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以宗醫案醫話文集(第二版)
- 林遠方等主編
- 858字
- 2024-06-18 15:42:57
兒童寰樞關節錯位(多發性抽動)
李某,男,7歲,重慶秀山人。于2013年4月1日入院,4月27日出院。
【主訴】頭頸肩不自主抽動1年,加重伴面部抽動、眨眼1個月。
【現病史】患者1年前出現頭頸肩不自主抽動,未引起重視。1個月前上述癥狀加重并出現眨眼和面部抽動,至重慶某三甲醫院就診,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經牽引治療3周療效不佳來診。
【體檢】頸背部左側肌筋膜緊張,左側頸2、頸3橫突明顯壓痛,左側橈動脈試驗陽性。頸部活動受限:屈曲15°,后伸10°,左右側屈10°,左右旋轉10°。
【輔助檢查】2013年3月31日頸椎X線片(圖1-1-10):寰樞關節左窄右寬;寰椎低頭移位,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呈Ⅳ級椎曲。

圖1-1-10 治療前
【診斷】
1.兒童寰樞關節錯位。
2.兒童多發性抽動癥。
【治療經過】
1.理筋:常規頸部中頻、蠟療及中藥藥熨,以寰樞部為主,每天1次;骨空針,取風池、百會、風府、腦空穴,頸2、頸3棘突、棘突間及旁開2cm,兩天1次;輕柔手法點揉椎旁、乳突、下項線、寰樞椎橫突附著點肌肉,每天1次。
2.正脊骨法:寰樞端轉法、頸胸樞紐旋轉法、胸腰旋轉法、挺胸過伸法及輕柔的頸部牽引折頂法,每天1次。
3.調曲:頸椎臥位抬頭10°布兜牽引,重量3kg,每天1次。
4.功能鍛煉:鍛煉“健脊強身十八式”中的抱頭側頸式、虎項擒拿式、雙肩松胛式、左右開弓式、雙胛合攏式、抱肩轉胸式、挺胸后伸式,每天2次,每次20~30分鐘。
以上治療方法,每周休息1天。經治療4周,癥狀全部消失。2013年4月27日復查頸椎X線片(圖1-1-11):寰樞關節復位,頸椎曲度恢復至Ⅱ級。回訪3年未復發。

圖1-1-11 治療后
【體會】韋以宗教授研究發現,久坐、伏案工作(兒童亦然),引發寰樞關節錯位,甚至半脫位。根據韋教授脊柱圓筒樞紐學說理論,寰樞關節錯位(紊亂綜合征)不是局部的病變,而是頸椎旋轉側彎移位,在脊柱圓運動作用力下,頭顱反方向傾斜(側方型),要復位必須糾正頸椎的側彎,才能達到復位的目的。以針灸、推拿、中頻、藥熨理其筋,以正脊骨法、頸部仰臥牽引矯正中下段頸椎的側彎,頸病調胸椎,上病下治,諸癥皆消。囑患者堅持做功能鍛煉,防止復發。
(楊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