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徐楓的糾結
- 1987我的導演時代
- 魏不棄
- 2043字
- 2024-06-16 17:28:31
“對了,你這是打哪兒來啊。”
“感覺你有點興奮。”
時尋看他哼著小曲,坐下來,嘴還咧著,問了一嘴。
王銳嘴咧的更大了:
“那必須興奮呀。”
“換你你也興奮。”
“你是沒看見,剛才中戲那場面。”
“熱鬧慘了。”
“怎么個慘法?”
“鞏麗她男朋友沖到中戲女生宿舍去了。”
“估計也是看到報道了,氣瘋了,逮著鞏麗就要動手。”
“旁邊人死活都拉不住。”
“那家伙亂的呀。”
時尋也是失笑,搖了搖頭。
對這種事,
他一向都是未知全貌,
不予置評。
也沒興趣。
有這功夫,不如多提升自己。
導演拼到最后,歸根究底,還是拼一個底蘊。
哪怕做個抄子。
有人能抄出來春樹秋霜圖。
有人則只能抓耳撓腮半天,搞出來一副‘小雞啄米。’
“哎,該說不說,你最近跑中戲跑的有點勤啊。”
王銳賣了個關子,哼著小曲,小樣,還挺拽:
“你管我。”
“嘖,搞的好像你不說我就不知道了一樣。”
“不就是看上了那誰嘛。”
王銳挑了挑眉。
“喲,誰嘴這么快啊。”
“江衫還是王智汶?”
“江衫,你都看上人家好室友了,人家姑娘又是個憨憨性子,她不得幫著來問問情況。”
“那你怎么說的?”
“你猜。”
——
幾天后,
香江的公司辦公室。
徐楓收到了時尋的信件。
一開始,她不想看。
最近,她心里是有些煩躁的情緒在的。
凱子婉拒了她。
一時間,
她又找不到滿意的可以替代人選。
心下,這種郁悶的情緒也有點遷怒到時尋身上。
覺得這個人好煩。
都說了,
要跟別人合作了。
還寫信來。
可感受了下信的厚實度,
她又覺得,
別的不說。
這人起碼很有誠意。
置若罔聞,實在不妥。
遂,展信一閱。
這一看,
她就糾結了。
信的內容,主要是談他對原著小說的理解。
對改編成電影的理解。
如果他拍,
他準備怎么處理。
極力表現什么。
洋洋灑灑,數萬言。
說實在的,很多細節的描述和表現,完全戳中了徐楓。
通篇看完,
她大受震撼。
叫來原著作者李碧華一起看,李碧華也是大感震撼。
她是作家,但也是一位影視編劇。
信里對于片子的很多想法,讓她又感動又敬佩又歡喜。
感動是這人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小說了解深厚,喜愛異常,絕對做不到能如此之改。
敬佩和歡喜則是好多設計完全符合她的喜好,
至少是她能接受的可能性。
而且,她覺得有些點子,自己一時間都未必想的出來。
只怕得閉關好好拍幾下腦袋瓜子才可以。
其實,她要沒有這樣的感受,反倒奇怪。
畢竟時尋信里所提到的幾點改編理解。
原時空就是她跟蘆葦領著一幫人討論出來的倍感滿意的成品。
“你覺得怎么樣?”徐楓問她,一雙細眉眼寫滿了糾結。
“我覺得很好,這是誰來的信?”
“是你之前說的那個大陸的凱導嗎?”
徐楓電話邀她來,只說有一封信,寫的很好,要她觀摩,沒說是誰。
“不是,是一個電影學院的年輕人。”
“電影學院的年輕人?”
李碧華猛的就想起了那個幾年來,時不時就要跟自己溝通一下的那個大陸仔。
“你說的該不會是一個北電的學生吧。”
“你認識?”徐楓有些訝異。
李碧華有點尷尬,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前因后果。
徐楓哈哈笑:“你啊,怎么也干出這種瞧不起人來的事了。”
“也不是瞧不起人吧,我還是比較在意我自己的作品的。”李碧華實話實說。
“寫出來也不容易,要是改編的一塌糊涂,那得多糟心啊,還不如不改。”
也是人之常情。
徐楓倒也理解,嘆了口氣:“唉,我現在很糾結啊。”
她傾向陳凱歌,原因是看了黃土地和孩子王。
這兩部電影,和霸王別姬在她心里所想象的電影畫面風格高度統一。
指的是意境和表現力上。
而時尋則是超過了她的想象,讓她驚喜。
她也看的出來,時尋信里還有未竟之言。
他一定還有一堆點子沒有說。
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太年輕了。
經驗不足。
她不得不擔憂這一點。
這世上,
很多人都是說起來頭頭是道。
真做起來,卻差強人意。
這部電影,投資也不會是個小數目。
她公司還處在發展階段,虧不起。
原時空,網傳成本約兩千萬人民幣,實際肯定有水分,大幾百萬肯定是要的。
“糾結什么?經驗?”李碧華問。
“他拍過片子,有一部還拿了威尼斯最佳短片。”
“信里不也寫了,他最近還獨立執導了一個長片。”
“看看不就知道了。”
“好建議。”
徐楓遂就開始聯系相關渠道。
沒幾天,就搞來了資源。
第一部短片看完。
技術水平馬馬虎虎。
很多地方挺嫩。
個別設計倒挺有意思。
第二部短片,故事邏輯簡單。
導演水平看不出來太多,但表達有點意思。
末了,她又不死心的給凱子打了個電話。
答案還是,近期要專心弄他的‘邊走邊唱。’
徐楓通過關系給時尋他們學校鄭棟天的辦公室去了個電話。
另一邊,接到通知,時尋接起電話。
“喂,哦,徐總您好。”
“是我。”
“哦,想看看我最新拍的長片是吧。”
“可以啊。”
“預計六月中旬,會先在我們學校舉行一個內部放映。”
“到時候您時間如果方便的話,可以來看,隨時歡迎。”
“好,那等具體時間出來了,我通知您。”
“好好好,那就這么說,回頭聯系。”
掛斷電話,時尋一笑。
鄭棟天就在他對面坐著:“看你這樣子,那邊同意啦?”
“沒呢。”時尋搖了搖頭。
“但聽起來,如果我這部片子她過來看的滿意的話。“
“應該是有點戲。”
也算是可喜的進展了。
——
轉眼,六月過半。
接近兩個月的后期,
十七歲的單車成片,總算大功告成。
內部放映會的日子,定在了六月十七。
又是一個周末。
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