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以宗醫(yī)案醫(yī)話文集(第二版)
- 林遠方等主編
- 820字
- 2024-06-18 15:42:56
寰樞關節(jié)錯位(混合型)
李某,男,20歲,山東棗莊市嶧城區(qū)人。2012年12月14日住院,12月27日出院。
【主訴】頸部疼痛、頭疼頭暈4個月,加重1天。
【現(xiàn)病史】患者4個月前受涼后感覺頸部疼痛,伴有頭疼頭暈,頭暈以體位改變?yōu)橹鳎瑒诶酆蠹又兀i部活動受限,未診治。今早感覺頸部疼痛加重,持續(xù)性頭疼頭暈,走路不穩(wěn),急送醫(yī)院就診。
【體檢】兩側風池穴不對稱,壓痛陽性,頸2~頸4棘突間壓痛、叩痛陽性。橈動脈試驗(+),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頸部功能受限:前屈10°,后伸15°,左右側屈15°,左右旋轉20°。
【輔助檢查】2012年12月14日頸腰椎X線片(圖1-1-6):頸椎曲度變直反弓,椎曲Ⅴ級,旋轉側彎度10°,寰樞關節(jié)不對稱。腰椎棘突右偏左側彎10°,腰曲呈全淺型,椎曲Ⅲ級,椎體后緣明顯雙邊征。
【診斷】寰樞關節(jié)錯位(混合型)。

圖1-1-6 治療前
【治療經(jīng)過】
1.理筋:頸部、胸背,特別是寰樞部位常規(guī)藥敷;骨空針調壓法,取頸腰椎夾脊穴、上風池、上風府、腦空等穴位;寰樞椎部位用輕揉手法按摩。
2.正脊骨法:用腰椎旋轉法、寰樞端轉法、頸椎旋提法和牽頸折頂法。
3.調曲:四維調曲法調腰椎曲度。
4.功能鍛煉:鍛煉“健脊強身十八式”中第1、2、3、4、5、6、7式。
5.中藥內服:辨證口服天麻鉤藤飲加減。
以上治療方法,每日1次,經(jīng)治療12天后癥狀消失,頸椎活動正常。2012年12月26日復查頸腰椎片(圖1-1-7):寰樞關節(jié)復位,頸腰椎旋轉側彎明顯改善。

圖1-1-7 治療后
【體會】韋以宗教授認為,寰樞關節(jié)錯位不是局部的錯位,而是頸椎旋轉、側彎、移位,在脊柱圓運動作用力下,頭顱反方向傾斜(側方型)或腰骶角變小,寰樞角位移(前傾型)(平行四邊形原理)。因此,要復位錯位的寰樞關節(jié),必須糾正頸椎的側彎或腰骶角的變化,才能達到復位的目的。調曲的關鍵在于理筋,“筋柔骨正,骨正筋柔”。在充分理筋的基礎上,調腰曲以調胸曲及頸曲,從而治愈寰樞關節(jié)錯位引起的上述諸癥。“整脊不進行功能鍛煉,療效會落空”,整脊之后一定要功能鍛煉以鞏固療效。
(馮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