以下特征:
第一,各地區定位不同,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高地。整車制造環節主要分布在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電池環節主要分布在深圳、東莞、惠州、中山;江門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具有重要作用;充換電設施及汽車后市場配套產業在多個城市均有布局。
第二,廣深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蓬勃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廣州的番禺、花都、南沙產業基地規模大,吸引了眾多整車企業相繼落戶;增城、白云、從化等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起到配套作用。深圳車企主要聚集在坪山、南山和龍崗,帶動了周圍地區的產業發展。
第三,區域協同仍是短板,規模效應有待加強。目前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區域分工雖然初具特色,例如東莞的電芯技術一流,惠州的電池研發與產業化領先全國;但是,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規模效應并不明顯,區域之間的帶動作用仍不充足,部分地級市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差距明顯增大。
表1-15 廣東?。ú糠质校┬履茉雌嚠a業鏈空間布局概況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四)廣東省重點企業的空間布局
從重點企業的空間布局來看,廣州市和深圳市聚集了較多的新能源汽車領先企業。此外,各個地級市都有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表1-16 廣東省(部分市)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空間布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