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中藥炮制技術的起始和形成時期(春秋戰(zhàn)國至宋代:公元前722年—公元1279年)

《五十二病方》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有炮制內容記載的醫(yī)方書,書中包括了凈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內容,并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記載,如“取慶(蜣)良(螂)一斗,去其足甲”等。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序錄中載有“藥……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zhèn)侮愋拢⒏饔蟹ā保搓U述了有關改變藥物藥性和炮制去毒的內容;記錄的藥物中載有“露蜂房……火熬之良”“桑螵蛸……采蒸之”和“貝子……燒用之良”等,即論述了炮制的具體技術,其中一些方法沿用至今。兩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中藥炮制專著,第一部炮制專著《雷公炮炙論》中記述了藥物的各種炮制方法,其中許多炮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含有生物堿成分的莨菪、吳茱萸等,經醋制后可使生物堿成鹽,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從而提高療效,茵陳等藥物有效成分具揮發(fā)性,則“勿令犯火”,以防止藥物有效成分受熱揮發(fā),降低療效,諸如此類,至今仍有指導意義。到了唐代,首次將中藥炮制內容以法定內容形式予以收載,在中藥炮制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世界最早的藥典《新修本草》中規(guī)定米酒、米醋作為炮制輔料入藥,記載了煨、煅、燔、炒、蒸、煮、發(fā)芽、發(fā)酵、芒硝提凈法等,如芒硝提凈法“以樸硝作芒硝者,但以曖湯淋樸硝取汁,清澄煮之減半,出著木盆中,經宿即成,狀如白石英”,豐富了炮制內容。宋代陳師文等編撰的第一部官方頒布的成藥規(guī)范《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強調“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并特設“論炮炙三品藥石類例”,專門收錄了185種中藥的炮制方法和要求,成為國家法定制藥技術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在宋代以前,中藥的炮制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從對個別藥物的簡單處理發(fā)展到較為系統(tǒng)的炮制原則及方法,炮制品種已初具規(guī)模,出現(xiàn)了炮制專著,并且還將炮制內容列為法定內容加以收載,是中藥炮制技術的形成時期,但還不夠系統(tǒ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平远县| 汶上县| 新营市| 波密县| 克东县| 三门峡市| 高陵县| 栾城县| 锡林郭勒盟| 府谷县| 平谷区| 康定县| 维西| 固阳县| 永清县| 皮山县| 交口县| 镇雄县| 安宁市| 祁东县| 台安县| 渑池县| 明水县| 沂南县| 东山县| 临江市| 高台县| 林州市| 缙云县| 秀山| 黔江区| 南汇区| 始兴县| 承德市| 淅川县| 介休市| 尼木县| 承德县| 陵水|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