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帶你讀懂中國系列:讀城記
- 易中天
- 6153字
- 2024-06-12 16:47:33
中國的城市
城市為什么可讀呢?當然是因為它有個性,有魅力。
城市的個性和魅力是我們讀城的向導。
的確,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有的粗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溫情。因此,就像喜歡品評人物一樣,人們也喜歡議論城市。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城市民謠了。但是,正如有的人個性鮮明,有的人不太出眾,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會受到關注。中國的城市畢竟太多,其中大同小異的不在少數。顯然,只有那些個性特別鮮明的才會受到關注,因為個性鮮明才會有魅力。
中國有個性有魅力的城市很多。
1998年,廣州的《新周刊》出版了一期專輯,叫《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列舉了他們認為最具魅力的十七個城市:北京、上海、大連、杭州、南京、蘇州、武漢、成都、重慶、拉薩、廣州、深圳、珠海、西安、廈門、香港、臺北。另外,還列舉了八座“前途遠大”的城市和十座“最值得去”的小城。它們分別是綿陽、張家港、北海、三亞、九江、萬縣、惠州、綏芬河和麗江、平遙、延安、鳳凰、西昌、吐魯番、憑祥、澤當、瑪多、興城。我們知道,到1997年5月,我國共有城市六百六十六座。《新周刊》從六百六十六座城市中拈出三十五座來評說,掛一漏萬是在所難免的了。比方說,一些風情萬種獨具魅力的城市,如昆明、哈爾濱、烏魯木齊等,就沒能列入;而同為邊疆小城,喀什和伊寧也許比吐魯番更值得去。吐魯番當然也是很值得一去的。但它最值得一看的卻不在城內,而在城外,比如葡萄溝、千佛洞、高昌和交河古城等,而喀什和伊寧卻有著作為城市的自身魅力。這其實不能怪《新周刊》。中國有魅力可閱讀的城市實在是太多了。無論誰來做這個選題,都不可能說全。
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它們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1986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名單,即上海、天津、沈陽、武漢、重慶、南昌、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亳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共三十八個。第三批公布的名單則是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鐘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共三十七座。這樣一來,我國六百六十六座城市中,就有九十九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六六大順”又加“九九重陽”了。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城市都是極具魅力的。它們的歷史是那樣的悠久,它們的文化是那樣的古老,該有多少故事可以向我們訴說啊!即便“年輕”一點的,如上海,也是那樣的內容豐富不同凡響。然而有魅力的城市卻遠遠不止這些。一些古老的城市,如太原,就不在名單之中。太原的前身晉陽,建于三千年前,曾經是趙國的國都,也是唐高祖李淵和五代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起兵發家的龍興之地,后來被宋太宗趙光義火燒水淹,毀得一干二凈片瓦無存。現在的太原城,是在晉陽廢墟北面重建的,也有一千年的歷史,而且有晉祠等名勝古跡,應該說也還是古韻猶存的。另一些新興的城市,如香港、臺北、深圳、珠海,如蘭州、長春、大慶、石河子,則又有著另一種氣質和風采。何況還有美麗的濱城大連、廈門,神秘的邊城和田、景洪,幽靜的山城吉首、都勻,崛起的新城張家港、惠州,等等。有誰能讀遍天下城市,閱盡人間春色呢?中國的城市,是讀不完的。
那么,先匆匆忙忙地說個大概,如何?
