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脈診的臨床意義

徐師言:“由脈定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與氣血升降。”

首先來說脈定陰陽,這主要來自張仲景的陰陽辨脈法——通過脈形、部位來分陰陽。以“浮、大、滑、數”為陽,“沉、小、澀、遲”為陰;以關前為陽,關后為陰;浮取以候其陽屬六腑,沉取以候其陰屬五臟。

第二,“表里”則可通過浮沉來定。脈管之內是血,脈管之外是氣,血之周流不息者,全賴氣之推動。太陽膀胱為寒水之腑,得心火、腎陽而化氣,內循三焦以煦臟腑,外達腠理,充肌膚,出皮毛以衛周身。風寒之邪外侵肌膚,皮毛閉塞,陽氣壅閉,因而激發機體之抗御功能,隨著邪氣之所在,向外迫湊。脈管內之陰血不得不隨陽氣之外迫而上浮,此浮脈之由來也。而外邪內陷,七情內傷,邪氣阻郁結于三焦臟腑之中,陽氣不能暢達于外而內陷。故脈管內之陰血不得不隨陽氣之內搏而下沉,此沉脈之所由來也。因此,脈浮或沉可以看出病之深淺。當然,有時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氣尚強者,正與邪爭偏于表,則脈偏浮而有力,與邪爭稍于里,則脈偏沉而有力。正氣虛弱者,外邪侵入,邪氣內陷日久,產生兩種情況:若氣血兩虧而偏于血虧者,表現血弱氣強,脈之表現浮而無力;若氣血兩虧而偏于氣虧者,表現陽氣虛衰,脈之表現沉而無力。

第三,病性之寒熱則是通過脈率來表現。數脈,溫熱之邪內侵,則內在之陽氣加上外來之陽,便形成陽氣過盛之熱象。但同時,數脈也可能提示寒象,如格陽證或戴陽證。而疾脈,乃脈來一息七八至以上,較數脈尤甚,為陰竭陽極之候。遲脈,陰寒之邪內侵,則內寒加上外來之寒邪便形成陰氣過盛之寒象,陰氣盛則陽受其病,也可代表熱象,如“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第四,虛實。徐師認為,仲景辨脈有一個提綱——脈當取太過與不及。太過為實,不及為虛,脈實證實,脈虛證虛。虛實首先可由“脈沉取是否有力”來判斷。沉為根、為本,故有力或無力以沉候為準。左寸沉取有力為實,屬太陽;沉取無力為虛,屬少陰。右寸實屬陽明;虛為太陰。雙寸浮太過,屬太陽陽明。以此類推,左關實則少陽,邪在膽,逆在胃;虛則厥陰,傷在肝,損在脾。右關實則陽明;虛則太陰。左尺實屬太陽膀胱;虛屬少陰,病在臟,屬腎氣虛。右尺實屬少陽三焦,大便難;虛則屬少陰,腎陽虛。徐師常說:“浮取看現象,中取、沉取看本質,兩尺看病根。”這在判斷一些重癥或是處于晚期的疾病中十分重要。徐師曾講述自己治療的一位肺癌腦轉移的病人:放化療以后,面色潮紅,脈象浮弦細滑,但是沉取無力且兩尺無根。當時徐師就認為,這位患者看上去精神狀態還不錯,但實際很危險。于是處以參附龍牡救逆湯,吃完一個禮拜,再去切脈,脈象就變過來了。

最后,氣血升降。脈管中之陰血有余,則脈行流利暢通,脈管中之陰血虧少,則脈行艱澀而難通。陰血之行,必賴陽氣之推動,必血盛而氣不虛,則脈來流利而顯滑;血少而氣亦虛,則脈來艱澀而滯。故滑脈為血氣旺盛之候,澀脈為血氣衰少之征。另外,脈象還可以反映臟腑氣機的升降情況。從脈位來看,雙關是最能反映氣機的。徐師言,雙關脈弦細,屬微陽結;雙關弦細不對等,屬微陰結。出入升降無器不有,左升右降,所以肝脾宜升,膽胃當降。從脈的長短來看,脈長且有向上沖而搏指之感的患者,屬氣機當降卻升;脈短且弱者,屬于當升卻降。

總而言之,切脈時要通過脈象去考慮疾病的屬性、位置及變化情況。徐師將其編成一組口訣——“脈大與弱定陰陽,脈位浮沉定表里,脈率數遲定寒熱,脈的沉取定虛實,脈滑與澀定氣血,脈長與短定升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九江县| 北京市| 汝州市| 台江县| 日喀则市| 泰州市| 山阳县| 三明市| 泾川县| 肇庆市| 米脂县| 刚察县| 濮阳县| 紫云| 永丰县| 扎赉特旗| 汶川县| 台中县| 珲春市| 长寿区| 竹溪县| 抚松县| 海盐县| 兴隆县| 延寿县| 四川省| 阳信县| 贺兰县| 凌海市| 泸水县| 康平县| 峡江县| 思茅市| 滨州市| 桦甸市| 海安县| 景东| 台湾省| 班戈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