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衛氣營血辨證在臨床上的指導意義

◎ 焦以南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獨特理論和治療疾病的根本法則。遠在漢代張仲景以傷寒六經辨證,即已形成了這一理論體系。以后歷代醫家在外感熱病的發展歷史中,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在傷寒六經辨證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認識,逐步形成了一個溫病學派。到清代中葉,對溫熱病的認識與治療,更有進一步的提高。溫熱病學家葉天士在此時間,提出了一個有別于傷寒六經辨證的衛氣營血辨證。他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薄靶l之后方言氣,營之后方言血。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边@是他基于《內經》衛氣營血的理論,結合衛氣營血四者的病理變化所產生的癥狀,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而提出的溫病辨證論治綱領。這一辨證方法,正確地反映了溫熱病的發展變化規律,體現了溫熱病的特點。

衛氣營血辨證,主要是根據受邪的輕重、病邪的淺深而提出的。凡病邪侵入人體,最先傷及衛分,出現發熱、微惡寒、咳嗽、鼻塞、口干、咽痛、脈浮、苔薄白等衛分癥狀,這是溫熱病的初起階段。再向內傳便傷及氣分,是溫熱病的化熱階段,熱已入里,病由肺及胃,癥見發熱不惡寒、面赤、口渴、溺黃、苔由白轉黃、脈洪大滑數;或燥熱內結,癥見腹痛便秘,甚則譫語等。如病勢進一步發展,正氣虛衰,邪熱內陷,傷及營分,營氣內通于心,熱入心包可現神昏,心營熱盛引動肝風還會出現手足拘攣抽搐等癥狀;傷及血分,則營血耗傷,癥見心煩躁擾、譫妄、神昏,熱邪迫血妄行還會出現發斑、發疹、衄血、便血等癥;如肝腎之陰傷,虛風內動可引起手足拘攣顫動等癥。凡此都顯示了溫熱病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衛氣營血的辨證,正反映了這一發展變化規律,為我們提供了在各個階段立法、選方、用藥的依據。如熱在衛分表證的辛涼解表法,熱入氣分的清氣泄熱法,熱結腸胃的逐穢通里法,熱入營分的清營開竅、平肝息風法,熱入血分、真陰欲竭的滋陰養液法,等等。

以上是溫熱病衛氣營血辨證的一般規律及其治療法則。

除此以外,還有其特殊情況。因為每一疾病的發展過程都是復雜而多變的,如有的溫病不一定先傷衛分,開始即可出現氣分或營分證或由衛分逆傳至營分,葉天士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都是指此。傳變中還可有兩類癥狀同時出現,如“氣血兩燔”引起氣陰兩傷就是這種情況。另外,病在衛分也還有夾風、夾濕、夾暑等不同癥狀出現。葉天士說:“在衛汗之可也。”夾風加薄荷、牛蒡子之類,夾濕加蘆根、滑石之類?;蛲副碛跓嵬?,或滲濕于熱下。這說明在衛氣營血的辨證論治中,既要掌握一般的發展規律,同時也要靈活掌握疾病的復雜變化情況,對證候的屬性認真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和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

這里我個人還有一點體會。溫熱病是由外感四時不正之氣,即溫熱邪氣引起的一種熱性病,多屬于西醫學的急性傳染病范疇,流行于各個季節,包括的病種很多。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指出:“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溫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濕溫、有秋燥、有冬溫、有溫瘧?!钡还苁菍儆谀姆N溫病,根據所受病邪的淺深層次,掌握衛氣營血的辨證規律,只要證候相同,我們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療原則,這就稱之為“異病同治”。反之,雖然同屬一種溫病,但它出現的證候不同,我們采取的治法,也就不同,這就稱之為“同病異治”。因此我們只要掌握衛氣營血的辨證規律,就可以執簡馭繁地論治各種溫病,從而取得較好的療效。

【作者簡介】

焦以南(1911—2006),男,重慶江北人,江北區中醫院主任中醫師,重慶市名中醫。擅長中醫內科及腫瘤疾病治療。1933年從父學醫,后就讀于重慶國醫研習所,拜吳棹仙先生為師,1941年應聘于重慶中醫師診所行醫,隨后在江北個體開業行醫直到新中國成立。1954年在江北組織了木關街聯合診所,并任主任,后擴大為江北城聯合醫院。1960年調江北區第一人民醫院主持該院中醫科工作,任中醫內科醫師。1980年江北區中醫院成立,調該院任副院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湟源县| 九龙城区| 阳信县| 寻乌县| 康乐县| 奉贤区| 鹤庆县| 襄垣县| 怀化市| 林西县| 阿尔山市| 正阳县| 沙湾县| 阿巴嘎旗| 武平县| 德保县| 理塘县| 河池市| 贵港市| 合山市| 潜山县| 卢湾区| 鞍山市| 赤城县| 南和县| 临西县| 洪雅县| 修水县| 辽宁省| 两当县| 远安县| 兴城市| 石景山区| 岳普湖县| 化州市| 方正县| 满城县| 江西省| 马山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