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怒——野夫怒見不平處

說到怒,自然會想起宋代名將岳飛《滿江紅》中的詩句:“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情充滿心懷。

古代俠義之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唐代詩人劉叉《偶書》中寫道: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人世間紛繁復雜多如牛毛的事便開始一件件發生。很多不平之事發生在周圍,心里充滿了憤怒,于是不斷對它們進行抨擊,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與不平之事相抗爭的“刀”都漸漸地磨損了。

這首詩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少年的血氣方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磨練,對待不平之事漸漸棱角盡失,變得暮氣沉沉。

中醫理論中,肝屬木藏魂,其志在怒。肝為剛臟,病理特點是“肝氣、肝陽常有余”,容易出現肝氣升泄太過的情況。而怒傷人的特點,《素問·舉痛論》概括為“怒則氣上”,一旦大怒,或者多怒,使本就容易升泄的肝氣一下升動太過,致肝氣上逆,這就是“怒傷肝”。

清代吳趼人《俏皮話》中一則“肝脾涉訟”作答:心為君主之官,凡五臟六腑,均歸其掌管。一日,脾來告狀,曰:“脾土所以司元氣,不期近日肝木恃其勢力,橫來侵擾,亦不敢與之計較。唯有內加培養,外加防衛而已。詎肝又發泄于外,成為怒氣,此明明為肝氣也,而世人偏指為脾氣。凡肝氣發作時,人莫不指稱之曰:‘某也脾氣不好。’蒙此不白之冤,復敗壞名譽,伏望伸雪!”云云。心乃傳肝來質訊,肝曰:“我用盡氣力,發為怒氣,彼乃盜襲虛聲,坐享名譽,我不與之計較,彼乃反告我耶?”

宋代胡仲弓寫過一句詩:“發怒俱忘身,裂眥欲碎首。”看來人在發怒的時候會失去理智,大腦一片空白,目眥欲裂頭欲碎。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大怒嚴重則可能導致死亡。

我們經常說“氣死人了”這句口頭禪,國外某權威心臟病專業雜志的相關研究發現,憤怒發作2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4倍,腦卒中的風險是平時的3.62倍。而這些都是引起猝死的罪魁禍首,人可能被氣死絕對不只是個傳說。

怒傷肝,生氣對肝臟不好,這是一個常識。生氣傷腦,生氣時,很多人都有被沖昏頭的感覺,大腦的思維能力被打亂,容易發生突破常規的活動,可能會做出一些過激或反常行為。氣血上沖,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腦出血。生氣影響食欲,生氣時,腦細胞的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并直接作用于心臟和血管,腸胃血流量減少,流動變慢,食欲變差,很多人一生氣就不思飲食。生氣暴怒之后,不少人會出現面紅耳赤、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情況,嚴重的可能會引發猝死。

在臨床診療的過程中,我經常用到逍遙散這個方劑。該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術、甘草、生姜、薄荷組成,有疏肝解郁、養血健脾的功效。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一些情志因素引起的胃腸道疾病,用起來效如桴鼓。

肝藏血,性喜條達而主疏泄。七情郁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癥隨之而起。神疲食少,是脾虛運化無力之故。脾虛氣弱則統血無權,肝郁血虛則疏泄不利,故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所以要疏肝解郁,養血柔肝。本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氣得以條達,為君藥;當歸甘辛苦溫,養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緩急,共為臣藥;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共為佐藥;用法中加入薄荷少許,疏散郁遏之氣,透達肝經郁熱,燒生姜溫胃和中,共為使藥。

img

柴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兰州市| 盘山县| 杂多县| 游戏| 彰武县| 阜阳市| 登封市| 荣昌县| 射洪县| 华宁县| 商南县| 邻水| 石棉县| 桓台县| 陆丰市| 安阳县| 汝阳县| 和政县| 炉霍县| 平顶山市| 晋江市| 广宗县| 民和| 区。| 遂平县| 温州市| 榆林市| 吴桥县| 长顺县| 肇州县| 西平县| 泰来县| 嵩明县| 手游| 宜阳县| 龙门县| 景泰县| 襄城县| 紫阳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