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圖窮匕見
- 大明:我真沒想當首輔啊
- 吃蝦不扒皮
- 2322字
- 2024-06-24 16:27:48
八寶鴨,鴨肉酥而不膩,配料鮮香濃郁,幾乎是不用咀嚼,入口即化。
孔捷在吃完最后一口菜后,不禁心中感嘆道:“要是能天天進宮用膳該有多好!”
前提是不和天子一起吃飯!
朱元璋飯量較小,吃了不到一碗飯,菜也只是隨便夾了幾口較為清淡的菜蔬。
太子朱標也只吃了一碗飯,不過似乎是在刻意等待著孔捷,速度慢的很。
期間孔捷也是沒有見外,厚著臉皮多盛了一碗飯,因為實在是太特么好吃了!
所以他很感謝朱標,直到自己放下筷子,朱標也才將七將八的放下,避免孔捷一個人太尷尬。
朱元璋倒是不反感孔捷這副不見外的樣子,反而一遍一遍的囑咐著:“不用管我們倆,沒吃飽就接著吃。”
可這位洪武大帝越是這樣,孔捷就越不敢吃。
其實,朱元璋看著孔捷,也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那幾個早已長大的臭小子,那時候的日子,一家團圓。隨后調侃道:
“你們這幾個小子,也就老四,老八還有老十四胃口好些,其他人啊,也就是吃個咪咪食。”
朱標聽后,笑而不語,卻又突然想到了一些趣事,轉頭說道:“秦王和晉王胃口也不錯。”
朱元璋聞言,眼珠一轉,冷哼一聲,氣不打一處來的反駁道:
“是,這兩個臭小子胃口倒是好得很,自己家吃不飽,專門跑到人家常遇春家里去吃!”
“我當時還納悶呢,怎么就常遇春天天叫喚著俸祿不夠,飯都吃不起了!”
朱家次子秦王朱樉,就藩西安;三子朱棡,就藩太原。
這兩位藩王,也是在朱元璋前后去世。
父子二人懷念之時,孔捷坐在一邊,面上保持微笑,不敢吭聲。
若是在尋常人家,與賓客飯后閑話家常,別有一番溫馨,但在這天家,可不是什么話都能說的。
閑話過后,便是正事。
朱元璋也是沒有直截了當的問起科舉一事,而是先引了個題:
“你也看到了,咱大明朝的官吏,一直都是南多北少,你可知為何?”
聽到這個問題,孔捷自然是心知肚明,于是不緊不慢的開口答道:“稟陛下,是因為新科之前的舉薦制。”
洪武三年,朱元璋廢除了科舉制,原因是新朝初定,各地通過格局選拔出來的官員太過稚嫩,不足以成為一方官吏。
于是采用了舉薦制,那么問題就來了,舉薦制雖然能夠快速的尋找到滿足條件要求的官吏,卻因為當時一眾大臣都來自南方,舉薦的官吏自然也基本上都是南方人。
可以說,當今朝堂是這個局面,與舉薦制帶來的影響密不可分。
朱元璋見孔捷不假思索的就答了出來,心里也是有些驚訝,但一想起科舉改革的驚世想法也是出自眼前的年輕人,也是覺得理所應當了。
但朱元璋心里也有自己的顧慮,用手輕點了兩下桌子,瞇起眼眸,一臉疑惑的問向孔捷:“咱很欣賞你。”
孔捷心生一喜,但聽到下半句后卻跌落谷底。
“但咱聽說,你之前是個名聲很大的紈绔啊?”
“咱可告訴你,咱平時可最痛恨欺瞞咱的人。“
朱元璋突然站了起來,緩緩地朝著孔捷的座位走來,孔捷見狀,剛要起身,卻被朱元璋那雙看似蒼老的手用力的摁住了。
朱元璋的臉慢慢貼近,在孔捷耳邊輕聲道:“你可知,欺瞞咱的人,都是什么下場嗎?”
孔捷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壓迫感,氣都不敢喘一聲,只覺得全身毛骨悚然,冷汗直流。
都說伴君如伴虎,可從現在的情況看來,伴君要比伴虎可怕一萬倍!
孔捷知道,這個問題,無論是面對太子還是皇帝,亦或是自己的姐姐,都是不可避免的。
他們都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而自己則需要一條求生之路。
“臣敢問陛下,陛下聽說過臣的種種行徑,但可曾聽聞。。”
“臣不學無術?”
穿越的第一天起,孔捷就為自己的這個身份感到苦惱,自己知曉未來的幾乎所有大事,想要活命,絕對不難。
但若想改變命運,卻永遠邁不過這個坎。
朱元璋是農民起義,平生最恨官僚主義,勛貴紈绔。
裝瘋賣傻?
委曲求全?
磕頭叫爹?
都不行,他只能賭。
賭朱元璋需要的是一個能給大明辦實事的人!
能給大明一片光明前景的人!
“臣斗膽,向陛下借命!參與科舉改革!為我大明學子討個公平!”
此時此刻,太子朱標聽到后不禁挑了挑眉毛,心里嘀咕著:“嗯?又借?”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了,孔捷也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度秒如年。
感受著左肩之上傳來的壓力似乎沒有松懈之意,孔捷心里已經涼了一半。
卻又有些許釋然:“現在死了也挺好,起碼沒有做餓死鬼。”
孔捷閉上了雙眼,清楚的感覺到了臉頰之上的汗珠輕輕劃過,微風吹過,似有些許涼意?
“嗯?自己背對著門口,臉上哪來的風?”
孔捷睜開雙眼,發現朱元璋早已回到了座位上,盯著筷子上夾著一道“水晶琉璃珠”里的山楂,開口道:“咱怎么沒發現還有這道菜?”
而后張開嘴品味了起來:“嗯,這山楂比山里的的甜多了。”
孔捷有些無助的看了一眼朱標,發現朱標也是冷著臉,只能無奈的咽了口唾沫,桌下的雙手也不自覺的發抖起來。
朱標知道,朱元璋不喜山楂。
這位洪武大帝小的時候,很少吃飽飯,只能以山楂充饑,久而久之吃多了,也就厭了。
而此舉無疑是在告訴朱標:
過去令人厭煩的東西,放到現在卻入口甘甜。
朱標心領神會,也是看向朱元璋,為他求情道:
“兒臣突然想到了老四,小的時候也是性子執拗,讓他往東,他偏往西。”
“好在有常遇春,徐達幾位叔伯的教導,才讓他長大磨礪出一副好性子。”
而后也是轉頭看向孔捷,目光透著堅毅,沉聲道:“不如把他交給兒臣,好好磨一磨性子,我大明未必不能再出一位青田先生。”
聽的孔捷也是微微一愣,有些不自信,不,是十分不自信的反問起自己:
“青田先生劉伯溫?我么,我也配???”
朱元璋聽后,也是不屑一笑:“既然如此,孔小子,說吧,想要什么賞賜?”
“賞賜?陛下已經給過臣黃金千兩。。。”
“那是為了科舉改革一事賞給你的,今天的賞賜,是給你今天早朝的表現。”
孔捷剛欲拒絕,突然反應過來,如果拒絕,不就是在打皇帝的臉嗎?
但自己這等身份也不好開口要些貴重物品。
于是轉念一想,抖了個激靈:“那就請陛下賜臣一道八寶鴨,臣晚上接著吃!”
朱元璋聽后,開口大笑了起來:“傳令下去,封孔捷為文淵閣大學士。”
“再賜八寶鴨一只。”
“明日起,入閣參與科舉改革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