中國最有魅力的城市大體上可以粗略地分為八種類型,即古都、名邑、圣地、邊關、濱城、重鎮、商埠、特區。當然,這種分類只有相對的意義。比如大同,就既是雄踞雁門關外的塞北重鎮,又是著名的煤都,還是名勝薈萃古跡繁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蒙漢兩個兄弟民族和平共處的北部邊關,中原與草原的交通孔道。這樣身兼數任的城市實在很多。我們的分類,也只是為了解讀的方便,鉆不得牛角尖的。
這些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六大古都。
古都的魅力當然毋庸置疑。作為千年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它們往往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盡管這些精華的聚集是皇家特權所致,但聚集本身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精華因歷史的積淀而愈加厚重,因歲月的磨洗而愈見輝光。即便它們散落在斷壁殘垣尋常巷陌,流落于街頭,蒙塵于市井,也不會沉淪。因此,這些城市中往往有太多的陳跡可供尋覓,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傳說,有太多的遺址可供憑吊,也有太多的線索可供遐想。就連那里的民風民俗,也有一種古老而悠長的韻味。
名邑同樣有著這樣的文化內涵。所謂“名邑”,無妨看作是資格稍差一點的古都。比如江陵,原本就是楚的郢都;大同,曾經是北魏的京城;成都,其實也是當過帝都的。只不過這些政權或非“正統”(如公孫述的“大成”),或非“一統”(如劉備的“蜀漢”),又沒成什么大氣候,就擠不進“古都”系列,只好屈尊為“名邑”。從字面上講,所謂“名邑”,就是“有名的城市”。一個城市,只要出了一點名揚四海的事情、人物或東西,就有了名氣,但它卻不一定是名邑。比方說,“蘇三離了洪洞縣”,上饒出了集中營,都挺有名的,卻不大好算是名邑。這里說的“名邑”,主要是指那些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六大古都在內)。它們都有著極其燦爛的文化和極其悠久的歷史,比如揚州三千年,江陵兩千六百年,蘇州兩千五百年,景德鎮一千七百年。其中最絕的是紹興。從公元前490年在今紹興城內龍山南麓建城起,兩千五百年間就沒挪過一次窩,實在算得上是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了。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為名邑,顯然不僅因為它資格老、歷史長,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風采,有著一些家喻戶曉名滿天下的東西,比如長沙的水,昆明的湖,景德鎮的瓷器,蘇州的園林,揚州的炒飯,紹興的花雕,泉州的洛陽橋,大理的蝴蝶泉,大同的云岡石窟,承德的避暑山莊,當然還有桂林那“甲天下”的山水。這些東西不一定就能代表這些城市,這些城市也并不只有這些東西,只不過它們最為膾炙人口罷了。事實上,這些城市的名聲和風采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有誰不知道“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或“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呢?只要吟誦“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蘇州)、“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杭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揚州)、“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長沙)等名句,這些名城的風采,就浮現在眼前了。
圣地其實也是名邑。在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中,稱得上是“圣地”的有四個,即遵義、延安、曲阜和拉薩。“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的遵義和孕育了新中國的延安是革命圣地,曲阜是影響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兩千多年的儒學發祥地,而拉薩則是藏民族“圣者的樂園”。在藏語里,“拉”是神,“薩”是地,所以“拉薩”就是神地或圣地。這些圣地當然也是風采各異的。遵義的雄奇,延安的質樸,曲阜的古雅,拉薩的神秘,構成了它們獨特的魅力。有趣的是,除曲阜外,它們也都是邊關和重鎮。比方說,“北依婁山,南近烏江,近控五城,遠瞰巴巫”的遵義,歷來就是黔北重鎮。一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僅唱出了遵義的豪情,也唱出了中國人的豪情。
