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絕處逢生
- 大明:我真沒想當首輔啊
- 吃蝦不扒皮
- 2594字
- 2024-06-28 16:49:55
改革皇位???
對于那份奏本上的內容,孔捷心里可是一清二楚的,不用說與皇權有關了,就是連大明這個字眼都沒出現幾次。
而對于科舉改革本身的內容,孔捷自是心知肚明,王侍郎奏本上所寫的方案,絕對是十分完善,也是最符合當今實際的方案!
但眼下,龍顏震怒,孔捷雖有些憤憤不平,但還是要先實事求是的想辦法息怒眼前這位洪武大帝的怒火。
孔捷瞥了一眼一旁的太子,似乎他早就預料到了當前的這個局面,此時卻也是有些無能為力。
問題究竟出現在了哪里?
孔捷左思右想,隱隱約約的在心中找到了一個答案:八股文。
自恢復科舉后,八股文的形式設定是朱元璋親自下詔,并且大力實施的。
而自己現如今這樣的改革方案,在前三試中廢除八股文,無疑是在打朱元璋的臉。
在這個節骨眼上,孔捷也不好多跟他掰扯什么,只能立馬跪地認錯,雖心有不甘,但卻又無可奈何的開口道:
“臣,知罪!”
“但臣,還是想為吏部左侍郎王軒說句公道話!”
“陛下勵精圖治,想要給天下學子一個公平入仕的機會。”
“這與王侍郎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一點在奏本上,王侍郎也站在陛下角度闡明了科技改革的觀點。”
“臣認為,如王侍郎這般,能夠設身處地的為陛下著想的人。”
“不會不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望陛下,明察秋毫,還王侍郎一個公道!”
一字一句,句句誅心。
此刻的朱元璋,心中泛起微微的波瀾,他內心自然深知這位吏部左侍郎的做派。
當年裁撤官員,前任吏部尚書力保,也是為王軒這個初入官場的少年尋求公道,給予他時間證明。
但現在,朱元璋早已不相信所謂的公道了,他只相信眼中所看到的事實!
一時間,朱元璋卻不知把矛頭指向哪里,但仔細的想了想孔捷口中的那番話,似乎找到了目標,于是帶有疑問的開口問道:
“你的意思是,這奏本上的內容,王侍郎也有參與?”
孔捷一聽,突然感覺到事情可能出現了轉機,立馬又一次叩首行禮,義正言辭的說道:
“臣不敢欺瞞陛下,臣初定的科舉改革方案并不成熟,而如今這份,是在王侍郎的幫助下才得以完善。”
“臣不敢居功,但若論這份改革方案的完成性,臣敢以性命擔保,王侍郎可占七成!”
朱元璋聽后,略有所思的揮動起手中的玉如意,情緒上似乎平靜了下來,似乎情況有些反轉。
但太子朱標,宋國公馮勝等人知曉,朱元璋此舉,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朱元璋仰天長嘆,似有愁容的看了一眼朱標手中的奏本,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緩緩開口說道:
“吏部左侍郎王軒,犯忤逆之罪,即刻收押,關進天牢!至于胡黨的身份,一經查實,立馬于菜市口問斬!”
此話一出,孔捷的內心猶如天打雷劈。
他的思緒已然混亂,不知道自己剛剛說的話有何錯漏,也不知為何讓王侍郎的處境變成了如此地步。
在這一刻,孔捷才真正體會到了在后世的歷史評價當中,這位有著“殘暴嗜殺”這樣一個特性的洪武大帝,有多么殘忍。
“下一個要死的,也許就是自己了吧。”
似乎,在宣判王侍郎下場的時候,也早就給孔捷也宣判了死刑。
朝堂之上,有人歡喜,如吏部尚書詹徽,以及禮部尚書;有人憂愁,是與王侍郎平時交好的幾位官員,不知王侍郎這事是否會牽連到自己;
也有人,早已心如死灰。
孔捷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也不相信王侍郎會如此的不知輕重,選擇成為胡黨的一員。
王侍郎那樣做事事無巨細,條條框框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人,又怎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起當今皇帝的不是呢?
