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喆的一聲‘成交’讓朱老四的心肝兒猛地一顫,壞了,又被這小子給坑了。
什么叫又被坑了,前些日子的土地轉讓協議,事后朱老四與朝中大臣一復盤,發現興化方面根本就沒有出兵斷燕軍后路的理由。
若是朝廷贏了,也未必會容得下馬喆這個大明朝異地為官系統的錯誤存在,就算不會罷免他,也會將他調離。
馬喆只要表現出不愿意離開的心思,那就只能選擇與朝廷開戰。
而對于燕軍來說,興化本就是一個獨立的群體,在沒有取得天下的主導權之前,就已經接受了興化的存在。
因此在朝廷沒有十足的把握掃滅興化,朱棣不會輕易出手與興化翻臉。
如今朱老四拱手將大片的土地白紙黑字的讓給了興化,現在若是反悔,那就是朝廷沒有信義,就算朝廷反悔與興化開戰,興化也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吃了悶虧的朱老四,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雖然對馬喆很是不滿,但朱棣深知馬喆的才能,只要馬喆愿意出手相助,就能化解大明現在的財政困境。
盡管朱棣心里覺得自己虧了,卻沒有任何辦法改變,沒有馬喆的援手,寶鈔很大可能會成為廢紙。
罷了,這個啞巴虧朕吃了。
“馬先生,朝廷的寶鈔發行權朕只能給你二十年,二十年之后朝廷有權收回寶鈔的發行權。”
“晚輩理解,一國之經濟命脈不可久操于私人之手,寶鈔發行權朝廷在協議到期后可以收回,但必須在興化錢莊的監督下進行發行。
一切違反寶鈔發行制度的超發都應該被禁止,晚輩不希望興化好不容易讓百姓建立起來的信心,被濫發的寶鈔毀掉。”
朱棣有些意興闌珊,寶鈔發行權拿回來,不能隨意印發,拿回來又有什么意義?
天色已晚,朱棣留夏原吉與馬喆二人在府衙一起吃了一頓晚飯,期間不再談朝政國事,而是問起了馬喆的婚事。
幾杯酒下肚,氣氛稍顯輕松后,朱棣問道:“看馬先生也不過弱冠之年,可否有婚配?”
馬喆搖搖頭道:“家中雙親倒是給晚輩張羅了幾門親事,皆是一股子小家子氣的女子,非晚輩良配。雙親見晚輩不愿將就,也就息了為晚輩張羅的心思。
這幾年又整日在海上四處漂泊,便將婚事擱置了下來,尚未遇到合適的良人。”
夏原吉笑著問道:“馬先生這樣的大才,當然是才子配佳人,尋常庸脂俗粉自然入不了先生之眼,不知先生對婚配女子有什么要求?”
“沒什么要求,男主外,女主內,能夠相夫教子就好,若是還能夠有一點兒獨立的人格,愿意出來做一點兒事,那就再好不過。
也許在下的思想有些與主流格格不入,不過這是在下的心里話,隨著社會的發展,單靠男人是撐不起社會發展的。
女人不能一直在幕后做男人身后的女子,興化的發展尤其如此,紡織工坊需要大量的紡織女工,可是礙于社會輿論的壓力,大多數女子是無法出門做工的。
紡織工坊做過很多比較,同樣的一臺紡紗機,男人和女人操作,大多數情況下,女人要比男人做的更好。
這不是說男人不如女人,而是一些特定的工作,女人要比男人更加適合。再說我華夏自古都是男耕女織,女人從來都沒有缺席社會生產,只不過女人的勞動被國家層面忽略了。
加之如今社會輿論對女子的禁錮越來越嚴苛,尤其是纏足這種殘害女子身體的惡行,更是愈演愈劣。這種違反人性的惡行就該明令禁止,卻被士大夫視為美談,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棣對纏足也沒什么感覺,他的母親馬皇后(存疑)就是天足,他的皇后徐皇后也是天足,從來就沒覺得天足有什么不好。
然而士大夫的輿論卻成了對美丑評判的標準,越是家境好的家庭越是希望自家的女兒能嫁個好人家,在這種輿論環境下,越是有錢人家的女子,越是纏足,反倒是黔首百姓家的女兒個個天足,自然為美。
從前他倒是沒有想過這些上不得臺面的東西,今天馬喆說起來,再想到天家女子會不會也要受這種輿論裹挾,都必須纏足才能尚到一個好駙馬,朱棣就不寒而栗。
“這纏足之風確實是惡俗,但朝廷又不能每日盯著百姓家里的女子,如何才能徹底禁止百姓纏足?”
“陛下只要下一道旨意,若娶纏足女子的讀書人,不得參加科舉,已參加科舉的士子娶了纏足女子剝奪功名。只要這道旨意一下,民間纏足之風立刻就會退潮。”
夏原吉蹙眉道:“馬先生這個建議是不是太過嚴苛了,若是學子與纏足女子從小就有婚約,總不能因為科舉而取消婚約,那不成了背信棄義的小人。
再說朝中多少官吏,民間多少士紳家中妻妾都有纏足者,若是全部取消功名,豈不是要把讀書人一網打盡。”
“朝廷下旨自然不會一刀切,就算現在朝廷下旨禁止所有女子纏足,民間也有大量纏足還未出閣的女子,這些女子是纏足的受害者。
不能因為朝廷的禁令再次受到傷害,肯定要設定一個時間,就以十年為限。一般女童四五歲開始纏足,十年后正好到了及笄的年齡。
只要定下十年的禁令,那么現在正準備給自家女娃纏足的父母是不是就會猶豫,該不該纏足。當然肯定有不聽禁令的家庭,執意要給自家女娃纏足,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自己承擔后果。
同時為了禁止纏足還可以對給自家女娃纏足的家庭征收纏足稅,因為你家的女娃纏足之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走路都要人扶著,完全失去了生存能力。
既然朝廷已經下旨禁止纏足,你還要抗旨與朝廷對著干,那就別怪朝廷加諸在你頭上的重稅。
雙管齊下,我就不信禁止不了纏足這種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