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頸椎椎曲異常綜合征(神經根型Ⅴ級椎曲)

張某,女,35歲,新疆呼圖壁縣人。于2016年11月10日住院,11月26日出院。

【主訴】頸背痛伴右上肢麻木1年余,加重兩個月。

【現病史】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頸背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自服止痛藥物后疼痛緩解,右上肢麻木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勞累后上癥加重,頸椎活動受限,偶見頭痛頭暈,遂來就診。

【體檢】頸部肌肉僵硬,頸2~頸7棘間壓痛,右側肩胛提肌、斜方肌、肩胛骨區域壓痛。椎間孔擠壓試驗右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左側(-)、右側(+),旋頸試驗(±),雙上肢肌力Ⅴ級,肱二、肱三肌腱反射右側下降,左側正常。頸椎活動度:前屈30°,后伸15°,左側屈25°,右側屈25°,左側旋轉50°,右側旋轉40°。

【輔助檢查】2016年3月7日頸椎X線片(圖1-1-32):頸椎棘突右偏,部分鉤椎小關節變尖、模糊;頸椎曲度呈反弓型,椎曲Ⅴ-1級。

圖1-1-32 治療前

【診斷】頸椎椎曲異常綜合征(神經根型Ⅴ級椎曲)。

【治療經過】

1.理筋:常規在頸背部進行藥熨;用推法、拿法、揉法等手法放松頸項部肌群;骨空針,取頸夾脊為主,配合電針和TDP治療。

2.正脊骨法:予牽頸折頂法、頸椎旋提法、胸腰旋轉法加挺胸過伸法。

3.調曲:行臥位頸椎布兜牽引3kg。

4.功能鍛煉:鍛煉“健脊強身十八式”中的抱頭側頸式、虎項擒拿式、抱頭屈伸式、側頸雙肩松胛式、頂天立地式、拍墻松筋式和前弓后箭式,每天30分鐘。

以上治療每天1次,經治療半個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2016年11月26日復查頸椎X線片(圖1-1-33):頸椎右偏好轉,頸曲恢復正常。

圖1-1-33 治療后

【體會】頸椎椎曲異常綜合征由頸背部肌肉、韌帶力量失衡引起,也就是說,“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韋以宗教授在研究脊柱樞紐關節論中指出,頸椎的所有動力系統(肌肉韌帶)均起自胸廓。頸6、頸7已近似胸椎,在矢狀面頸6、頸7與上段胸椎是在同一力線上。胸椎旋轉至頸胸樞紐關節后,頸椎必然反向旋轉。頸椎一旦旋轉必側彎,椎曲也隨之改變。這是由它自身骨關節的三維結構壓應力所決定的。椎曲異常后,刺激臨近的神經、椎動脈,產生疼痛、麻木、頭暈等系列癥狀和體征。本案在理筋的基礎上,通過調胸整脊的“上病下治”法,改善旋轉側彎,糾正頸椎曲度,臨床癥狀迎刃而解。

(王云江、梅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读书| 永昌县| 江北区| 陆川县| 屏南县| 辽源市| 方山县| 吐鲁番市| 新平| 灵台县| 若尔盖县| 惠州市| 曲沃县| 安陆市| 武乡县| 余庆县| 基隆市| 石河子市| 榆中县| 怀柔区| 武强县| 孟州市| 巴林左旗| 沧源| 元谋县| 确山县| 怀仁县| 济宁市| 长泰县| 青阳县| 抚远县| 濮阳县| 延寿县| 绍兴市| 济阳县| 玉环县| 泉州市| 伊金霍洛旗| 延吉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