的確,邊關有著獨特的風情。
所謂“邊關”,并不一定是像山海關、嘉峪關、婁山關那樣的“關”。這里指的,其實是那些遠離中央政權和正統中心的邊地城市,即邊城。這是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再強有力的政權和文化,往往也鞭長莫及。由于它們在地緣上的遙遠,主流文化的影響在這里總是要打折扣的。中原地區的城市季風,不管是什么風向,刮到這里也都成了強弩之末。何況這里的自然地理山水風光也不一樣。雪山、莽原、瀚海、冰川、峻嶺、雄關、叢林、險灘,無不與中原大相異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邊地城市風貌的千姿百態,原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更何況,它們往往又是少數民族的聚落,或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明共建的地方。這就為原本異彩紛呈的邊地城市,平添了萬種風情。
甚至就連它們的名稱,也有著明顯的異族情調。想想這些地名吧!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額爾古納、齊齊哈爾、霍林郭勒、察布查爾、阿爾泰、阿克蘇、阿圖什、庫爾勒、牙克石、海拉爾、佳木斯、扎蘭屯、日喀則、德令哈、格爾木,你難道不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不過,雖然新奇,卻也親切,而且會產生很想去看看的沖動。事實上,許多邊地城市我們雖然沒有去過,但它們的大名卻早已如雷貫耳,至少也有所風聞。請問,誰不知道“萬方樂奏有于闐”(和田)呢?誰不知道“瑞麗三月好風光”(瑞麗)呢?誰又不知道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英吉沙的小刀和田的玉呢?即便我們方位感不強,地理學得也不好,但總歸聽說過漠河、伊春、圖們、丹東、憑祥、阿壩、景洪,喝過通化葡萄酒或普洱茶,唱過《康定情歌》吧!至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或“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就更是人人皆知了。
邊關往往也是重鎮,比如昆明、蘭州、銀川、西寧、南寧,比如張家口、錦州、武威、張掖、酒泉。當然,重鎮不一定都是邊關。重鎮有三類。第一種是區域性政治文化中心。這主要指那些省會城市,如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太原、福州、南昌等。它們獨當一面,舉足輕重,當然是重鎮了。至于拱衛京畿的天津和雄踞天險的重慶,自然更不在話下。
政治重鎮中的某些城市,還兼另一類或另兩類重鎮的功能而有之,比如武漢就是。這另兩類重鎮,一類是軍事要塞,比方說大同、遵義、襄樊、徐州,當然還有武漢。由于那里地勢險要,地形獨特,或依天塹,或踞雄關,或扼咽喉,或處要沖,或“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南京),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淮南),歷來就是所謂“兵家必爭之地”。不知有多少血性男兒在那里橫刀立馬,揮戈上陣,與守城之軍或來犯之敵一決雌雄。所以這類城市往往有種豪雄之氣或強悍之風,甚至可能會像徐州那樣,背上“窮山惡水,潑婦刁民”的黑鍋。其實徐州人是很熱情豪爽的。《太康地記》說他們“其氣寬舒,秉性安徐”,并不刁蠻。只不過這地方仗打多了,難免多了點粗獷,少了些文雅。戰爭,畢竟是一件“玩命”的事情,無論如何也雅致不起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一讀到這樣的詩章,我們就不免熱血沸騰豪氣沖天,甚至“恨不移封向酒泉”了。
另一類重鎮是工業基地,如煤都撫順,錫都個舊,鋼鐵城鞍山、包頭,汽車城長春、十堰,石油城大慶、玉門、克拉瑪依,當然也還有武漢。這里又是另一番風貌,是另一些男子漢的“用武之地”。新中國的建設者們,在這里創造了一個個讓全世界另眼相看、令中國人吐氣揚眉的英雄業績。林立的鉆井,齊整的廠房,喧鬧的工地,繁忙的運輸,構成了一道迥異于巍峨城闕、燈火樓臺、百年老店、十里洋場的風景線。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現代化工業文明。盡管由于國企改革步履維艱,這些城市的日子都有些困難,但一個現代化國家,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工業的。所以它們也必將重整旗鼓,再造輝煌。
