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叩闕,逼宮
- 正德明君
- 一條破板凳
- 2235字
- 2024-06-11 20:42:36
“元輔,咱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謝遷一臉焦急的問道。
劉健站了起來,在房間中來來回回不停的走著。
片刻之后,他又停了下來,看向謝遷,道:“當(dāng)務(wù)之急,是要明確陛下的態(tài)度,若是陛下不同意,那么咱們就能借陛下的手將李東陽的新政廢掉,若是陛下態(tài)度搖擺,那就想方設(shè)法的讓陛下對新政厭惡,要是陛下支持,那就想辦法讓陛下不支持。”
“好,既然如此,那咱們應(yīng)該盡快入宮,向陛下闡述此事!”謝遷迫不及待的說道。
劉健這廝雖然私心很重,但這并不代表他是個傻子。
他很清楚,有些時候,皇帝最好當(dāng)一個吉祥物,可有些時候,還是要有一些權(quán)力。
比如,做出一些傾向于他們的事情。
兩人的速度很快,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來到了乾清宮。
……
高坐皇位上朱厚照看著兩人,心里自然清楚他們過來的目的。
“二位前來,所為何事啊?!”朱厚照望著兩人,云淡風(fēng)輕的說道。
劉健出言試探:“敢問陛下,不知陛下可否了解李東陽的新政之說?!”
朱厚照模棱兩可的道:“了解一二,不過,至于具體內(nèi)容,朕不甚了解,但從他的奏疏上來看,看起來應(yīng)該還不錯,但具體如何,朕也不清楚。”
面對劉健的詢問,朱厚照主打一個“廢話文學(xué),你問什么,我說什么,就是不說干貨”。
劉健見朱厚照如此回答,心中有些焦急,于是開門見山,直接向朱厚照闡述新政的危害:
“陛下,臣以為李東陽的新政乃是惡政,翰林乃是朝廷的根基,內(nèi)閣也是朝廷的根基,如果貿(mào)然更改內(nèi)閣制度,恐怕會生出事端,臣以為,此法不可行,此政不可改!”
謝遷也在一旁拱火,不斷的抹黑變法:“陛下,自古以來的變法,幾乎沒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商鞅變法,使得秦朝殘暴不堪,對內(nèi)欺壓百姓,對外禍害天下,常言苛政猛于虎,故此二世而亡。
王安石變法,更是讓本就孱弱的宋朝變得更加羸弱,為后日靖康之難埋下了禍根。
臣以為,此法絕不可為之!”
朱厚照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樣,點頭道:“兩位說的也極為有理,只是這李東陽說的也很有道理,至于你們兩家誰有道理,朕也不是很清楚。
這變法,固然是一件大事,但要是危害國本,自然不能支持。可如果能夠一掃弊病,變一變,試一試,也未嘗不可。”
劉健的臉色變了變。
得,說了這么一大堆話,和沒說一樣。
他有心再向朱厚照闡述一些弊病,可看這架勢,哪怕把天說破了,到最后也不過是一句“變法,行的話,那就行,不行的話,那就不行”。
這他娘的,有啥用?
無奈,只能又說了幾句貶低新政的話后,向朱厚照告退。
兩人走后,朱厚照長出一口氣,心情也變得輕松。
“想把我拉下水,怎么可能,你們兩家去斗吧,朕要坐山觀虎斗!”
一旁的劉瑾有些不明所以,湊到朱厚照跟前:“皇爺,奴婢有些不太明白。之前皇爺對李閣老的變法頗為看重,為何不直接言明?要是皇爺直接支持的話,那朝堂上下,誰敢反對?要是真有不長眼的貨色,奴婢直接替皇爺處理了他!”
朱厚照眉頭一挑,看向劉瑾:“朕支持?朕為何要支持?朕要親自下場支持?讓那些官兒把矛頭對準朕?還讓你替朕把他們都收拾了?你就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掌權(quán)?!”
說到最后,朱厚照的聲音冷了下來。
他很清楚劉瑾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無非就是想要一些權(quán)力。
太監(jiān),是依附于皇權(quán)而存在的生物,皇帝不搞事,那太監(jiān)就沒有權(quán)力。
皇帝不親自下場,那太監(jiān)如何下場?
劉瑾被朱厚照這冰冷的話說的冷汗大冒,連忙跪地求饒:“皇爺恕罪,奴婢只是為皇爺著想,并無私心啊!”
“朕之前說過,好好做事,朕是不會虧待你的,不過,要是做了越界的事,就別怪朕不客氣了!起來吧!”朱厚照的聲音緩和了一些。
劉瑾連連感謝,這才膽戰(zhàn)心驚的站了起來。
看了一眼又開始處理奏疏的朱厚照,劉瑾心中暗自震驚。
皇帝的權(quán)勢,越來越大了。
……
“希賢兄,接下來該怎么辦?陛下態(tài)度不清楚,也不明朗啊!”
回到內(nèi)閣,謝遷有些坐不住,在房間中不斷的走著,臉色陰沉到了谷底。
劉健喝了一杯清熱解暑的參茶,又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定了定心神之后,說道:
“我以為,陛下之所以態(tài)度模棱兩可,是有兩個原因。”
“什么原因?!”謝遷忙問。
“一是李東陽將新政描繪的過于美好,讓陛下誤認為只要新政實施下去,就一定能讓朝廷強盛。
二是李東陽的黨羽楊廷和又是陛下的講讀官,加上之前陛下對楊廷和的態(tài)度,使得陛下對楊廷和有幾分信任。
我還是認為,想要新政罷休,得從陛下身上著手!”劉健冷靜的分析。
謝遷迫不及待的走到劉健跟前,身子前傾,“元輔的意思是?!”
“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讓陛下對新政產(chǎn)生厭惡,同時對李、楊產(chǎn)生厭惡!”
“該怎么做?!”
劉健眉頭一緊,看了看四周,謝遷心領(lǐng)神會,連忙將門窗關(guān)閉。
劉健伸出食指,在茶杯中蘸上茶水,在桌子上寫下“叩闕”兩個字。
謝遷臉色忽的一變,整個人變得緊張。
“確實要如此嗎?這有些冒險?!”
劉健道:“叩闕雖是一件冒天下大不韙的事情,但如果是由于新政而引起朝臣叩闕,并且導(dǎo)致朝政停擺,那么極易引來陛下的厭惡,若是此時再出現(xiàn)一些罕見的異象,將其與新政聯(lián)系起來,那么很容易讓陛下的厭惡加深。
上次入宮之時,我已看出陛下對名聲極為看重,并且暗示你我要宣揚陛下的明君名聲,若是此時,再推波助瀾,以市井之言,明陛下昏君之實。
那陛下一怒之下,會不會罷了新政?”
謝遷沒有想到劉健的膽子竟然這么大,在震驚之余,他心里仍有些擔(dān)心,“這會不會太過大膽?萬一事情敗露,那可就慘了!”
“這事怎么可能會敗露?李、楊二人要改制內(nèi)閣,首先得罪的就是翰林,翰林是清流,背后的力量不容小覷。
那封奏疏想來已經(jīng)傳遍朝堂,估計此時的翰林已經(jīng)炸開了鍋,若是你我在其中挑撥一二,那這滔天洪水不就來了?
成了,新政罷休,李、楊二人淪為階下囚,不成,這也是翰林挑起來的,與你我何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