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規律,闡述宇宙發生發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歸類

(一)五行的概念

“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行”指運動變化。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拔逍小币辉~首見于《尚書》。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特性可以概括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直為能屈能伸之意。引申為凡具有生長、生發、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上是炎熱、光明、上升之意。引申為凡具有溫熱、升騰、光明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穡。稼穡泛指人類種植和收獲谷物的農事活動。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土。

4.金的特性 金曰從革。從革意為順從變革,指金有剛柔相濟之性。引申為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潤下。潤下是滋潤、下行的意思,引申為凡具有寒涼、下行、閉藏、滋潤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歸屬于水。

因此,五行學說的金、木、水、火、土不是指具體物質,而是對一種屬性的概括。

(三)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依據五行學說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屬性進行歸類,歸類方法主要有兩種:

1.取象比類法 “取象”,即從事物的形象(形態、作用、性質)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有征象;“比類”,即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屬性為基準,與某種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較,以確定其五行歸屬。例如,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符,故東方屬木。

2.推演絡繹法 即根據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歸納其他相關的事物,從而確定這些事物的五行歸屬。例如,心屬火,與小腸相表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已知心的五行屬性為火,因此可推演絡繹與其相關的小腸、脈、面、舌的五行屬性也屬火。

古人依據天人相應的理論,以五行為中心,提出了空間結構上的五方、時間結構上的五季、人體結構上的五臟等基本框架,形成了人與自然相統一、聯系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五行相生與相克

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系。

五行相生順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行相生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兩方面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例如,以木為“我”,水生木,故“生我”者為水,水為木之母;木生火,“我生”者為火,故火為木之子。

2.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制約、克制的關系。

五行相克順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相克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兩方面關系?!翱宋摇闭邽槲摇八粍佟?,“我克”者為我“所勝”。例如,以木為“我”,金克木,故“克我”者為金,金為木“所不勝”;木克土,故“我克”者為土,土為木“所勝”。

(二)五行制化

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維持著平衡協調,共同推動事物間穩定有序的變化與發展。五行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二者相反相成,共同作用。

五行制化規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時,必然隨之有制約,以防亢而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發展。例如,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如此生中有克。

(三)五行相乘與相侮

五行生克為生理狀態,五行乘侮為病理狀態。

1.五行相乘 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勝的過度克制或制約,又稱“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與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的出現有兩種情況,即太過與不及。

(1)太過導致的相乘:五行中一行太過,對其所勝的過度克制。如木克土,木行太過就會過度制約土,這種情況稱為“木旺乘土”。

(2)不及所致的相乘:五行中某一行虛弱,難以抵御其所不勝的正??酥?,使其本身更顯虛弱。如木克土,土虛不能耐受木的正常克制而使自己更加虛弱,即“土虛木乘”。

2.五行相侮 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向克制或制約,又稱“反克”。相侮的次序與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造成相侮有兩種情況,即太過與不及。

(1)太過所致的相侮:五行中的某一行過于強盛,使原來克制它的一行不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制約。如金克木,現因木過于強盛,金不僅不能克制木,反而被木反克,即“木亢侮金”。

(2)不及所致的相侮:五行中某一行過于虛弱,不能制約其所勝一行,反而被其反克。如木克土,如今木虛弱,不能制約土,反而被土制約,即“木虛土侮”。

《黃帝內經》曰:“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乘和侮);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乘),己所勝輕而侮之(侮)。”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累及其子行,導致母子皆病。其一般規律是:母行虛弱,累及子行,二者一并虛弱。如木生火,木行虛弱,導致火行一并虛弱。

2.子病及母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累及其母行,導致母子皆病。其一般規律有三種:一是子病犯母,即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一并亢盛;二是子母不足,即子行虛弱引起母行一并虛弱;三是子盜母氣,即子行亢盛,損傷母行,以致子盛母衰。

通常情況下子病及母較母病及子嚴重。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詳見“藏象”內容)。

2.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關系

(1)五臟之間相互滋生:腎精養肝,肝血濟心,心火溫脾,脾化谷充肺,肺肅降助腎。

(2)五臟之間相互制約:肺降防肝氣升發太過,肝疏泄治脾土壅滯,脾土運化制腎水泛濫,腎水涼潤防心火亢烈,心火上炎防肺降太過。

(二)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1.相生傳變 母病及子(輕):疾病從母臟傳及子臟。子病及母(重):疾病從子臟傳及母臟。

2.相克傳變 相乘,如肝氣亢盛,損傷脾土,木旺乘土;或脾虛不耐肝伐,土虛木乘。相侮,如肝火亢盛,反克肺金,木火刑金;或脾虛水腫,土虛水侮。

(三)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1.確定五臟病變部位 主要依據五行配屬五色、情志。

2.推斷病情輕重 五行學說根據五色生克關系,結合脈診,可確定病情順逆。

(1)主色,即五臟之色;客色,即應時之色。主色勝客色為逆,客色勝主色為順。例如,肝病色青(主色),時逢秋季色白(客色),主色勝客色為逆。

(2)若色脈合,如肝病色青見弦脈,為順。若色脈不合,則有兩種情況:得生則生,如肝病色青(木)見洪脈(火,生脈);得克則死,如肝病色青(木)見浮脈(金,克脈)。

(四)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1.確定治則治法

(1)根據相生規律確立的治則,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根據相生規律確立的治法,常用的有:①益火補土法:溫腎陽以補脾陽。②滋水涵木法:滋腎陰以養肝陰。③培土生金法:健脾氣以補肺氣。④金水相生法:滋養肺腎之陰,用于肺陰虛、腎陰虛、肺腎陰虛。

(2)根據相克規律確立的治則,即抑強,扶弱。根據相克規律確立的治法,常用的有:①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平肝和胃,用治肝脾不和,肝氣犯胃。②培土制水法:健脾利水以治療水濕停聚的病證。③佐金平木法:滋肺陰,清肝火,治療肝火犯肺證。④瀉南補北法:瀉心火,補腎水,治療心腎不交證。

2.指導情志疾病的治療 依據五行的相生相克,人的情志活動也有相互抑制作用。臨床上可以運用不同情志變化的相互抑制關系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怒傷肝,悲勝怒;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喜傷心,恐勝喜;恐傷腎,思勝恐。例如,過喜傷心,心神渙散以致瘋癲,可通過恐嚇的方法治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东丰县| 元朗区| 白河县| 信丰县| 密云县| 麻栗坡县| 郧西县| 伽师县| 惠州市| 盘山县| 祥云县| 万州区| 横山县| 淮南市| 金川县| 海安县| 合水县| 大连市| 色达县| 长沙县| 陈巴尔虎旗| 镇坪县| 礼泉县| 定边县| 深泽县| 枣强县| 阿图什市| 神农架林区| 鹤峰县| 荆州市| 香港 | 长白| 东至县| 三亚市| 西华县| 左云县| 忻城县| 岗巴县| 舞钢市|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