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反對
- 永樂合伙人
- 半老夫子
- 2012字
- 2024-06-23 21:19:53
馬喆沒想到自己認為很難讓朱棣接受的律法對皇帝的約束這一點,朱棣竟然這么快就認同了。
果然一個敢造反搶侄子皇位的人,思維非常活躍,絕對不是想象中的老古板。
朱棣這樣一個尸山血海中廝殺出來的馬上皇帝,不管什么樣的律法也無法約束到他,一件事只有他想不想做,沒有他敢不敢做。
他之所以認同馬喆對皇權的約束,是因為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遍觀史書沒有哪個朝代從不出現昏聵的皇帝,一個好的制度能夠有效地約束皇帝的肆意妄為。
一頓飯吃完,馬喆已經與朱棣敲定了出兵倭國的大概,興化這邊出水師與船只,大明這邊出兵一萬,征倭總兵官由興化水師指揮陸萬年擔任。
陸上戰役指揮由神機營指揮使柳升任主將,率領一個衛剛剛組建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全火器軍隊,副將由中都留守衛青擔任。
同時大明還計劃組建一支遠洋艦隊,艦隊都指揮由歸順的建文舊臣江防都督陳瑄擔任。
陸師與水師分別由王彥與鄭和監軍,朱棣給水師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跟在興化水師身后學習興化水師是如何指揮艦隊,如何進行海上作戰。
達成了出兵協議后,馬喆就想告辭返回通州,卻被朱棣攔住,希望馬喆能在鎮江停留一日,繼續就大明即將開展的永樂新政給出一些參考意見。
馬喆也沒多想,覺得不過是停留一晚,明日一早離開也要緊,便答應下來。
宴會結束,朱棣帶來的戶部官員開始向馬喆請教財稅知識,對于這些大明頂尖的財稅專家,馬喆沒有端什么架子,笑著表示大家有問題共同探討,談不上請教。
戶部諸臣之前就與朱棣商議過大明今后的賦稅征收,朱棣也講了馬喆的一些關于賦稅的想法,大概是朱棣對專業知識的描述不夠準確,戶部諸臣都沒怎么聽明白。
今日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戶部尚書郁新向馬喆拱手率先開口問道:“馬先生,老夫忝為大明戶部堂官,怎奈大明國庫空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知馬先生有何解決財稅的好辦法?”
“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加稅,我想這個辦法對于諸位老先生并不陌生,帶來的副作用更是非常嚴重,甚至可以動搖國家的根基。
因此一個頭腦清醒的王朝不會輕易加稅,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那么問題來了,不加稅又該如何增加國家的收入,還不給百姓增加負擔?我向陛下的建議是攤丁入畝、將徭役丁稅、田賦等賦役全部揉進土地稅中,實施一稅制。
所有的土地都要交稅,而且每年夏稅征一次,秋稅征一次,任何巧立名目都會被論罪懲處。只要你擁有土地就必須交稅,就算是皇帝的皇莊也是如此,這個建議不知老先生可敢推行?”
郁新張了張嘴,終究還是沒有說出話來。若是真要執行這樣的新政,可以說把天下能得罪的人全都要得罪一個遍。
他郁新今年已經快六十歲了,自己死不足惜,卻不能因為自己連累了子孫后代。建文二年他稱病回鄉,就是看透了建文的無能,不想跟著建文陪葬。
如今朱棣攜靖難大勝之勢登上皇位,又從家鄉將他簡拔回朝廷擔任戶部堂官,郁新對朱棣是心懷感恩的,但這不能成為他豁出身家性命的理由。
因此盡管以郁新對財稅知識的了解,知道馬喆這個賦稅新政必然能夠收到奇效,但他卻不敢支持。
最終郁新無奈地嘆了口氣道:“馬先生這建議太過匪夷所思,老夫不敢茍同,若是天子的皇莊都要征稅,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豈不是成了笑話。”
“難道這句話不是笑話嗎?哪個王朝能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是漢唐這樣強盛的王朝也做不到吧?”
郁新將目光看向朱棣,希望朱棣能說一句話,朱棣卻將頭轉向一邊,態度非常明顯,那就是皇帝是支持馬喆這個建議的。
看到郁新為難,副手古樸開口道:“馬先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卻不切實際,先不說這樣的新政推行下去效果到底如何,就說太祖的這些子孫、跟著太祖打天下的勛臣、跟著陛下靖難的這些勛臣,他們出生入死,不該享受富貴嗎?
若是將宗室、勛貴與黔首百姓放在一起比較,豈不是有失體統。更不要說讀書人十年寒窗好不容易中試出頭,結果還與黔首百姓一樣繳納賦役,試問還有人愿意讀書嗎?
若是天下無人讀書,誰來協助陛下治理天下?”
這話看似在辯論新政是否能夠施行,實則卻是暗含威脅,讀書人最大的底氣就來自于不管誰坐天下,都離不開他們的配合。
朱棣想過新政的推行會受到阻擾,卻怎么都想不到在自己器重的大臣這里都通不過。
他沒有說話,想看看馬喆是怎么應對這樣的威脅。
“這位大人是什么官位?可知天下有多少人想破頭的想當官,若是找個能夠封狼居胥的將軍不好找,找個人當官簡直不要太容易。
不用說別的地方,就你戶部的小吏,將他們放到你的位置上,也不比你做的差,你覺得他們愿不愿意代替你?”
習慣了做事留一線,朝堂爭斗也是和風細雨的大明官僚壓根兒沒想到馬喆竟然會絲毫不講體面,直接赤膊上陣正面硬鋼。
古樸正值壯年,從太學生一步步升到侍郎高位,可以說仕途平步青云,哪里受到如此羞辱,他知道馬喆不受大明所制,皇帝也不會因他受辱就替他做主。
一怒之下,古樸將頭上的烏紗取下,向朱棣拜倒道:“臣不堪大任,請乞骸骨!”
這是大明朝臣反抗皇帝的一貫做法,心情不爽老子就辭職不干了,反正回家了有田有宅,妻妾環繞,安心做個富貴閑人,還省的每日案牘勞形,日日過得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