所謂“濱城”,顧名思義,也就是“水邊的城市”。濱城又有兩種。一種是濱江之城,如萬縣、宜昌、岳陽、黃石、九江、安慶、蕪湖、南通,當然也包括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另一種是濱海之城,如大連、煙臺、青島、連云港、寧波、溫州、廈門、汕頭、湛江、北海、三亞。這些城市,不是港灣、口岸,就是門戶、要塞,或二者都是。這就使得這些城市差不多都有吞吐攻守之功能。戰時是前線,平時是前沿,總是“得風氣之先”。所以,一旦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首先活躍起來的,也往往是它們。它們是中國城市中得天獨厚的寵兒。
水邊的城市也多半美麗。俗語云:“嬌不嬌,看吊橋;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愛美之心;濱水之城,也往往更加風姿綽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一種氣象;“鷺江唱歌唱亮了漁火,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是一種風韻。美麗總是令人向往的,這些城市也就因此而名揚天下。尤其是那幾座最美麗的濱海城市——大連、煙臺、青島、廈門、三亞,從來就是中國城市選美競賽中難決高低的最佳選手。事實上它們也都是旅游勝地,是度假和休閑的好去處。在這里,我們能得到最開闊的視野,呼吸最潔凈的空氣,享受最美好的時刻,體驗最放松的心情。因為這里沒有什么遮攔,也沒有什么污染,只有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只有永遠蔚藍的大海和永遠蔚藍的天空。
這當然要感謝江海。海,有容乃大;江,奔流不息。所以濱城往往也是商埠。商埠也有兩種。一種是老牌的,如廣州、寧波、揚州,早在唐代就是對外開埠的三大口岸;泉州則是曾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貿易大港。此外,如“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的蘇州,曾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并稱為“四大名鎮”的佛山,也都是。這些城市,往往是南北樞紐所在,水陸輻輳之地,自然車馬紛至,舟楫絡繹,販夫奔走,商賈云集。另一種則是近代以來開埠的都市,如上海、香港。它們純粹是出于商業的需要而建設發展起來的。所以剛一“上市”,就迅速地壓倒和蓋過了那些“老字號”(也許只有廣州還勉強可以與之抗衡),成為中國城市中的佼佼者。
如果說,古都更是“城”,那么,商埠就更是“市”。沒有哪個城市比廣州、上海和香港更像一個大市場了。這些城市,差不多都主要是由金融機構、商務中心、星級飯店、摩天大樓,由寫字樓、事務所、交易廳、拍賣行,由時裝店、精品屋、咖啡館、海鮮城,由霓虹燈、立交橋、名品街、連鎖店,由一家家銀行、公司、商場、超市,由數不清的契約、合同、債務、談判,由做不完的生意和講不完的價錢來構成的。不難想象,如果有一天,突然沒有了夜市、股票、廣告、招牌,沒有了開張關門和討價還價,這些城市還會剩下什么?
因此,走進這些城市,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商業氣息。事實上,人們走進這些城市,也多半不是來旅游,而是來購物。這些城市好玩的地方不多,卻有著永遠逛不完的街和買不完的東西。只要你有錢,在這里幾乎什么都能買到,包括最新潮的商品和最周到的服務。如果錢不多,也不要緊。因為它們也提供廉價的商品和服務。作為標準的商埠,這里的商品和服務從來就是多層次和全方位的。每個人都會在這里心甘情愿地掏空自己的腰包,然后滿載而歸。
這差不多也是特區的特點。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等城市相當自覺地把市場經濟當作了自己的經濟模式。這也是我們把特區和商埠看作兩類城市的原因:傳統的商埠是歷史的遺產,而新興的特區則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尤其是當上海一度變成計劃經濟的排頭兵,又在改革開放后“慢了半拍”時,這種區別就更為明顯。總之,特區(我這里主要是指深圳)是一種迥異于古都名邑,也不同于重鎮商埠的全新的城市。這些全新的城市還包括某些無特區之名而有特區之實的“明星城市”,如順德、中山、江門、東莞、惠州,以及同時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佛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公共設施好,展示著中國城市現代化的美好前景。
看來,人文薈萃的古都名邑和生機勃勃的商埠特區,可能是中國城市中風格迥異但又同時最具魅力的一族。在這兩極之間,其他類型的城市都表現出不同的風姿而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