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蘄艾灸(第二版)
  • 王曦等主編
  • 1635字
  • 2024-06-18 16:33:50

前言

艾灸是祖國傳統醫藥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歷經三千多年,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積累、慢慢形成的一門獨特的應用技術,在歷史的積淀中逐漸總結和提高,為中華民族健康事業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早在2500多年前,孟子就有言:“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在我國民間更有流傳極廣的民間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這充分說明用艾治病、防病的歷史源遠流長,并早已根植于中華民族廣大勞動人民的血液之中。作為艾之珍品的蘄艾,千百年來正如陳嘉謨《本草蒙筌》所載:“其治病癥,遍求蘄州所產,獨莖、圓葉、背白、有芒者,稱為艾之精英。”并言:“徜有收藏,不吝價買,彼處仕宦,亦每采此,兩京送人,重紙包封,以示珍貴,名益傳遠,四方盡聞。”亦如《本草乘雅半偈》所載:“蘄州者最貴……蘄州貢艾葉……豈唯力勝,堪稱美艾。”還如集古代農學大成的《群芳譜》中所記:“惟以蘄州者為勝,謂之蘄艾。”

蘄艾是李時珍故鄉的一種珍貴道地艾草,較之普通的艾草,其藥力更強,作用更佳。李時珍和其父李言聞對蘄艾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李言聞還獨著《蘄艾傳》一書。“蘄艾灸”是李時珍和其父李言聞極力推崇的治病防病療法,該法具有簡單、方便、實用、價廉、安全、有效、快捷的特點,其作用機制仍然是以陰陽五行為指導,以氣血津液為基礎,以調整臟腑機能為關鍵,以辨證施灸為準則,其治病防病機理與傳統中醫藥學一脈相承。

湖北蘄艾產業技術研究院、蘄春縣李時珍蘄艾研究所、蘄春縣蘄艾產業協會及其會員單位為了繼承中醫藥文化遺產,使蘄艾能夠在民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歷時三年在民間收集了大量富有神奇功效和深厚底蘊的“蘄艾灸”的經驗,并整理成冊,供醫藥工作者學習參考,供患者對癥選用,供養生者益壽延年借鑒。

《蘄艾灸》一書分為四章。

第一章介紹了神奇蘄春孕育出的神奇灸草——蘄艾;蘄艾名稱的由來和蘄艾的藥用起源;為什么說蘄艾是艾中珍品;蘄艾灸的三大灸法(蘄艾溫灸、蘄艾湯灸、蘄艾香灸);蘄艾灸的原料材質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重點介紹蘄艾溫灸基礎知識和用蘄艾溫灸治療常見疾病(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經科、消化科、內分泌科、泌尿科、男性科、骨外科、皮膚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其他疾病)共100余種病癥。本書圖文并茂,對現代常見病、多發病的穴位選擇、溫灸法的操作均做了詳盡介紹,文字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同時還專門介紹了李時珍蘄艾養生灸的十大要穴灸法和十大保健灸法,為養生保健者提供了十分難得的養生灸法。

第三章介紹蘄艾湯灸的常見灸法,并收集了古今蘄艾內湯灸、蘄艾外湯灸的各種名方,可以對癥選方使用。

第四章介紹蘄艾香灸的14種常用療法及其養生保健作用,這對蘄艾灸的現代應用、深入開發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附錄《蘄艾傳》,是將失傳500多年的李言聞《蘄艾傳》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載有關艾的內容進行了輯錄整理,為現代人提供了很多新的蘄艾治病防病和養生保健方法,為蘄艾的深入研究、科學開發提供了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有幸得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原院長趙百孝教授和湖北中醫藥大學李時珍研究所所長、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劍教授的指導和閱審,得到了蘄春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各位領導和蘄艾產業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使我們深受鞭策和鼓勵,謹向以上各位的無私奉獻和熱情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快,疾病譜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我們也在追尋更多綠色、健康、自然的療法。“蘄艾灸”在灸療學、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治未病學等學術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幫助健康者養生,幫助年老者延年益壽,幫助年少者強壯身體,被人們譽為純天然的綠色療法、自然療法。在此,我們謹將此書獻給喜愛中國傳統醫學的人們,并為偉大的醫藥學家、醫中之圣李時珍獻上一份薄禮!

《蘄艾灸》編委會

2022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谷城县| 义马市| 商丘市| 商城县| 三亚市| 广州市| 台山市| 莱芜市| 肃宁县| 子洲县| 东乌| 松桃| 铁岭市| 新津县| 怀宁县| 贺兰县| 怀集县| 迁安市| 繁昌县| 康乐县| 静乐县| 桦南县| 白水县| 乾安县| 赤水市| 通河县| 集安市| 乌恰县| 宁远县| 江山市| 盐边县| 茶陵县| 沙田区| 云龙县| 新安县| 榆林市| 九江市| 和硕县| 乳山市|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