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字不差
- 趣味成語故事
- 天晴之時
- 526字
- 2024-11-16 09:30:31
成語“一字不差”意味著一個字也沒有更改,與原文完全相同。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些文本或指令的精確復制或背誦。
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名叫李翰林的年輕學者,他以其卓越的記憶力和對經典的深刻理解而聞名。李翰林在朝廷中擔任翰林院編修,負責整理和校對皇家圖書館中的古籍。
一天,皇帝下令要對一部珍貴的古籍進行復制,以便于流傳和研究。這部古籍是前朝一位著名學者的手稿,其內容深奧,文字精妙,且有許多孤本。皇帝特別強調,復制工作必須“一字不差”,以保持原稿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李翰林接到這個任務后,深知責任重大。他開始夜以繼日地工作,逐字逐句地對照原稿進行抄寫。他的工作非常細致,每一個字都要經過反復校對,確保沒有絲毫的差錯。他的同事們對他的工作態度和能力都非常敬佩,但也有一些嫉妒他的人開始散布謠言,說他不可能做到“一字不差”。
經過數月的努力,李翰林終于完成了復制工作。他將復制好的文本呈獻給皇帝,皇帝親自檢查了這份文本,發現李翰林的復制工作確實做到了“一字不差”,與原稿完全一致。皇帝對李翰林的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藝大加贊賞,并賜予他“一字不差”的稱號,以表彰他對工作的嚴謹態度和卓越貢獻。
“一字不差”即在處理重要文獻或任務時,能夠做到精確無誤,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