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奸臣作祟
- 大明:我真沒想當首輔啊
- 吃蝦不扒皮
- 2227字
- 2024-06-29 11:00:00
原本寫滿已經修改好的改革方案的奏本被替換了!
但光從外表來看,奏本的樣式與之前的無二,就連字跡也是和王侍郎所寫的字跡一模一樣!
唯獨內容,與之前的可謂是大相徑庭。
此時孔捷手上奏本的內容,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一種對八股文制度的諷刺。
最要命的是,內容以科舉諷刺皇權,以制度諷刺在位之人!
這也是為什么會讓朱元璋如此動怒,以至于還未經調查就要將王侍郎關入大牢。
在孔捷看到奏本上內容的第一時間,他就已經知道整個局其實是為自己而設。
為什么吏部尚書詹徽會聯合禮部尚書一起對左侍郎王軒進行發難,甚至為了引起在朱元璋的怒意從而給他扣上“胡黨”這頂帽子?
為什么太子在上朝之時就第一時間給自己傳來了一個異樣的眼神?
為什么自己這個所謂的姐夫可以在朱元璋詢問的幾秒鐘后立馬回答出一個聽起來十分合理的處罰方案?
這一切的一切,是因為自己。
也正因為自己,才間接的害了王侍郎。
但所幸,還有挽救的余地!
“你的意思是,奏本上的方案,原本不是這樣的?”朱元璋瞇起了雙眼,心中的怒氣似乎消散了幾分。
比起一條微不足道的年輕生命,他更在乎能夠關乎大明朝國運的鑰匙。
所以,他愿意給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一個解釋的機會。
“臣,不敢欺瞞陛下,望陛下明察!”
太子朱標也是隨即附和道:“兒臣也覺得事有蹊蹺,這封奏本,理應由兒臣先代為觀看,可不知為何,他卻先出現在了父皇這里。”
朱元璋一聽,眼神空洞,若有所思的坐了下來。
太子朱標奉命監國,大小事務理應先由太子處理,只有一些需要朱元璋父子二人合計,或者太子朱標無法一人決斷的事情,朱元璋才會親自過目。
朱標的話,朱元璋肯定是聽進去一些的,在思考片刻后,又開口問道:“改革方案的事情,除了你和王侍郎外,還有誰知道啊?”
朱元璋此前下旨,命禮部和吏部一同負責科舉改革此等大事,而就孔捷與左侍郎王軒擬定方案的那天,禮部尚書黃定遠必定看過。
此時,臺下的禮部尚書有些看不清眼前的局勢,正在猶豫要不要站出來承認自己知曉改革方案一事。
他心里清楚,自己這個禮部尚書,不過是胡惟庸案后被硬推上來的,要說揣測圣心,自己還沒那個能耐。
正當黃定遠猶豫之時,孔捷先一步發話了:“陛下,臣以為,當前應該請左侍郎王軒當面對質,因為改革方案的大部分內容,是由王侍郎所定。“
“臣敢以自己的項上人頭做擔保,這份科舉改革的方案定會讓陛下滿意!”
“也會讓天下滿意!”
朱元璋聽后,似有疑慮的看向一旁的朱標,朱標也立刻點頭回應。
“傳朕旨意,帶吏部左侍郎王軒,殿前對峙!”
孔捷自然知曉查明真相的重要性,但此時人命關天,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避免王侍郎遭受牢獄之災。
此時的朝堂之上,一些吏部與禮部的官員聽到朱元璋以及孔捷的話后,內心頓時出現了驚恐之色。
禮部的一眾官員之所以答應參與作證,是因為吏部左侍郎在禮部舌戰群儒的事情已經在六部傳開,弄得禮部在官場上流言四起,成為了笑話。
出于報復心理,他們自然想讓王侍郎吃點苦頭,把場子找回來。
但禮部大臣們不是傻子,在“胡黨”二字出現后,各位大臣們也是瞬間反應過來了,這并不是想讓王軒付出代價,而是要致他于死地啊!
而吏部的各個官員則不同于禮部,在吏部侍郎詹徽開口的一瞬間,他們便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力了。
此刻的朝堂之上,亦有風起云涌之勢。
不一會,一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快步走到殿前,叩首稟告道:“陛下,左侍郎王軒已于獄中昏死過去,無法上殿。”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凸顯出眾生相。
孔捷此時面露震驚之色,他在心里仔細的算了算,從剛剛朱元璋下旨到現在錦衣衛前來稟告,連半個時辰都沒有。
而消息剛回來,左侍郎王軒就已經在獄中昏死過去。
從昨天的請假,到今天早上王侍郎府門上空無一人,最后到這朝堂之上危機四伏。
此間種種,仿佛都在告訴孔捷一個答案:王侍郎恐怕早已入獄!
與孔捷有同樣想法的,是太子朱標。
從朱標早晨面見朱元璋被回絕,他的心中就隱隱感到不安。
再加上早朝還未開始時,孔捷的臉上寫滿焦急之色,他就越感有大事要發生。
直到他看到奏本上的內容時,他心中就已經肯定,這其中必有奸臣作祟!
而此時的吏部尚書詹徽與涼國公藍玉,臉上卻是短暫的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朱元璋見事態發展如此,稱王稱帝多年,他對今天發生的種種事情也早已明了。
但身為帝王,駕馭權謀之術定要合情合理。
現在朝堂上的眾人,有的想要真相,有的想要結果,有的只想要趕緊下班。。。
但這些都不是朱元璋最想要的。
他現在最在意的無非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科舉改革的方案是否真的能如孔捷口中所說的那般能給自己帶來驚喜;
第二件事,左侍郎王軒的“胡黨”身份是否坐實,這是他朱元璋的逆鱗;
第三件事,就是整件事情的背后,有無奸臣作祟!
要完成這三件事情,不能在這朝堂之上。
于是乎,朱元璋抬起了手中的玉如意,一臉嚴肅的問起孔捷:“咱問你,這科舉改革的方案可是你和王侍郎一起制定?”
孔捷聞言,重重的點了點頭。
“那這上面的內容,你全部知曉?”
“臣,知曉。”
“咱命你,重新寫一份奏本,寫好之后,務必親自交由咱!”
“臣,遵旨!”
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朱元璋緩緩走下龍椅,手拿著玉如意在文武百官面前端起巡視了一周。
邊走邊說道:“咱知道,這件事的背后,定有貪官污吏在作祟!”
在說道作祟這兩個字時,朱元璋特意站在吏部尚書詹徽的身前停頓了幾秒,詹徽也是識相的低下了頭,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查,給咱好好的查,咱倒要好好看看,到底是誰,敢拿咱當弓使!”
“退朝!”
“陛下萬歲。”
孔捷起身后,立馬朝著太子使了個眼色,在得到太子肯定的點頭后,孔捷便如同離弦的箭一般,快速的朝宮外跑去。
“王侍郎,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