事有蹊蹺!
但如今,又有誰能幫的了自己呢。。。
隨著刑部的官員領命退場,前去捉拿王侍郎后,朱元璋的眼神也是落在了正在叩首,身體卻顫抖不止的孔捷身上。
朱元璋話鋒一轉,直指另一旁剛剛被封為征西大將軍的藍玉,用試探的語氣開口問道:“藍玉,我記得,這孔學士是你妻室的胞弟吧!”
藍玉聽后,也是立馬跪下身答道:“是,陛下。”
“那你說,你這個小舅子與那王侍郎一樣,犯了悖逆之罪,咱該如何處罰啊?”
藍玉故作沉思的考慮了一會后,立馬叩首答道:“陛下,臣管教不嚴,理應受罰,但臣即將出征西番。。。”
“臣有一處罰,不知陛下能否應允?”
朱元璋站穩了來回踱步的身子,挑了挑眉,疑惑道:“何種處罰?”
“臣懇請陛下令孔捷隨軍一起出征,入前軍先鋒營,是生是死,交由天命!”
隨軍出征?
眾位大臣一聽,心中就有了定數,藍玉口中的隨軍出征,無非是一種變相的保護方式。
但若是朱元璋下旨,命孔捷入先鋒營,對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來說,可真的就是九死一生。
一時間,在場的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藍玉到底是想保孔捷的命,還是想要了孔捷的命。。
但此時的孔捷,已經聽不進任何話了。
不是因為也許會失去自己的生命,而是因為在刑部官員離場的時候,他的心中就升起了莫大的歉意。
孔捷知道,朱元璋已經下旨,事情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界。
腦海中,他不禁回想起前些時日,當自己問道王侍郎,為何只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那份足以改變天下學子命運的奏本上。。
他沒有正面回答,卻是給他留下了一封書信。
“老夫已年過五十,即使再往上爬,也不會爬到更高的地位了。”
“說來慚愧,老夫為官三十余年,從未真正做過一件能為天下學子謀取福澤的事情。”
“其實老夫早就想退休了,可我還是有那么一股勁,就是想等待一個時機,好真正的做點什么。”
“可心氣再高,身體卻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其實老夫早就準備好了辭呈,如果干不動了。。。”
“但老夫很幸運,能夠在即將退休的時候遇到你。”
“你還年輕,最重要的是,你很像當年的我。所以,老夫甘愿成為你的云梯,助你平步青云。”
“你只需記得,在你真正擁有權力后,做任何事情,只需為公為民,無愧于心。”
為公為民,無愧于心。
那份改革方案的奏本上,不正是寫滿了這八個字嗎?
等等。。。那份奏本???
“孔捷,你可愿隨軍出征啊?”
朱元璋話音剛落,只見孔捷站起身來,目光堅毅,輕撫衣袖,而后斬釘截鐵的說道:
“臣,不愿!”
此刻,大殿之上,所有人無不震驚!
眼前的這個將死的少年郎,竟然還敢如此反抗天威?
殊不知,命可由天注定?
“臣斗膽,想看一看太子殿下手中的奏本!”
朱元璋見狀,也是想看看這個少年到底想做什么,開口說道:“拿去看。”
眾目睽睽之下,剛剛有些許狼狽的少年,現在似乎身上燃起了一團熊熊烈火,全身上下似乎散發出一股浩然正氣!
當孔捷路過第一排時,他瞬間感受到了吏部尚書詹徽那宛如奸佞似的躲藏的眼神。
在他心中,已有定論。
孔捷接過太子手中的奏本,翻開一看,竟是不自覺的笑了起來。
每看一行,笑聲便越來越大,在別人看來,似乎要發瘋一般。
而當最后一行看完時,少年已然不知自己早已熱淚盈眶。
“陛下,奏本上的內容,被人替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