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散場
- 1987我的導演時代
- 魏不棄
- 2079字
- 2024-06-20 20:01:29
夜。
一家燒烤攤。
六個人,圍桌而坐。
面前都擺著個酒杯,腳邊放著半拉啤酒。
他們宿舍,本來是七個人的。
原本還有一個叫張元的。
未來也是個名導演,
不過是個飛葉子的貨。
俗稱,毒狗。
性格原因,跟時尋他們處不來。
遂,大一都沒過完,就自己申請搬走了。
聚會的一開始,大伙也都和平時一樣。
吃著烤串,開著玩笑。
路學長和王銳這倆還是一如既往的能說,小嘴一直吧噠吧噠。
其他人,話不算多,也不算少。
直到,
每個人腳下的空酒瓶子越來越多。
話匣子逐漸打開。
開始漸漸,生出一些感慨來。
“四年彈指一揮間。”
“確實。”
“時間過的真快。”
“感覺開學,好像還在昨天。”
——
再然后,
不免又要聊些共同的,記憶深刻的日常。
“那會兒咱們班還是十五個人呢。”
“學校都不舍得給我們用攝像機,還是用教凱子他們那屆的時候,請木匠做的老古董,讓我們理解景別的概念。”
他們這一批采用的是二四學制,
即,同一批招進來,兩年后,根據綜合成績評估,排名靠后的6個人,以大專學歷提前畢業離校。
只有九個人能順利本科畢業。
“話說我到現在都記得你們剛來的時候,都是個什么吊樣。”
王銳說著,就想樂。
“樓葉,當時開學,你是一個來的。”
“戴個草帽,穿了個沒有袖子的像襯衫一樣的衣服,黑色的,我記得是。”
“還敞著,露著里面的紅背心,下面是個灰色的肥褲子,褲腿卷到大腿根。”
“我當時尋思,這特么是剛從地里插完秧過來的嘛。”
樓葉笑著,喝了酒之后,他比平時放的更開:“你又好的到哪里去。“
“藍衣藍褲,還揣條紅布,邋遢的要死。”
時尋喝下一杯酒,也笑著搭話:
“哈哈哈,那會兒我記得都土。”
“主要也都沒什么錢,身上衣服能不補丁摞補丁就不錯了,當時我應該算是最慘的。”
“還想省錢拍電影,飯都快特么吃不起了,后來兼上職才好點。”
“相對來說,比較時髦的,應該得屬學長和雪楊了吧。”
“他倆那時候總是一身得體的休閑裝,整的干干凈凈的,一頭飄逸的長發,賊有文藝青年的范兒。”
王銳也來勁了:“對對對,尤其路學長,那會兒還總愛甩他的頭發,巨裝比。”
“一下課就帶著他的小吉他,去小樹林那邊凹造型。”
“雪楊倒是真時髦,沒的說。”
路學長翻了翻白眼,干了串大韭菜,含糊不清的回懟:“你想裝,裝的出來嘛。”
胡雪楊則是一如既往的靦腆:“還好吧,那會兒,論時髦,怎么也得是曉率。”
“有嗎?”正拿著串大腰子啃的專心致志的王曉率,顯得漫不經心。
“戚,他那不叫時髦,叫裝比。”王銳更來勁了。
“別說,那會兒最裝比的就你小子。”
“第一天報道,大背頭,花襯衫,喇叭褲,蛤蟆鏡,雙手插兜,站那兒還不說話,裝高冷。”
王曉率唇角一勾。
王銳指著他:“對對對,就這個欠揍樣。”
“當時我搬進來的時候都特么驚呆了。”
“想著這四年,怕是有意思了。”
“都是群什么‘牛鬼蛇神’。”
——
再然后,酒意更濃。
大伙兒開始更口無遮攔的互爆環節。
連靦腆的胡雪楊都加入戰局。
某些人的一些小趣事,
也被反復抖落。
比如,某人那里長了幾個痘痘,嚇慘了。
去看醫生,醫生給他開了一種藥水,讓他每天晚上,泡一下。
于是,這貨每晚就光著個身子,用牙缸盛著藥水,把那玩意放里面泡。
他也不遮掩,泡的時候,毫不顧忌旁人。
一手提著牙缸,一邊在宿舍里走來走去。
大伙戲稱,硫酸泡吊。
某個表白失敗,躲在被窩里哭鼻子的。
某個失戀,表面上說沒事沒事,小場面,背地里偷偷自殘的。
某個從沒有表白過的,卻在自己的鋪邊的墻上刻了四個字‘永失我愛,’。
到底失去的是誰,至今成謎。
問也不說。
末了,六條身影,晃蕩著身子,勾肩搭背,游蕩在大街小巷。
這樣的聚會,7月四號之前的每天晚上,幾乎一直在持續。
聊的內容,漸漸也都變成了些重復的話。
但,
大伙好像也沒誰覺得膩。
聊著未來。
聊著電影。
聊著夢想。
聊著~女人。
——
終究,還是到了散場的時候。
正式畢業的那天上午。
教學樓底下,導演系老師加學生14人,留下了一張大合影。
照片里,
他們都穿著便裝,嘴角咧著,動作也各異。
端莊得體的有之。
搞怪的也有,
比如,王銳就做了一個模仿阿謀的鬼臉。
胡雪楊雙手交叉,作防御狀。
樓葉剪刀手。
王曉率咧著個大嘴。
路學長在那一剎那,也不知是沒有反應過來還是怎么著,習慣性的捋了捋頭發。
時尋也湊了個熱鬧,擺了個斗雞眼。
——
第一個離開的是樓葉。
當初,第一個來的也是他。
然后是胡雪楊。
王曉率。
路學長。
往日里,熱鬧的404宿舍,一下子也冷清了下來。
床鋪上,空空如也。
門敞開著,風吹進來。
有些東西,好像也隨之吹走了。
“就剩咱倆了。”
坐在一個大背包上,王銳嘆了一口氣。
他倆,也馬上要搬往分配的教職工宿舍。
“也不知道,大伙下一次再聚齊是什么時候了。”
這年頭,大學一畢業,很多人這輩子都未見得能再見。
天南海北且不提。
從校園,到社會,到步入工作,有一天還會娶妻生子。
事情會越來越多。
責任也是。
留給自己的時間,尚且有限。
又哪里能有多余的能再留給其他人呢。
他們相對可能還好些。
電影這個圈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只要都留在這個圈子,相聚,總還是更容易些。
“會有機會的。”時尋也不大好受。
盡管,很清楚。
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
但大學的歲月,
于他而言,也是一段特別的。
是他第一次和親人以外的人,
朝夕相處。
四年來,
大伙同在一屋檐下。
同吃,同住,同鬧。
“頂峰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