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隱戶
- 永樂合伙人
- 半老夫子
- 2082字
- 2024-06-17 12:40:10
朱棣想了想覺得這么征稅似乎也不是不行,大不了在其他方面對宗室、勛貴進行補償,但有一點他不能理解,那就是一旦完稅就不能再征調百姓。
況且這么征稅,對擁有土地之人也很不公平,那些沒有土地的百姓豈不是既不用交稅,也不用服徭役。
若是如此,遇到大河決堤,外敵入侵這種需要快速召集人手應對之事,不征發百姓,如何能夠快速修堤,快速向前線運輸補給。
當朱棣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馬喆淡然道:“既然是新的生產關系,那么就應該是新的稅收體系,失地百姓也一樣需要納稅,做工的百姓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只要百姓在做工,稅收部門就會要求用工的工坊、農場代征個人所得稅。
同時由于大量的百姓轉移到城市,國家也從小農經濟社會轉變為工農業結合的社會,工商業稅收將會成為國家稅收的主體。
與農業稅需要簡化不同的是,工商稅需要細化,比如生產端的工坊,按照每個月的產值定稅,銷售端的店鋪按照銷售額定稅。
個人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工坊、農場也要繳納利潤所得稅。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生產棉布的工坊,每個月能夠生產一千匹棉布,每匹棉布從工坊向外售出的價格是一貫錢,那么這個工坊的月產值就是一千貫。
扣除生產成本、原料成本、勞工成本、以及所繳納的產值稅后,獲得的利潤需要繳納工商業所得稅,也就是利潤稅。
說完稅收,我們再說一下關于工程需要的人手問題,首先國家既然要有償雇傭勞工,為何不成立一個專門的工程隊伍。
這支隊伍如軍隊一樣管理,用于承接一切的國家工程,比如修河、修路、修城、甚至還可以引申出建房、造橋等民生項目。
同時這支隊伍在戰爭時期還可以承擔輔兵作用,為作戰軍隊保障后勤補給。因為這是一支專業的隊伍,在沒有國家任務的時候,還可以承接一些民間工程。”
朱棣聽到馬喆說到組建工程隊的時候,不由哈哈大笑:“你說的那個什么如何定稅咱聽不懂,能不能成咱也不清楚,不過你說的這個工程隊咱可是知道,這不就是前宋的廂軍嘛!”
馬喆一愣,隨即莞爾一笑道:“與廂軍雖然有些相似之處,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廂軍是前宋朝廷害怕受災百姓造反而花錢糧將青壯養起來,剩下的老弱病殘便沒有了造反的力量。
我們要組建的是一支專業的隊伍,這支隊伍需要學習很多的專業知識,比如修河建壩需要的土方知識,如何才能將堤壩修建的堅固耐用。
比如修路需要分段修建,如何確保道路會在同一個地點合攏,這需要精準的測繪知識。”
朱棣不懂這些東西,他現在只關心如果按照這樣的建議對國家進行變法,朝廷的歲入會增加多少。
“馬先生,若是按照你說的方法進行征稅,朝廷每年能多收多少稅?”
馬喆搖搖頭道:“多收不了多少,甚至還會民怨沸騰。”
“為什么?不是說新的生產關系更加先進嗎?”
“那是全民都進入到新的生產關系當中,如今大明士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小農經濟,以耕讀傳家自居。誰敢動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搞垮誰,至于對國家的傷害有多大,關他們屁事,國家又不是他們的。
前宋的王介莆變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推行一項政策,不怕反對的聲音,反對我們可以想辦法讓人同意,可若是有人明著不反對,背地里卻將好事給辦成壞事,好處他們得,黑鍋由變法的人來背。
俗話說的好,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新政必然會損害士人、勛貴、宗室的利益,想要變法首先得有一個穩定的基本盤,請問燕王你的基本盤什么,能不能撐起一場席卷天下的變法?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變法是需要一批年富力強專業知識過硬的年輕官吏,請問燕王可有這樣一批能夠死心塌地跟著你堅持變法的官吏?”
朱棣無言以對,想著馬喆提出了這些建議,哪一個不是在刨權貴、士人的根基,讀書人都是現行秩序的受益者,他們怎么可能將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壤挖掉。
“若是按照馬先生設計的新政完全執行下來,一年能夠多收多少稅?”
“新政若是完全執行下來,那大明的稅收會翻上幾倍都不止,同時還能將一個歷代都治不好的弊端治好。”
歷代治不好的弊端是什么?朱棣還在思考,鄭和已經想到了。他猶豫地問道:“馬先生是說隱戶問題嗎?”
馬喆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這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難怪能夠在青史留下那么大的名號。
“不錯,就是隱戶問題,老百姓為什么寧愿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黑戶,也不愿意給孩子上戶籍,是因為孩子上了戶籍就要繳納丁口稅,這筆錢對于老百姓來說,那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老百姓窮的飯都吃不起,也不指望子弟讀書,與其留在家中活活餓死,還不如賣到大戶人家為奴,這些賣到大戶人家為奴的百姓子弟,因為沒有戶籍,只能藏在大戶人家的莊田里,做見不得光的莊戶。
只要新政鋪開,國家將田賦、丁稅、徭役、雜稅全部揉到田賦中,按照有田者征田稅的原則,老百姓生多少孩子與交多少田賦關系不大。
同時老百姓的子弟想要進工坊做工,必須要有一個合法的身份,沒有身份就是非法用工,百姓子弟想要做工就要在官府給子弟辦理戶籍身份。
解決掉隱戶的問題,國家在統計人口的時候,就能準確地統計出全國的人口數量。人口普查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人口普查能夠直觀地了解到一個地方的人口密度,國家應該在這樣的地區實施什么樣的政策。
任何政策的實施都不能一刀切,要根據每一個地方的人口、地形、資源、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適當調整適合當地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