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洞中修行
- 封神之黃天化傳
- 龍語春秋
- 2200字
- 2024-06-06 18:54:16
黃天化見真君已然離開,站起身來。
望著每日做早晚功課的大殿。
此刻只覺得此刻殿中:
華彩紛呈,瑞靄紛紜,祥光繚繞。
耳邊好似傳來舞鶴翔鸞之聲,眼前好似造就走龍飛鳳。
可謂,飄飄奇彩異尋常,金爐瑞靄:裊裊禎祥騰紫霧,銀燭輝煌。
隨后默念道經三遍,止住心中激蕩,來到殿外才放聲長嘯數聲,以釋放得道之歡喜。
又念及心中【天仙道果】真經,再也按捺不住,往后山而去。
過橋躍水,踏木而行,不一刻,到一凸起崖石。
此處位于紫陽洞后山,四周多靈藥奇景,古洞無數,平日里也無有不開眼的來此處閑逛。
正是閉關的好所在。
那凸起崖石,寬廣千丈,平坦如鏡。
上立一棵千年不老松,樹影婆娑,隨風搖曳。
古松之旁有一石洞,洞口寬敞。
四周山石蒼涼,青苔點綴,風吹松動,松針飄落。
遠處云海翻滾,云霧繚繞,如夢如幻,彌漫著一股清幽仙意。
黃天化進入洞府,盤膝而坐,只見泥丸宮中一卷書冊緩緩展開。
長寬約一尺,厚約三寸,分為金玉頁面。
正是黃天化前世購買的古董,不過比之前大了十余倍,今日再次見到蹤影。
“這便是我來到此界的原因嘛?”
望著泥丸宮中的書冊黃天化喃喃自語道。
隨后,書冊緩緩展開,上寫《天書玉冊地闕金章》。
正是:玉冊載神仙,金章錄軼事。
第一頁玉冊上書:
【名姓】:黃天化
【門類】:練炁士
【道行】:【煉己筑基】
【功法】:《洞玄明紫府天仙闕》(未入門)
【神通法術】:五行大遁(未入門),執草隱形避難法(未入門),避刀矢兵石法(未入門)
【物品法寶】:無
不過片刻,其便明白此物用法,此物相當于黃天化一人所有封神榜。
之后但凡有修行之人,身死之后,被記錄在《天書玉冊》,便受黃天化管制。
若有不從,心念一動,便可將其化為飛灰。
《地闕金章》則錄所見所聞之奇聞異事,已做傳世之文。
“如此,日后斬殺些妖魔左道,到是可多一些好幫手。”
“倒是個好寶貝!”
見到此物,黃天化頗為欣喜,不僅解惑了逆轉虛空來到此界的原由,還得一寶物。
爾后,黃天化,五心朝天,安坐石床之上,虛閉眼簾,
開始默運玄功《洞玄明紫府天仙闕》,吸月餐星探地窟,填離取坎復天乾。
其體內,交光日月金英,一顆靈珠透寶月。
不覺洞外是金烏飛,玉兔走,光陰流轉。
恍惚之間,四載時光過去。
黃天化晝夜用功不輟,已然搬運周天。
法力從會陰穴起,循督脈而上,經尾閭,夾脊,玉枕三關。
爾后直上泥丸宮。
再由泥丸下降,經上鵲橋,十二重樓,絳宮,直下下丹田。
運轉一個周天。
也是黃天化根骨奇佳,直把平常修道之人,百年功夫四載修成。
功行至此,已然是【人仙】了。
且地仙已在眼前,不過抬腳邁過。
真君所傳三道神通:【執草隱形避難法】,【避刀矢兵石法】已然全部修成。
此二者神通卻簡單,前者可借助草木之類隱身藏形。
后者則是畫一道砂書白素成符,貼在胸前,則入軍陣,能避刀兵,箭矢,飛石。
此二者,皆功用不小。
想到自己日后難免要常常上陣,或夜晚劫營,有這二者護身也安心不少。
畢竟,封神大劫之前,自己肉身可修不成不死不滅。
想到這一點,黃天化難免有些羨慕楊戩,其修行的《九轉玄功》真是一等一的妙訣。
后世曾有贊詩,專贊此功:
秘授仙傳真妙訣,或山或水或顛狂,或金或寶或銅鐵。
或鸞或鳳或飛禽,或龍或虎或獅;隨風有影即無形。
不過這是機緣,也是天賦,羨慕不來。
想到此處,又自語道:
“此生有機緣入仙門,且己身有些未卜先知之能,未必會比他差!”
“只是可惜【五行大遁】只能算作入門,做遁法用。
遠沒有達到隨心而化,移山填海的地步。”
蓋因此法,乃是天罡三十六道神通中的一道。
雖三教之中所傳甚廣,但真正將此法煉成傍身之法的,唯有聞仲最為出名。
其人五行道法已然出神入化,后世有載,金鞭一指,可移山,可招金墻阻路,可化火海殺生。
“想要將此法修煉圓滿,一者要下數百上千年苦功,二者是尋找五行靈材之寶。借助靈材,煉出篆符種子。”
黃天化心中頗為無奈,嘆息想到。
畢竟,此法大成之后,用作逃命最是適合。
就在這時,忽的有兩道金光,猶如兩道閃電貫穿虛空,照耀蒼穹,天地間頓時一片明亮。
金光如同兩條金龍盤旋而出,氣勢磅礴,光芒耀眼,照亮了黃天化修行的洞府。
金光所到之處,一片皆白。
黃天化被這金光掃過,心靈為之一振,感受到了一股無上的力量。
隨后滿臉疑惑,此處何來的金光?
正好自己如今已然功成,之后修行便需要水磨的功夫。
隨即出關前往,來到洞外,在洞前抓一把土,望空中一撒,隨后其身影隨塵土而散,消失在原地。
這正是【土遁】之法,若是大成,如聞仲那般,則無需借土,只需心念咒語,即可遁走。
俄頃,黃天化身影出現在紫陽洞大殿門前。
只見此刻殿中,清虛道德真君跌足端坐蒲團,白云童兒立于身旁。
下首立一中年男子,身高八尺余,闊口方臉,身穿一破爛官服,其上血跡斑斑。
最驚奇的是那雙眼睛,怪異萬分。
雙眼無目,長出兩只嬰兒般小手,小手掌心各有一只眼睛。
天化見到此人,立時明白,此人便是楊任。
其本為殷商文官大夫,誓死諫言,阻止紂王建鹿臺。
惹怒紂王,被挖去了雙目,死后怨氣不滅,被自己老師清虛道德真君感應到。
及時將其救活,并收為座下二弟子。
用兩顆仙丹放于其眼眶里,令二目中生雙手,手心中生眼。
此眼為神眼,能上看天庭,下看地穴,中看人間百事。
后來,此人被封為“甲子太歲”。
見到楊任,天化心中默算時間。
楊任直諫被殺,乃是紂王十五年的事情。
同年太公,姜子牙七十八歲,也因要監造鹿臺,逃離朝歌,去了西岐。
直到,其八十四,朝歌征討西岐,封神大劫才算是真正開始。
如此這般算來,自己還有六七年左右的時間就要下山,再十二年左右便會在攻打孔宣鎮守的三山關時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