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炮制理論的形成時期(金元、明時期:公元1280—1644年)

金元以來,張元素、李東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對中藥炮制前后的作用變化以及炮制輔料的作用非常重視,逐步有了理論上的歸納總結,對炮制發展的影響極大。王好古在《湯液本草》的“用藥酒洗曝干”篇中對酒制藥物理論有了一定的總結:“黃芩、黃連、黃檗、知母,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騰也。咽之下,臍之上,須酒洗之,在下生用。”另外,在“用丸散藥例”篇中又總結了“去濕以生姜”,“去膈上痰以蜜”。葛可久在《十藥神書》中首次提出了“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則止”的炭藥止血理論,著名的“十灰散”即收錄于此書之中。

明代對醫藥比較重視,在中藥炮制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在炮制理論上也有顯著的建樹。《本草發揮》一書對炮制作用原理有較多的闡述,如“神曲火炒以補天五之氣,入足陽明胃經”“用上焦藥須酒浸暴干……知柏之下卻之藥,久弱之人,須合之者,酒浸暴干,恐傷胃氣也”。還提出童便制、鹽制的作用,即“用附子、烏頭者當以童便浸之,以殺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鹽猶捷也”“心虛則鹽炒之”“以鹽炒補心肺”等。陳嘉謨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資水火”篇中進行了“凡藥制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臟,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緩難化,增益元陽,陳壁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豬脂油涂燒,咸滲骨容易脆斷,有剜去瓤免脹,有抽去心除煩”的論述,在炮制方法分類上,將炮制方法分成三類,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醫學入門》中也有關炮制理論的論述,“芫花本利水,無醋不能通”“諸石火煅紅,入醋能為末”“凡藥入肺蜜制,入脾姜制,入腎用鹽,入肝用醋,入心用童便;凡藥用火炮、湯泡、煨、炒者去其毒也”。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專列“修治”一項記載炮制經驗,記載炮制方法20類,既有前人的論述,又有李時珍本人的炮制經驗及見解,其中許多制法沿用至今。我國第二部炮制專著《炮炙大法》,簡要敘述了各種藥物的出處、采集時間、優劣鑒別、炮制輔料、操作方法及貯存。

總之,金元、明時期中藥炮制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總結歸納了前人有關炮制作用等的內容,通過凝煉,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炮制理論,是中藥炮制理論的形成時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新干县| 皋兰县| 宝兴县| 邢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海宁市| 嵩明县| 阳谷县| 乳山市| 濮阳市| 长乐市| 永州市| 邵东县| 田林县| 南溪县| 肥西县| 沙田区| 咸丰县| 开封县| 手机| 长寿区| 缙云县| 改则县| 临高县| 洞头县| 平顶山市| 福安市| 井研县| 荃湾区| 建昌县| 莎车县| 江安县| 松溪县| 福州市| 连州市| 伊金霍洛旗| 洞头县| 上犹县| 红安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